隨軍故事:鐵打的營盤流動的軍嫂


隨軍故事:鐵打的營盤流動的軍嫂

早上上班的時候遇見院裡的一個嫂子,剛好她也上班,順路送她去單位。

她問我家裡有沒有飯桌,如果沒有,就給我一個。我說,有的。她又問我養不養一些綠色植物,我轉過頭來看著她,想從她的眼裡看出點什麼,但她的眼裡是平靜毫無波瀾的。我只好半詢問的說了一句,怎麼,日子不過了?

她好半天才說了一句:今年冬天就要回老家了。

善於言辭的我,在那一刻,竟然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

嫂子的老公今年四期最後一年,不是不想留五期,按百分比來說,留下的可能性不足百分之五十。可能也是意識到目前部隊面臨的這種現狀,並不想做無謂的“掙扎”,所以,並沒有留下的打算。

嫂子的老家在一個縣級市,雖然經濟不是很發達,但非常適合宜居。有房沒房貸,想必到地方後一家三口的小日子也一樣會過得風生水起。

嫂子不想離開大院,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隨軍家屬一樣如此。我想,等我要離開的時候,想必也會捨不得吧!

沒有在部隊大院裡生活過的人真是很難有這種感覺。在家屬院裡,孩子只要不出院門就不用擔心;如果沒有做飯,直接在群裡發個消息,就能知道小夥伴們都做了什麼飯,想吃誰家的飯菜完全靠自己意願;天氣不好不想出去買菜,誰家有多餘的菜就要過來;取快遞的地方太遠了,派一個代表去就夠了;夏日每逢週末孩子們休息,幾乎都要野外聚餐;姐妹們來自全國各地,美食都嚐遍了,特產也都吃過了。部隊的家屬院給我們創造太多溝通、交流的便利條件了。

我有個非常不好的習慣,常常把鑰匙掛在門上不拔下來。因為太有安全感了,所以才這麼放任自如。我也在慢慢去改變,畢竟這種安全感只有部隊大院能給得起。

說來也奇怪,大院裡的孩子不管是在幼兒園還是在遊樂場,很團結,很懂得護著彼此,但是在大院裡就不會像在外面那麼“抱團”了。

嫂子說,回老家以後不知道要做什麼,畢竟脫離社會這麼多年了,在部隊待久的人,性格會變得很直,習慣了部隊的規章制度,肯定看不慣地方散漫的現象,很擔心對方會不分時間、場合的說出“無規矩不成方圓”這句話。以前一直盼著休假,今年特別害怕休假,感覺休假以後,在部隊的日子又少了一些。

嫂子今天面對的這種情況,這種如同千軍萬馬狂奔而過的內心,又何嘗不是我的明天或者說我們的明天呢?

我從來沒有想過一直要過這種如同“圍城”一樣的生活,即使可能,我也希望是不可能,就連退出現役的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大校都說:“自從入伍以後對家庭做得實在太少,虧欠太多。現在我覺得應該多給他們一些陪伴和關愛。”這是作為一個男人對家庭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到達嫂子的單位門口,嫂子要下車的時候,我對她說:“現在才6月末,還有5個月的時間呢,日子還是要過的,誰也不知道下一秒鐘會發生什麼事情,如果真的確定走了,你放心,還有我們在,不會讓你這些寶貝被人當垃圾處理掉。”

我剛隨軍到這座城市的時候,除了愛人和孩子,沒有一個熟人,更別提朋友了,不熟悉地理環境、不適應當地氣候、接受不了當地飲食習慣,整個人都處於崩潰狀態,嚴重失眠,脫髮。

但當我搬進大院以後,繃緊的神經逐漸的放鬆下來,原來不是我一個人感覺到陌生、孤獨、乏味。我開始認識很多嫂子,也有很多嫂子開始認識我,再後來,我們慢慢的成為可以傾訴的朋友,我開始喜歡上了這座城市。有人說,喜歡一座城市,一定是因為一個人,我確實是因為一個人,但又因為很多人。

張愛玲說,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正巧趕上了,那也沒有什麼別的可說,唯有輕輕問一句:“哦,你也在這裡嗎?”

於我而言,人生最好的時光,是和嫂子們朋友一場。雖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我們也會跟著愛人一道流水過往,輾轉他方,家屬與家屬之間也是不盡的聚散離合。雖然,我們彼此只是對方的過客,但記憶這種東西,卻是時間無法淡漠的。

很幸運,此生追隨他,遠在他鄉軍營,遇到的人,都是對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