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客戶初次見面的前30分鐘,作爲銷售穿著才是最重要的第一印象

在現代社會中,服裝更是一個人社會地位、經濟狀況、內在修養及氣質的集中體現。當銷售員初次與客戶相見時,客戶對銷售員的第一印象很大程度上依據銷售員的服飾。弗蘭克·貝格在《我是怎樣成功地進行銷售的》一書中甚至說:“初次見面給人印象的90%產生於服裝。”

玫琳·凱說:“當我們的銷售代表走進客戶的大門時,她的打扮必須像美容顧問,頭髮和化妝毫無瑕疵,指甲修剪得很好,衣服代表流行,絲襪沒有任何脫線,鞋子沒有汙點;總之,她的外表必須吸引人並具有專業水準。因為,如果她想銷售美麗,她的目標就是使她的準客戶看起來像她。”不錯!誰會願意傾聽一位看起來邋遢、散漫的美容顧問的建議呢?外觀、衣飾雖然無法全然代表你這個人,但卻能給人90%的印象,尤其是在初見面的30分鐘。

在與客戶初次見面的前30分鐘,作為銷售穿著才是最重要的第一印象

銷售員著裝應依據什麼樣的標準呢?最好的標準就是客戶,即根據你即將拜訪的客戶的社會地位、經濟狀況和文化程度來決定穿著。這是因為人都有一個潛在的攀比意識,當碰到一個陌生人時,都會自覺不自覺地進行比較,從而影響對銷售員的判斷。如果銷售員的服裝與客戶的階層差別太遠的話,無論是高出或低於,都會使客戶在心理上和銷售員產生一條鴻溝,不自覺地把銷售員劃入與自己對立的階層裡去,這樣就會嚴重影響銷售工作的順利進行。這種下意識的階層劃分,會使客戶對銷售員產生不信任,最終拒絕接受銷售員的商品。

在與客戶初次見面的前30分鐘,作為銷售穿著才是最重要的第一印象

因此,依據客戶的態度、身份、文化等來選擇不同的服裝是很必要的。一些著名的銷售員都十分注重著裝,日本60年代的銷售大王齊藤竹之助就是一個典範。他曾說:“因情況不同,有時我在一天之內要換好幾次服裝。因為我認為穿著要講究T、O、P,即根據時間、地點、場合來選擇相應的服裝。”

有一位銷售建築材料的銷售員,他的銷售對象都是建築工地的一些小承包商。最初去工地上銷售時,他總是西服革履。後來,他採納了一位有經驗的銷售員的建議,改穿工作服,當他再次出現在那些客戶面前時,奇蹟就出現了,他銷售得極其順利。

在與客戶初次見面的前30分鐘,作為銷售穿著才是最重要的第一印象

依照客戶的不同,穿著不同的服裝,這可以說是一種心理戰術。一些專門走家串戶去銷售家庭用品的銷售員,他們的服裝就可以很隨便,一般是一件夾克,一條西褲而已。因為他串的是家庭,接觸的都是家庭主婦或退休的老人,他要是穿得整齊或高檔,就會使他的客戶們產生一種格格不入的感覺。如果他們覺得你太“貴族化”了,就會萌生出不信任感來。而你要是穿得過於破舊,人家也不會讓你進門,會覺得你太落魄,當然就更不信任你。

在與客戶初次見面的前30分鐘,作為銷售穿著才是最重要的第一印象

倘若你做的是大生意,你的客戶都是經理、局長之類的人,你平時進出的場所都在大公司、大單位的話,你的穿著就不能太隨便了。你的穿著得迎合你客戶的口味,至少得跟他們一個檔次,否則談生意很困難的,因為大生意是講究排場的,如果你的穿著過於寒酸,掌握大生意的“老闆”們是不會和你做生意的。

在衣著樣式的選擇上,總的原則是:既不過分華麗,又要瀟灑大方。美國著名的時裝設計師約翰·T·莫洛依曾為銷售員提出了一些衣著標準,這裡摘錄部分以備參考。

在與客戶初次見面的前30分鐘,作為銷售穿著才是最重要的第一印象

(1)銷售員應該身穿西服或輕便西裝。

(2)銷售員的衣著式樣和顏色,應儘量保持大方穩重。

(3)不要佩戴一些代表個人身份或宗教信仰的標記。

(4)銷售員最好不要穿流行衣服,不要佩戴太多的飾品。

(5)儘量不戴太陽鏡或變色鏡,只有讓客戶看見銷售員的眼睛,才能使他們相信銷售員的言行。

(6)外出時,要帶一支比較高級的圓珠筆、鋼筆和一個精緻的筆記本,並攜帶一個較大的公文包。

(7)可以佩戴代表公司的徽標,或穿上某一種與產品印象相符的衣服,使客戶相信銷售員的言行。

(8)儘可能不要脫去上裝,以免削弱銷售員的權威和尊嚴。

我們都知道以貌取人是不對的,但任何人都免不了以貌取人。我們都知道第一印象往往是不準確的,但我們卻總是根據第一印象對他人作出判斷。銷售員不可能去改變這樣的事實,每位銷售員可以對此加以利用,即利用服裝去迎得客戶的好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