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震:區塊鏈賦能監管科技 未來大有可爲

中國互聯網金融創新研究院院長、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院長黃震針對“區塊鏈賦能監管科技”話題進行演講。他表示,區塊鏈底層技術仍然在不斷迭代,區塊鏈在這些發展過程中不斷創新,並且新的功能可能在賦能區塊鏈的過程中創造更大的價值。以下為演講實錄。

黃震:區塊鏈賦能監管科技 未來大有可為

(中國互聯網金融創新研究院院長、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院長黃震)

各位新老朋友,非常榮幸跟大家一起來交流對區塊鏈的看法,它跟金融監管有什麼關係?

記得五年前我們在這裡宣佈過,2013年是中國互聯網金融的元年。今天蔡教授宣佈,2018年是區塊鏈應用的元年。應用在哪些領域呢?我覺得作為政府最關心的是可不可能應用到監管領域。現在區塊鏈出現了很多的應用,在市場領域,在我們社會生活,在公益等方面都有了很多的應用。但是在監管領域可能是當前我覺得最有價值的一個應用,這一點中國人民大學的楊東教授和我的看法是一致的,他提出以鏈治鏈。我認為不簡單是治,更重要的是區塊鏈還要賦能監管,這才更有價值。

我最近幾年寫的一些書,可能大家也有些瞭解。關於互聯網金融的有六本,最近出了兩本書,一種是區塊鏈重新定義未來,一本是傳統金融的,我發現互聯網以及區塊鏈、大數據等等這些,對於傳統領域來說,不只是去顛覆它,更應該給它們賦能。只有增強他們對數據的理解,應用的能力,才能讓他們繼續合作和生存下來,而不是說形成一種挑戰、衝擊,甚至是顛覆。

大家可以看到新一輪科技革命,它的領域在不斷擴展。我提出一個創新鏈,它的擴展判斷首先是我們可以看到,信息科技為核心的這一輪科技革命首先是基礎科學技術等,後面逐漸演變成為產品,再應用到市場領域,出現問題,需要進行風險控制。再後面,我們監管部門發現這些問題不僅是內部的,還有外部性,就需要監管。正是因為有外部性的問題,它的風險需要我們政府來進行控制,需要保護我們的消費者,需要對競爭秩序進行一個平衡。從基礎科技到產品科技到市場科技乃至到風控科技都是很連續的。但是到了監管,形成監管科技卻有一點斷裂,這是我們現在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區塊鏈恰恰有可能就是讓多方同時在線,然後形成一個多方協同的機制,所以我認為區塊鏈對於我們未來監管科技和我們的基礎科技、產品科技、市場科技、風控科技連成一體,並且實時互動,形成良性治理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這需要我們用賦能的觀點重新來看。

這幾年我提出的賦能金融已經得到了行業一定的共識。賦能不僅僅是對金融領域產生巨大的影響,同樣對我們政府政務工作、監管工作也是有巨大的意義。尤其是最近幾年我們中國的金融監管領域已經在監管科技上走到了世界前列,比如說我們的證監會提出了它的監管科技用大數據監管,用智能監管,都已經有了實踐的成果。

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條件下,在區塊鏈作為底層技術已經成熟的情況下,可能應用讓科技、市場、監管一體化、協同化,已經基本具備條件了。區塊鏈是什麼,前面有很多演講講過。區塊鏈是分佈式的,一個節點可以看到其他節點的信息,有一些核心東西需要我們重新理解一下。區塊鏈是多層的機制,不是一個層面,現在很多人說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在應用層表面,用戶層是去中心化的,但是它的底層以及它的數據層可能還會形成一些中心化。中心化和去中心化是並行的,另外在區塊鏈應用中間,我們經常會說區塊鏈是去國家化的,其實在沒有監管的時候我們可以這麼看,但是監管一旦介入以後,其實我們會發現它要求我們跟國家進行緊密的合作,甚至要接受監管,擁抱監管,才會有未來。去國家化這個方向我覺得不是未來方向,可能是在短期內在發展初期沒有納入監管的時候,跟國家跟政府是隔離的,沒有監管的情況下提去國家化,讓它有一定的生存空間,但是未來還要納入監管之中,國家成為人類的一種共同現象。還有去中介化,區塊鍊形成了新的中介,不要簡單說去國家,去中介,去中心等等,相反它又形成新的中介,新的中心,這些我們也應該看到。

區塊鏈的技術也是在不斷迭代,創始區塊應用做比特幣,到2.0、3.0,它的技術不斷迭代。蔡教授講得非常好,我們不能用過去成功的那些模式來規劃未來,不能拿老地圖去找新世界,一定要預測未來,以迭代思維,隔代佈局。區塊鏈在這些發展過程中不斷創新,形成了新的功能,核心是我們這些新的功能可能賦能給我們的各個領域,才會發揮區塊鏈更大的價值。我今天非常樂意參加這個會,因為我們這個主題設置的非常好。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也能夠賦能我們的監管。

從區塊鏈已有的應用領域來看,在服務行業、金融領域、實體經濟、社會應用、公共事業等方面,都已經有很多應用成功的案例。比如金融領域,大家都知道80%、90%的應用都在金融領域,包括通證本質還是屬於金融。現在央行也非常重視這一塊,發起了數字貨幣研究所,票交所在區塊鏈的基礎設施上運行,這是非常好的應用。北京市對P2P網貸做了一個應用,他做了監測、預警以及監管的一個平臺。

區塊鏈中比較傳統的應用比特幣,更重要的是在挑戰監管,而不是賦能監管。比特幣一出來之後,正是因為比特幣底層技術,利用區塊鏈監管的理念在那時候已經形成了,13年的時候央行的領導問我比特幣出來之後,會不會衝擊我們央行的貨幣發行等問題,說明他們思考了這些問題。另外比特幣這種理念以及有關的技術也對我們中國的數字貨幣的研究所提供了很多的啟發、借鑑。

在傳統的電力電器領域中間也有很多的嘗試和應用,比如國家電網他們建立了區塊鏈實驗室來研究能源區塊鏈。對傳統電力服務設施的治理進行考慮,怎麼樣能夠優化以前的治理結構,以及通信技術等,這是更經典的領域。在金融領域中,反洗錢、反恐怖融資,是我們當前金融監管非常基礎的工作,通過區塊鏈來進行反洗錢、反恐怖融資,也是未來我們需要去關注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

區塊鏈作為金融交易一個基礎平臺,包括我們前面所說的聯盟,包括中國一系列的區塊鏈的票據交易所等等,都提高了交易的效率,控制了風險的機制,形成了監管介入的平臺。大家可以看到這些年我們國家對區塊鏈ICO等總體說來,像ICO被定性為非法融資活動之後,它的法律風險、欺詐風險、技術風險、經營風險、市場風險都不斷在爆發,區塊鏈怎麼能夠讓我們的監管放心,監管說能不能做無幣區塊鏈,這是他們希望跟金融遠離一點,去做更多的應用。但是實際上我們很多人認為區塊鏈是幣鏈不可分,從原教旨來看確實是這樣。但是現在實際的應用中間是可分的,是不是必須分,這個激勵機制是不是必須用通證或者用代幣等等,這些我們應該去探索跟監管合作的機制中間尋找它的解法。

我們現在看一看在監管中,在互聯網金融為代表的新金融衝擊下,金融監管已經面臨非常大的困難。比如說前天央行再次開會,對互聯網金融風險整治推遲兩年。為什麼要推遲?對監管的複雜性以前預見不足,發現新的問題需要解決。另外對監管可能面臨的對象不斷的變化,如何尋找能夠跟得上變化節奏的方法,也是需要我們去不斷尋找的。區塊鏈在金融領域中,整個金融體系怎麼樣定位,對傳統金融怎麼進行輔助性的或者加強性的監管,對創新的領域如何監管,對數字資產等如何監管。

這些領域的監管目前來說已經有一些成功的案例,比如像貴陽提出的主權區塊鏈概念,作為一種非常好的概念,也曾經提出要進行區塊鏈監管沙盒的嘗試等等。在嘗試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可能不可抗力的情況,在一些不可抗力的影響下,沒有繼續推進,但是這種思路非常有價值。比如印度運用區塊鏈進行遏制短信、電信詐騙等等,對用戶的加密保護,對隱私保護等等這種方式,對我們有啟發性意義。我介紹一個實際已經在中國應用的,就是區塊鏈平臺監測P2P網貸,通過北京市金融局和北京市互聯網金融協會的推動,已經落實。對於其他地方,對金融監管以及風險監測預警等都已經有非常大的啟發和借鑑。再一個就是央行的票據交易所以及所謂的票金鍊,實際上創造了一個新的監管基礎設施,運用了區塊鏈的理念和區塊鏈的技術,從而使監管方和市場各方同時在線、在鏈,這是非常關鍵的一個前提。過去說要去國家化的一些提法,我們躲避監管,導致最後這個行業被不法分子利用。現在區塊鏈很多時候,像有些偽鏈或者弱鏈等問題,就是因為沒有監管。無監管,所以不自律,有監管的情況下,能夠加強自律。通過區塊鏈能夠讓政府增強對市場的信心,現在因為政府不瞭解,所以不放心。如果讓他同時在線,我們以公開數據換它的認可和服務,這是未來區塊鏈發展非常重要的一個監管機制和一種合作機制。

最後,我想講一下監管科技它本質來說是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的融合和雙向賦能。大家這幾年講賦能主要是講科技賦能,確實科技賦能於我們的實體產業,賦能於我們的社會生活,是已經起到了明顯的作用。但是中國現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間發現一個非常大的短板,是制度供給不足,制度創新沒有跟上我們的技術創新,所以我們區塊鏈不僅僅是通過技術創新,也要在這個領域中來探索制度創新,讓我們的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相結合。在區塊鏈領域,已經提出了一些非常好的理念,比如代碼即法律,代碼是不是能夠成為法律,也許還需要一些程序,需要一些機制,但是它有非常好的內在底層的想法,把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結合在一起,使它通過技術來落實制度,這種思路具有寶貴的價值。區塊鏈通過這個代碼和我們的制度相結合,讓法律變成代碼,或者讓代碼變成法律的雙向賦能,從而使我們的監管不再遊離於技術之外,而是融合在技術之中。並且通過這種方式來賦能區塊鏈在經濟社會中的應用,從而實現更好、更大的應用。區塊鏈賦能監管科技未來大有可為。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