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社「新時代『三農』啓示錄」創作談

農民日報社“新時代‘三農’啟示錄”創作談

農民日報社“新時代‘三農’啟示錄”創作談

農民日報社“新時代‘三農’啟示錄”創作談

農民日報社“新時代‘三農’啟示錄”創作談

不負時代風雲 不負“三農”偉業

——農民日報社“新時代‘三農’啟示錄”創作談

農民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 唐園結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砥礪奮進臻至嶄新高度,大國“三農”也循著習近平“三農”思想的理論之光磅礴轉型,創造著新的歷史。

農民日報社“新時代‘三農’啟示錄”創作談

農民日報《新時代"三農"啟示錄》系列報道

與黨和人民同呼吸、與時代共進步

在十九屆三中全會、今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農民日報社捧出這樣一道兼具理論高度、思想深度、歷史氣度、語言力度的“精神大餐”,形成一輪“三農”主題宣傳衝擊波,既是時代召喚、職責使然,也是對分眾化傳播規律的有效探索,更是作為黨的新聞工作者的價值追求。

首先,新時代大事件、大新聞井噴,為宣傳報道提供了深厚土壤。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於“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開啟了一個新的波瀾壯闊的大時代。在這個時代裡,一系列宏偉戰略構想將影響中國長久的未來,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將改變國家的發展格局,一系列開創性的決策部署將成為承上啟下的歷史節點。在“三農”領域,習近平“三農”思想這一重大戰略思想體系領航中國“三農”,推進磅礴轉型,並在短短五年時間實現跨越發展,為萬年基業夯實了基礎。

新聞報道源於現實的土壤,而改革風起雲湧、國運如日方升也催生著載入史冊的大事件、大新聞的誕生。農民日報社“新時代‘三農’啟示錄”正是迎著時代的召喚、根植於這深厚的土壤而盛放的絢麗之花。

其次,“黨報姓黨”的職責要求、投身新時代建設的價值追求推動我們去完成使命。農民日報社是黨中央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主流媒體,“黨報姓黨”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和使命;做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雲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是激盪在黨的新聞工作者內心最為崇高的情懷。

這五年裡,我們親眼見證農業農村經濟社會跨越發展,農民收入水平顯著提高,增長動能順暢轉換,各種風險有序化解……作為長期關注“三農”的新聞工作者,內心湧動著激情,筆下奔湧著澎湃。能成為這段歷史的記錄者,是我們身處這個時代的榮耀。

然而,僅僅記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國家、我們黨的媒體,與西方媒體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我們不僅要做記錄者、觀察者,還要做建設者、推動者,要與黨和人民同呼吸、與時代共進步,作為《農民日報》,要充分發揮媒體作用,為進一步落實好習近平“三農”思想、推進新時代鄉村振興和“三農”可持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再次,緊緊圍繞“三農”的功能定位,在分眾化、差異化傳播上探索規律,勇挑大樑。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講話精神,緊緊圍繞“三農”功能定位,努力在“三農”新聞宣傳領域承擔挑大樑、主力軍的作用。

有新意、有溫度、有厚度

以感情為紅線,深入闡述領航中國“三農”的習近平“三農”思想。文章以情為文脈和紅線,感情色彩充沛濃烈,筆尖飽蘸真情、語言滿含深情、字裡行間洋溢著激情。例如《看!大國“三農”磅礴轉型》中論述習近平“三農”思想彙集成星光大道,大國“三農”正是因為沿著星光的方向前行,才得以穿越荊棘,走上了一條正確的道路。《悅!民生建設春雨潤田》中寫道:翻閱過去五年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人民是出現頻率最高的名詞;回顧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基層調研的步履圖,農村民生是駐足最多的地方。這些論述清晰地勾勒出人民領袖治國理政的民生邏輯和人民情懷,也透過文章體現了“三農”主流媒體對人民領袖的思想看齊和情感認同。

以標題為綱引,生動地勾勒出了五年來“三農”改革發展的鏗鏘軌跡。9 篇文章分別為:綜合篇《看!大國“三農”磅礴轉型》、糧食篇《喜!中國飯碗銅鑄鐵打》、增收篇《笑!農民收入芝麻開花》、民生篇《悅!民生建設春雨潤田》、改革篇《活!改革精神燭照四野》、供改篇《新!產業變革戰略演進》、綠色篇《和!綠色打底農業新顏》、方式篇《贊!發展方式歷史跨越》、治理篇《善!鄉土中國時代氣象》,以九個大標題為綱引,觀點鮮明醒目、立論一目瞭然,高度濃縮了“三農”發展的成就和精髓;同時,整組大標題秉軸持鈞、以一持萬,如槓桿般撬起了其後洋洋千言的每篇文章,串起了這五年來的巨大變遷。

以啟示為落點,總結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及有益探索。回望歷史、審視現在,是為了更好地走向未來。整個系列的每篇文章,都在最後一部分對實踐中沉澱出的有價值的經驗與探索進行了專門總結和提煉,為未來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鑑。例如,在糧食篇《喜!中國飯碗銅鑄鐵打》的第三部分,以“鼎”為喻,闡釋鼎之三足,恰似糧食“數量”“質量”“能力”三者有機統一,雖三分而合一,三者協同發展才能將中國人的飯碗打造成摔不碎、打不破、捶不扁、壓不壞、銅鑄鐵打的“硬飯碗”,催人沉吟深思。

“三農”重大言論的品牌打造

言論是報紙的旗幟和靈魂。近年來,《農民日報》在“ 三農”重大言論上下足功夫,獲得廣泛認可。以這組文章為例,我們認為要打造“三農”重大言論這個品牌,有幾點經驗值得總結:

在表達上,要兼顧“三農”的專業性與新聞的公共性,力避專業內容帶給讀者的隔膜感,注意對生僻的專業術語進行語言轉化,使其既有思考深度,又具語言美感。

在傳播上,既要遵循傳統媒體的傳播規律,又要充分重視新媒體新規律,在速度上搶時效,在形式上按照新媒體特點加以創新,有效提升影響力。

當前,中華民族已經開啟新的征程。不負時代風雲,不負“三農”偉業,這是《農民日報》在這個偉大的新時代裡矢志不渝的追求。

農民日報社“新時代‘三農’啟示錄”創作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