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烏克蘭這個亂象叢生的國家?

我家在東北嘎啦


19世紀的英國人白芝浩,這位最著名的公法學家,曾經說過這麼一句猶如聖諭般的名言:一個民主政府,必先要有體制上的權威,然後才談得上限制權威,然後才談得上穩定發展。談烏克蘭政局,常想起這句話。

(圖:2014年獨立廣場運動期間的工會大樓起火)

烏克蘭自 2013年底親俄派總統亞努科維奇中止與歐聯的協議,想強化與俄關係導致“烏克蘭危機”以來,衝突不斷,戰火蔓延,國家基本處於癱瘓狀態。據聯合國數據,截止2017年8月15日,烏東交戰死亡人數已達10,255人,其中平民人數達2803人。烏克蘭有如一個被詛咒之國。

“物必先腐而後蟲生”,這一現況,就我淺薄的認知而言,顯然與它本身體制上的遺留問題脫不了干係。


1,半總統制的政治架構,導致烏克蘭“政出多門”,體制上的政治權威始終無法樹立起來

烏克蘭的亂局,始終頻現,而且似乎陷入無解狀態的政治危機,原因固然是多方所聚,但是檢討他的制度成因,顯然和他半總統制的政治架構密切相關。

1991年蘇聯解體,烏克蘭獨立,選擇了議會民主制,搭建起了三權分立的政治框架,但是舊體制的各方勢力並沒有因此停滯政治運作,在長期不停歇的角逐中,總統、總理與議會作為國家三大核心權力機構的權力屬性也一直在動搖狀態,歷經多次改革和修憲,最終形成一個半總統制的體制。

這種體制的核心,在於總統是國家元首,由普選產生,不向議會負責,並有任免總理和政府官員的權力;總理是國家行政首腦,對議會負責。這是一種權力分工並不太明確但但掣肘性極強的體制,適合國土遼闊、民族林立的國家,比如法國厲行此體制,就是比較成功的例子。

(圖:烏克蘭前總統亞努比科維奇與普京交談)

但是烏克蘭是一個連國家認同都尚且無法建立統一的國家,施行這個體制實際禍害無窮。這種體制的制度模式設計,本意是為了平息各方爭端,互相妥協,各讓一步,但實際效果上卻衍生成為一種畸形體制,政出多門,不斷地導致各種政變和政治危機。因為,在這樣的體制下,最大的問題,在於總統與議會之間、總統與總理之間動輒產生政治對抗,一旦有政治家野心較大、或有外部勢力介入、或有民族爭端興起,就容易擦槍走火,陷入內亂。

當初,作為烏克蘭總理的季莫申科被總統亞努比科維奇投入監獄;而後,風水輪流轉,因為親歐盟勢力的示威和衝突,前總統亞努科維奇不得已倉皇下臺與外逃,都是這種制度成因在無形中起作用。假如內部體制是團結的,俄羅斯想幹涉,估計也完全無門無路吧。


2,健全理性的民主政治精英的缺乏,導致烏克蘭始終在“寡頭統治”與“街頭政治”中搖擺,無法善制

一個後發民主國家,倘若要在轉型中平穩過渡以至成熟穩定,有足夠多的且立場堅定的民主政治信仰的精英,是一個必要條件。如此,才不會陷入民主政體的崩潰,或者淪為小圈子的統治,甚至是一幫寡頭在統治,並最終將國家拖入紛亂之中。

(圖:被反對勢力投進監獄的烏克蘭前“美女總理”季莫申科)

因為,民主制就權利分配而言,是世俗平民主義的;但是就政治運作而論,又必然是精英政治,它頂層的主導群體,理所當然是精英分子。這是任何一個民主政治得以順暢運行的必要條件。

一個民主政體,雖然形式上厲行政治競爭、民眾參與、分權制衡及憲政約束,但是若沒有理念堅定的精英群體在其中主導政治權威與政府效能,這樣的政府無論在形式上如何完善,都難以為繼,這樣的體制是所謂“鞦韆式體制”,必將無法長期維繫,時刻處於搖晃與顛覆的狀態中。

而烏克蘭的民主政治精英的準備明顯不足。這是一個不成熟而強行上馬的民主政體。現行烏克蘭的政治精英大概可分為兩撥:一,由蘇聯專制時代走過來的國家官僚階層,他們屬於老派既得利益者,意識中缺乏對民主政治的尊重,熱衷於過往的體制外鬥爭和街頭政治,且普遍親俄,粗暴干政;另一撥,則是新時期成長起來的新生代政治精英,但是成長於獨立後的烏克蘭,有著強烈的民主政治訴求,但是他們一定程度上為了競選又不得已依附於金融寡頭,且因為俄羅斯的虎視眈眈,有著同等強烈的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情緒。

(圖:陷入街頭迷亂中的烏克蘭)

可以說,民主政治精英數量上的缺乏、忠誠度的微弱、理念的分歧,導致烏克蘭民主體制不僅無法健全維繫,甚至成為更加不穩定因素,整個國家陷入“寡頭統治”與“街頭政治”的拉鋸戰中。


3,依靠大國地緣政治博弈生存、缺乏國家認同的民主體制建設,使得烏克蘭國家的自主性與獨立性都無法得到保障

過去亨廷頓就論證過,一個國民缺乏國家認同的民主政治國家,比之一個認同統一的威權甚至是專制國家更有可能陷入紛爭。因為,民主體制是政治競爭體制,在那些族群、宗教關係複雜的社會,民主機制本身更容易引發政治衝突,甚至導致內戰。

烏克蘭國民的國家認同感是微弱的,某種程度上是依靠大國地緣政治博弈生存。親西方的西部烏克蘭與親俄的東部烏克蘭 ;親總統派與反總統派 ;俄羅斯族與烏克蘭族,始終鬥爭不斷,過去蘇聯時代在威權體制高壓之下,這些分歧都被壓制,而一旦民主轉型啟動,原本潛藏的社會分歧、國家認同問題就表面化了。加上烏克蘭是個新興的民主政體,各個勢力還沒有良好的民主政治素養,沒有形成一致性遵守國家憲法、以和談方式解決爭端的規則共識,一旦外部勢力入侵,不難演變為嚴重的政治暴力。

所以,烏克蘭是一個典型的由國家認同缺乏導致政治體制危機的“失敗國家”。可以預見,如果國家認同問題和依靠大國生存輸血的問題得不到解決,烏克蘭將永遠陷入民主政治、民族政治等、廣場政治、大國地緣博弈政治相互絞殺的循環之中。

暫時就先說到這裡了,還有一些問題,希望日後再嘗試談談。我於國際政治,純屬外行,望朋友們指教。

2018,7,12,晚,閒敲

感謝閱讀。會勉力堅持每天都寫三兩篇文史八卦、生活隨感、人物看法、影視評論等。歡迎關注本號、點贊鼓勵,若有其它看法,也歡迎大家留言批評——雖然我是不會改的。

劉愚愚


人們常常說到地緣政治這個詞。今天閒看秋風就讓您見識什麼是地緣政治。

烏克蘭就是一個教科書般的地緣政治的交叉點;所以烏克蘭政治生活亂象叢生是常態,否則的話,風平浪靜反倒是不正常了。

蘇聯解體,烏克蘭獨立後宣佈自己是一箇中立國家。 不過周邊環境和時局不允許烏克蘭這樣的國家保持中立;

它與俄羅斯以及其他獨聯體國家建立了有限的軍事夥伴關係,並於1994年同北約也建立了夥伴關係。

不過,兩邊都討好,或者“騎牆觀望“政策是行不通的。因此,2013年,時任烏克蘭總統的亞努科維奇決定暫停烏克蘭與歐盟合作的決議;

與歐盟斷絕來往後,烏克蘭轉向俄羅斯,努力尋求與俄羅斯建立更緊密的經貿關係以及軍事合作。

幾個月後,烏克蘭爆發了“親歐盟示威遊行運動”,也就是Euromaidan運動;不久,這場運動在2014升級為烏克蘭革命;

烏克蘭人民推翻了親俄羅斯的亞努科維奇總統,建立了新政府。事態迅速發展失控。2014年3月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2014年4月頓巴斯(烏東地區)戰爭開始;

烏克蘭人口五千多萬,領土面積六十多萬平方公。是歐洲除俄羅斯以外領土最大的國家,也是歐洲主要糧食出口國。

烏克蘭因為其獨特的地緣政治原因,成了俄羅斯與歐盟以及北約集團爭奪戰的犧牲品。烏克蘭是不可能保持中立的,因此,烏克蘭亂象叢生是在所難免。


閒看秋風999


烏克蘭的亂象叢生的主要根源在於際緣不穩。由於蘇聯的多年統治,已經形成了專制的統治模式,這種統治模式,已在烏克蘭根深體固,一種新的統治模式,在烏克蘭一時難以接受。加之外緣有俄羅斯的種種干預,希望烏克蘭成為俄羅斯的附屬國,斯大林曾說過,“俄羅斯如沒有烏克蘭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強國”。普京宣佈要恢復主導世界地位的一切能力,採取了沙皇的戰略方針,對其周邊國家進行大規模性的蠶食,俄羅斯在前一百年期間,將本國的領土擴大了一百倍,蠶食了我國的西伯利亞地區。普京執政以後,繼承了沙皇的蠶食戰略。出兵搶佔格魯里亞領土,巧奪烏克蘭的剋羅米亞,在烏克蘭東部,挑起戰火 ,企圖對烏克蘭進行蠶食。

烏克蘭在這種環境下,必然產生亂象叢生。美國在蘇䏈解體後,採取了一個錯誤的方式,強逼烏克蘭成為無核國家,將烏克蘭上千枚核彈頭讓俄羅斯進行銷燬,俄羅斯不會將這上千枚核彈頭銷燬,如數的送進了自己的軍火庫。使俄羅斯成為目前的核大國。美國坑了烏克蘭,富了俄羅斯。到現在,讓俄羅斯對烏克蘭虎視眈眈,無時無刻的蠶食著烏克蘭,這是烏克蘭產生亂象叢生的根源。


xychen87781


用遠交近攻理解烏克蘭的話就可以很好的解釋遠交近攻。英國可以搞靈活外交烏克蘭不可以原因在於只有距離遠才會有靈活外交的基礎,距離近只有攻的分。

烏克蘭內政失敗核心在於外交受制於地理位置烏克蘭根本沒有靈活外交的基礎,只有被雙方圍毆的命。


迷路的時間


一箇舊時代的結束,必定會有所謂的亂像叢生的現象出現。比如,滿清滅亡後的中國軍閥割據,蘇聯解體後的東歐劇變,甚或是阿傻得政權的倒臺導致的內戰。相比而言,烏克蘭的局勢還是穩定的。至少其主體政權依然存在並運行著!這都需要時間去過渡,沒什麼大驚小怪的!還是那句話,地球離了誰,都會轉!尤其是獨裁專制政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