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不下的城市與回不去的農村,該往哪去?

首先是待不下的城市

​打工者在城市打工,但是他們的工作很不穩定,而且很多人沒有社會保障,根據可靠的調研數據,打工者平均一到兩年換一次工作,打工者在城市生活,但是他們在城市買不起房子,一部分人支出了自己全部的積蓄、甚至借錢在老家的鎮上買了房子,或者在村裡蓋起了房子,但是,那是一個回不的“家”,因為必須在城市打工才能維持生活;打工者結婚了並且有了子女,但是他們的子女很多不能在城市的公立學校入學,因而被留在老家由祖父母撫養照顧,有一些乾脆長年學習和生活在寄宿學校裡;那些有幸可以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們在城市被稱為“流動兒童”,從名稱上看就好像他們要重複父母的命運。

待不下的城市與回不去的農村,該往哪去?

為何有回不去的農村

農業收入非常微薄,收入最高的一戶河南農民靠農業的收入只佔打工收入的一半;而收入最低的一戶四川農民由於受災,收入只佔打工收入的2%;農業生態系統在瓦解,比如,在四川過去維持生態循環的“生豬-紅薯-玉米”的種養系統瀕臨崩潰;基層組織作用缺失,我瞭解到的湖北的一個村子,村委會的成員基本上由地痞流氓組成,欠了賭債靠集資來償還,如果不交錢,就給掐電。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打工者不是現在回到家鄉,而只想著老了以後回去,那麼老了以後可能就更無家可歸了。​

待不下的城市與回不去的農村,該往哪去?

打工只是為了養家餬口?當我們的思想僅僅停留在自己可以養家餬口這個層次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只要使勁幹、拼命幹,命運就會改變,也許不會想到其他人和社會對改變每個人命運的關係。更具體點兒說,其實無法維護自身謀生和發展的最基本的權益。如果多數人是這樣,那麼可能到頭來個人的願望什麼都實現不了,大家都很難養家餬口,因為大家的利益沒有人去爭取。​

待不下的城市與回不去的農村,該往哪去?

一個工人蘇浩民,他屬於典型的“打工為了謀生”的類型,並且在自己的努力下,去年在湖北老家蓋起了小三層樓房(一共花了30多萬,自己存款20萬花光,又借了10多萬)。另一個工人王海軍,是一個愛思考的青年。當然,為了生存,海軍工作非常努力,而且貸款在蘇州打工地買了一個小公寓(首付14萬,貸款14萬,每月還款1600元)。後來,兩個人都說後悔了,浩民​他說:“蓋了房子也回不去,現在就後悔了,但是想賣也沒人會買。”海軍說:“房子面積不夠子女就地入學的要求,媽媽最近又身體不好,回老家才能照顧,每月要還貸就被工作牢牢套住,實在後悔。”浩民和海軍都屬於技術工人,是打工者中收入稍高的,狀況也是極不樂觀。​

待不下的城市與回不去的農村,該往哪去?

很多打工者辛辛苦苦打工,期望可以改變子女的命運。實際上流動兒童的情況很不樂觀,小升初無法在城市入學就開始淪為留守兒童,不想留守的很多就早早輟學,再加上很多孩子在缺少關愛和學習樂趣的情況下,很早就失去了學習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