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寧陵幹部在駐村工作中成長

讓寧陵幹部在駐村工作中成長

近年來,河南省寧陵縣把加強駐村幹部管理作為幹部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選派機關幹部到農村脫貧攻堅第一線鍛鍊、培養、使用,提升了全縣幹部隊伍的整體素質,樹立了鮮明的用人導向,促進了富裕、和諧、魅力、生態、平安新寧陵建設。

一、選派駐村幹部基本情況

讓寧陵幹部在駐村工作中成長

讓寧陵幹部在駐村工作中成長

讓寧陵幹部在駐村工作中成長

駐村第一書記在駐村工作啟動儀式上宣誓

2015年4月,中央組織部、中央農辦、國務院扶貧辦部署推動機關幹部到村擔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工作後,寧陵縣按照上級要求,在先期向全縣貧困村選派106名駐村第一書記的基礎上,2017年5月又向253個非貧困村全部派駐了駐村第一書記,率先在全市實現了所有行政村駐村第一書記全覆蓋(其中省派第一書記3名,市派第一書記10名,縣派第一書記346名)。在原有1500多名幫扶責任人的基礎上,又擇優選派了4500多名優秀幹部,每人幫扶5戶貧困戶,實現了貧困群眾幫扶“全覆蓋”。

二、在駐村工作中培養幹部的主要做法

讓寧陵幹部在駐村工作中成長

(一)念好“三字經” 嚴管厚愛

讓寧陵幹部在駐村工作中成長

讓寧陵幹部在駐村工作中成長

讓寧陵幹部在駐村工作中成長

讓寧陵幹部在駐村工作中成長

讓寧陵幹部在駐村工作中成長

縣委書記李振興、縣委副書記袁其傑檢查指導駐村工作

一是“選”。縣委組織部把選派優秀幹部入村擔任第一書記當做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選派工作堅持優中選優、實事求是原則,選拔了一批政治素質高、工作能力強、身體健康、適應基層工作的優秀黨員幹部。本著黨政部門駐弱村、政法部門駐亂村、經濟部門駐窮村、專業部門駐產業村以及就地增派、因村制宜、資源均等的原則進行合理分配。全縣359個行政村實現了駐村第一書記全覆蓋。

讓寧陵幹部在駐村工作中成長

讓寧陵幹部在駐村工作中成長

縣政府縣長馬同和,縣委常委、組織部長蔣雲蘭看望駐村第一書記

二是“管”。為加強對駐村第一書記的管理,縣委組織部抽調了精兵強將,組成了駐村工作管理辦公室,落實專項管理經費,形成工作合力,完善管理措施,確保工作到位。相繼出臺了《關於加強駐村第一書記管理工作的通知》、《寧陵縣駐村第一書記召回辦法(試行)》等文件。縣駐村辦對駐村第一書記基本信息、在崗在位、所駐村的現狀與問題、駐村幫扶成效等情況進行全面排查摸底,建立工作臺賬。

讓寧陵幹部在駐村工作中成長

讓寧陵幹部在駐村工作中成長

縣委組織部為駐村第一書記提供免費體檢,聯合縣人壽公司為駐村第一書記購買保險

讓寧陵幹部在駐村工作中成長

讓寧陵幹部在駐村工作中成長

讓寧陵幹部在駐村工作中成長

讓寧陵幹部在駐村工作中成長

縣委常委、組織部長蔣雲蘭看望慰問駐村第一書記

(二)樹起“四面旗” 明確任務

讓寧陵幹部在駐村工作中成長

一是“黨建旗”。引領駐村第一書記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協助鄉鎮黨委配齊配強村“兩委”班子,在農村優秀人才中發現培養村級後備幹部,抓好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提升工作,幫助村“兩委”健全工作制度,提升素質能力,為派駐村留下一支“永遠不走的工作隊”。加強黨員隊伍建設,指導村黨支部認真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落實“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組織黨員設崗定責、結對聯繫貧困戶、困難戶。

讓寧陵幹部在駐村工作中成長

縣委組織部選派駐華堡鎮老君屯村第一書記周士來組織本村全體黨員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二是“發展旗”。引領駐村第一書記制定發展規劃,指導村“兩委”圍繞“五個一批”,找準發展路子,立足實際制定脫貧整體規劃,明確每年的工作計劃,認真組織實施。發展特色產業,指導村“兩委”用好扶貧項目資金,因地制宜發展1個以上的脫貧主導產業,培育農民合作社,協調開展信息諮詢、技術指導、市場營銷服務,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落實對貧困戶的具體幫扶措施,指導村“兩委”認真分析建檔立卡貧困戶現狀,“一戶一策”、“一戶多策”制定具體幫扶措施,完善貧困戶工作臺賬,動態管理、及時更新有關情況。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協助村“兩委”積極探索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辦法,培育形成1個以上穩定的集體經濟收入項目。

讓寧陵幹部在駐村工作中成長

縣人社局原選派駐石橋鎮黃蘭芝村原第一書記苗松,帶領本村黨員在“老堅決”墓前重溫入黨誓言

三是“服務旗”。引領駐村第一書記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協助村“兩委”積極協調爭取資金、項目等支持,加強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努力辦好惠民實事。完善便民服務制度,指導為民服務全程代理、民事村辦等制度,提供與村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事項,落實殘疾人、五保戶、孤兒、“三留守”人員等特殊群體的各項保障政策,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

四是“治理旗”。引領駐村第一書記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指導村“兩委”規範運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建立村務監督委員會,落實好黨務公開、村務公開等制度,接受群眾監督。積極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督促村“兩委”開展村莊環境衛生治理,動員幹部群眾搞好村莊淨化、硬化、綠化、美化,改善派駐村人居環境。維護農村和諧穩定,指導村“兩委”制定村規民約,引導村民開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落實矛盾調解化解制度,及時妥善處理矛盾糾紛,樹立新風正氣,營造文明和諧的村莊環境。

讓寧陵幹部在駐村工作中成長

讓寧陵幹部在駐村工作中成長

■ ■■■■

(圖左)縣檢察院選派駐喬樓鄉吳莊村第一書記馮業彪引導群眾種植金銀花,圖為採摘後的金銀花;(圖右)省司法廳選派駐寧陵縣陽驛鄉潘集村原第一書記都泓澤,引領群眾發展大棚種植,圖為修剪大棚內葡萄。

(三)結出“五項果” 成效顯著

一是“戰鬥堡壘”果。農村要發展、農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全縣駐村第一書記堅持把建強村支部作為首要任務,通過走訪群眾和麵對面與黨員交談,找到村級組織“軟弱渙散”的癥結所在,從抓班子、帶隊伍、強堡壘入手,對症下藥鐵腕整改。著力培養和發展年輕黨員,嚴明黨員職責,規範黨建工作制度,健全組織生活,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黨日”活動,積極推進“兩學一做”制度化,深化拓展“四議兩公開”工作法,深入落實“三五工作日”制度,大力推進“三會一課”規範化,充分調動和發揮了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

雖然已經有了充分的思想準備,但眼前的困難還是讓他始料未及。996人的胡二莊村,僅貧困人口就有196人;全村經濟基礎薄弱,沒有像樣的產業;基礎設施落後,唯一的主幹道破破爛爛,群眾出行時,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更為嚴重的是,基層黨組織建設軟弱渙散,18名黨員平均年齡61歲,黨員的宗旨觀念淡薄;村民互不服氣,上訪告狀不斷。

讓寧陵幹部在駐村工作中成長

省司法廳派駐城郊鄉胡二莊村原駐村第一書記王利彬正在村室填寫扶貧檔卡材料

“第一次開黨員大會,等了很久,才來了六七名年老體弱的黨員,他們表情木然,誰也不說話。”王利彬回憶道。

“貧困村之所以貧困,很多時候是班子出了問題,幫錢幫物不如建個好支部。有了受群眾信任的基層黨組織,胡二莊村就有了徹底改變落後面貌的基礎,才能脫貧致富。我要留下一支帶不走的工作隊。”王利彬說。

王利彬一方面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抓手,建立健全了黨組織的各項規章制度;另一方面,他強化村兩委班子建設,定期召開黨員大會和村民代表大會,把政治素質好、致富能力強、熱心服務群眾的黨員選進村兩委班子。他還自掏腰包多次組織班子成員到先進村學習,增強他們的認同感和緊迫感。在王利彬的帶領下,班子成員幹事創業的勁頭兒、廉潔自律的意識明顯增強,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幹勁越來越足了。

二是“特色農業”果。思路決定出路,為所駐村找到一條好的經濟發展路子,是駐村第一書記的重要任務。駐村第一書記入村以後,即開展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走村入戶,訪村情,察民意,充分了解貧困群眾的貧困現狀,認真分析經濟發展的潛在優勢和制約因素。在鄉鎮政府指導下,和村兩委幹部共同研究制定科學、可行的幫扶規劃,確定脫貧工作目標和措施,幫助本村幹部群眾開闊視野,更新觀念,引導他們改變傳統的種植、養殖習慣,發展高效農業和特色農業,他們還把村裡的致富能人召集在一起,共謀脫貧產業,抱團發展經濟。

王孝普是2015年1月商丘市宗教局派駐寧陵縣喬樓鄉白莊村的第一書記,剛到白莊村就立即開展走訪調查,通過走訪王孝普發現白莊村委轆轤灣村有一定的桃樹種植基礎,王孝普認為這可以作為白莊村脫貧致富的突破口,於是王孝普便立即召開了村委班子會議、黨員大會,決定逐戶動員擴大桃樹種植面積,為了科學種植桃樹,王孝普專門請教專家,查閱資料,研究桃樹品種,讓村民選種不同品種的桃樹。

讓寧陵幹部在駐村工作中成長

市宗教局原選派駐寧陵縣喬樓鄉白莊村原第一書記王孝普帶領村民群眾種植桃樹發展特色農業

“照現在的行情,這兩年掛果的桃每畝可賣4千元,到明年每畝可賣6到7千元。能攤上你這樣的駐村書記,是俺老百姓的福!”該村貧困戶王積山開心地說。該村貧困戶王積山有9畝地,原來栽了3.5畝,在王孝普的建議下他又把剩下的5.5畝全栽上桃樹新品種,今年有4畝小白桃已掛果,桃剛成熟,他親自採摘了1箱鮮桃送到村委,以表謝意。到目前,轆轤灣村的676畝地已全部栽上了桃樹,並已輻射周邊其他村委。在縣、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個萬畝桃園景區已初具規模。

三是“項目建設”果。開展項目建設是貧困戶增收的一大法寶,駐村第一書記藉助政府重點扶持政策,結合當地實際,通過一批項目建設切實解決了一部分貧困戶就業問題,增加了貧困戶的收入。

讓寧陵幹部在駐村工作中成長

縣糧食局派駐趙村鄉孔莊村第一書記王海濤與村民群眾交談

趙村鄉孔莊村原來有一定的產業基礎,寧陵縣糧食局派駐孔莊村第一書記王海濤來到後,把村內的產業發展與精準脫貧深度結合,積極申請扶貧車間項目,吸納具有勞動力的貧困人口進入車間,帶動一批貧困戶走向了脫貧之路。

該村貧困戶李家振現在逢人便高興的說:“我以前生活困難,是村裡的貧困戶,現在我在家門口木門加工扶貧車間打工,一天能掙60塊,一年下來就是萬把塊錢,另外我還種了點地,也能見個千把快,現在我感到很滿意”。

四是“精神文明”果。精神文明建設是實施脫貧致富戰略的重大內容之一,駐村第一書記將精神文明建設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緊緊圍繞“樹新風、提素質”,開展了一系列具體工作。

讓寧陵幹部在駐村工作中成長

在寧陵縣張弓鎮管莊村群眾心中有個不成文的約定,每天晚飯過後大家就招呼著、相攜著,三三兩兩、搖著扇子、拎著板凳從四面八方聚集到村民文化廣場。

今年以來,縣委組織部在全縣29個村建立了紅色文化廣場,並讓駐村第一書記擔任節目“下單員”、“播放員”,打造了一直凝心聚力的“紅招牌”。通過廣場大顯示屏上輪番播放黨建宣傳片、黨員警示教育片、紅色電影,農業種植知識講座、畜牧養殖技術講座和戲曲文藝節目等,不同類型的節目設置符合了群眾的多樣化需求,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讓群眾瞭解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掌握了脫貧致富的必要技術,同時又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讓寧陵幹部在駐村工作中成長

縣委宣傳部派駐寧陵縣喬樓鄉八里曹村駐村第一書記宋濤在帶領貧困戶脫貧攻堅的同時,著力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大力推行移風易俗,在村內成立了紅白理事會,要求每戶辦理紅白事前,向村紅白理事會申報,按標準執行;對不按標準執行的,紅白理事會不提供理事服務,並在廣播上通報批評,取消其在村內的評先資格,是低保戶或貧困戶的予以除名,通過移風易俗工作的推動,切實減少了群眾負擔。

喬樓鄉八里曹村貧困戶張明德見人便高興的說:“現在經過村裡的規定,孩子結婚彩禮不能超過3萬,待客有規定要四菜一湯,以前要給孩子娶個媳婦至少得10萬,現在一下省了那麼多,不用那麼愁了”。

對寧陵縣移風易俗樹立新風尚的做法,2016年11月河南省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交流會進行了表揚,2017年2月5日,人民日報就《寧陵縣農村版紅白事,如何節儉辦(移風移俗氣象新)》進行了專題報道。

五是“民生服務”果。全縣駐村第一書記把為民辦實事、服務群眾當做駐村工作的重要任務,真心實意為群眾做了一批好事、事實。

讓寧陵幹部在駐村工作中成長

縣供銷社選派駐華堡鎮胡莊村原第一書記商德領深夜走訪群眾

瘦高個兒,戴副近視鏡,夾個記事本,經常在村裡轉這家串那家。這是胡莊村老老少少再熟悉不過的身影—縣供銷社派駐華堡鎮胡莊村駐村第一書記商德領。商德領始終把為民服務辦實事作為對自己的要求。自駐村以來,商德領經過多方努力,為胡莊村爭取了打井、修路、發豬、發羊等扶貧項目,胡莊村正由被動落後的貧困村變成奮發前行的希望村。該村貧困戶李玉文圍著藍圍裙,一邊給豬拌料,一邊高興的跟調研家訪的縣鄉村領導嘮嗑。“俺的第一書記給送來了兩頭種豬,現在有25個小豬仔,等出欄以後,趕上了好行情,一定能賣出個好價錢!”

讓寧陵幹部在駐村工作中成長

馬騰青是縣裡為數不多的一名女第一書記,在到華堡鎮後屯村進行走訪時,後屯的村民都反映村內的道路現狀很差,特別是下雨天的時候,車輛根本無法出入,村民行走也比較困難,孩子上學都是大人揹著送;馬騰青同志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想方設法申請上級硬化村內衚衕路指標,在馬書記的努力下,老百姓再也不擔心下雨踩泥了。如今,華堡鎮後屯村村民高興的說:“以前俺村裡到處都坑坑窪窪,現在水泥路都修到了家門口,騎車出門不用再一身土、一身泥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