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額寶越來越難買到 投資者該如何應對?

最近,很多“寶粉”對餘額寶表達出自己的不滿。因為,他們剛剛在餘額寶裡養成了存款習慣,而這樣的“好日子”沒過多久,“限購”來了。從去年的在個人賬戶上限10萬元不變的情況下,餘額寶又規定每日申購總額調整為2萬元。今年初,“限購令”再加一條,餘額寶限制每日申購總量,每天9點起發售,當天購完為止。這樣的限購仍在繼續。

寶粉們對餘額寶持續“瘦身”主要有二條不滿:一個是搶購每日限購變得越來越難。有寶粉表示:“現在9點一到,就必須找來開APP,否則就會顯示當日額度已經申購完了,現在想投錢進餘額寶還得靠運氣”。

除了餘額寶的“限購”外,還停止了支付寶餘額自動轉入餘額寶的業務。有位寶粉曾表示:“平日單位報銷給我的錢,或者發的工資,我都會轉進餘額寶,但後來規則變了,我們卻還不知道,過了好幾天,我才發現錢沒有轉進餘額寶”。

餘額寶越來越難買到 投資者該如何應對?

事實上,餘額寶從2013年6月成立到現在,已經發展成全球規模最大的貨幣基金。其基金規模也在迅猛擴張,前景似乎一片大好。但現在問題來了,天弘基金團隊為啥非要通過限購來給餘額寶瘦身呢?

首先,餘額寶之前數次調控了交易規則,主要指向控制規模。雖然,貨幣基金出現風險可能性不大,但小概率的貨幣基金風險已有前車之鑑。而且,不能讓影子銀行壯大,這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留給各國的教訓。金融危機前夕,美國的貨基規模擴展到近4萬億,然而就是一個不起眼的基金損失就可能引發“擠兌”,金融風險在不斷的波及和發散。

截止去年三季度末,餘額寶規模為1.56億萬億元,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貨幣基金。但隨著餘額寶規模不斷擴大,再加上餘額寶是“T+0”貨幣基金(隨時可兌現),這就需要該只基金有隨時做好應付用戶大規模贖回準備,要有事先替用戶墊付鉅額資金的能力,然而,一旦貨基規模做大後,就要更多的流動性準備。所以,適當限制餘額寶快速發展的規模,有利於餘額寶能夠平穩運作。

再者,防範金融風險擴散。貨幣基金在中國投資方向比較單一,50%以上的資金都投向銀行存款。而歐美國家貨幣基金的投資品種分佈較廣,有國庫券、大額存單、商業票據、國債等。

餘額寶越來越難買到 投資者該如何應對?

現在我國的貨幣基金規模超過6萬億元,其中多數投向銀行存款,如果其流動性風險傳導到銀行體系,風險可能會被放大。事實上,餘額寶作為貨幣基金,收益雖然比銀行存款高,但是風險肯定要比銀行存款更大

最後,寶寶類貨基現在賺錢的原理是,通過“聚沙成塔”的方式,把用戶的資金彙集到一起,然後再與銀行進行談判,且不說像餘額寶這樣有萬億基金規模,就是你若是幾十億甚至上百億規模的貨基,那出於融資需求,銀行也會開給貨基更高利息。這樣一來,不僅是銀行的融資成本大幅上升,而且互金理財問世後,銀行存款大搬家最近幾年也時有發生。

顯然,餘額寶類貨基的發展會導致銀行融資成本上升,大量存款流失現象嚴重。事實上,餘額寶的存在其實就是在我國金融體系內增加了資金空轉機會,而對於中國實體經濟發展卻並無益處。所以,控制餘額寶的規模,促其平穩發展,有利於幫助中國實體經濟快速復甦。

餘額寶越來越難買到 投資者該如何應對?

實際上,自餘額寶限額“瘦身”之後,該如何配置理財資產,採取何種安全合理的投資策略,一直是大家在網上熱議的話題。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過去把資金都放在餘額寶裡,現在多餘的資金如果都去買股票,自己在這方面沒有很高的儲備知識和投資能力。所以,自餘額寶限購後,大量資金迴流銀行存款已成趨勢。

餘額寶頻頻調整限購標準,寶粉們購買基金的難度在飆升。實際上,餘額寶是想控制貨基的規模,以便更好的運營。還有,監管層也希望餘額寶的規模不要擴張太快,這樣防範金融風險的擴散。以及避免銀行存款大量流失,導致金融機構的融資成本大幅上升。

餘額寶越來越難買到 投資者該如何應對?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留言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