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百萬:「中國特色」的股市傳奇

人稱“中國第一股民”的“楊百萬”,初中學歷,原名楊懷定,1950年出生於上海。本是上海鐵合金廠職工,1988年,因從事被市場忽略的國庫券買賣,賺取了“第一桶金”。後來,他從工廠辭職,轉投股票市場,隨後成為上海灘第一批證券投資大戶。楊百萬具有江浙地區及上海人特有的精明與金融意識,從而成為中國證券歷史上不可不提的一個人物。

楊百萬:“中國特色”的股市傳奇

告別“鐵飯碗”

1988年3月之前,楊百萬的名字叫楊懷新,在上海鐵合金廠當倉庫保管員,每月工資五十三元。這樣的工資,他已經連著拿了五年都沒有漲過。

工資低,楊懷新本來就不滿意。更加讓他鬱悶的是,有段時間廠裡不停地丟東西,表現不錯的他竟然被當成了懷疑的對象,好在不久後小偷被抓住,他也洗清了自己的冤屈,但心裡總是疙疙瘩瘩的。

1988年3月28日,楊懷新辭去了工廠裡的職務,徹底告別了那隻永遠也不會盛滿的“鐵飯碗”,獨自到社會上打拼。

楊百萬:“中國特色”的股市傳奇

第一桶金:倒買倒賣國庫券

楊懷定辭職後不久,1988年4月21日,上海開放國債市場交易。無所事事又滿腹心事的楊懷定在開市的第一天就過去看了。他發現,1985年期的國庫券開盤價104元,利息率百分之十五。他算了個賬,如果把帶來的2萬元全部買下,一年就有3000元利息,遠遠超出他在工廠工作一年的工資。於是他果斷地把帶去的2萬元錢都買了國庫券。

買是買了,他心裡還是不踏實,害怕跌了,下午就趕快跑到交易所察看行情。一看,發現又漲了,就趕快把手頭的國庫券全部賣掉。一算賬,賺了800元。這基本上相當於他當年一年的工資。

楊百萬:“中國特色”的股市傳奇

嚐到了甜頭之後,楊懷定開始研究國庫券。很快,他發現全國八個試點國債交易城市的國庫券差價很大,而人民銀行卻禁止金融機構之間流通國庫券。於是他突發奇想:從不同地區之間買賣國庫券,賺取差價。

從此之後,楊懷定沒日沒夜地在全國各地之間來回穿梭。安徽、山西、福建、河南,他都去了。出發的時候,他帶著現金;回來的時候,他帶回了國庫券。就這樣,楊懷定無意之間開創了我國國庫券異地交易的先河。

一年時間,楊懷定就賺足了一百萬元。那個年代,對普通人來說,一萬元都是一個天文數字。有人稱楊懷定為“楊百萬”。他覺得這個名字不錯,乾脆把它印上了自己的名片。

楊百萬:“中國特色”的股市傳奇

成為中國股市的“神話”

1989年7月的一天,楊懷定看到一則消息:由於保值利率的提高,信用社及銀行把幾十年的贏利都貼進去了,面臨虧損的邊緣。他敏感地意識到,銀行利率將要下調了。那麼,他的錢怎麼運作才能更好地保值增值呢?

想了半天,他得出的結論是:拋出國庫券,買進股票。從此,他又開始與股市的不解之緣。他買的第一隻股票,半年之後漲了近七倍。他在高位價拋售之後,一下子淨賺150多萬。

其實,楊懷定算過一筆賬:他買的股票即便不賣掉,光靠分紅,一年下來就會比一個普通上海人的工資多得多,他完全可以當一個食利者。

楊百萬:“中國特色”的股市傳奇

1992年5月至12月是中國股市開市以來第一次最大的熊市,楊懷定被深度套牢。幾個月的時間裡,隨著股指和股價的不斷下跌,他越來越感到絕望。他甚至對妻子說,不買股票了,就拿剩下的20萬元錢過日子得了。

直到1994年7月31日,楊懷定又從媒體的報道中尋覓到政府即將救市的蛛絲馬跡。他把最後的2萬元打進股市。果然,第二天證監會宣佈了三大救市政策,股指一路飆升。兩個星期之後,他手中的股票市值翻了四倍……

雖然也有失手的時候,但是,在以後的日子裡,楊百萬幾乎成為中國股市的一個神話。在股民的心目中,他像一棵不會倒下的樹,在股市的風風雨雨之中始終巋然不動,日日都枝繁葉茂,月月都開花結果。

在楊百萬炒股的20年裡,中國股市經歷的大風大浪已經有很多次。有人一夜暴富,有人傾家蕩產,而像楊百萬這樣能夠始終以一種勝利者姿態出現的散戶,可謂鳳毛麟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