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在廣州細菌戰殘害上萬中國人

日軍在廣州細菌戰殘害上萬中國人

秘密進行生物戰(細菌戰)與化學戰(毒氣戰),是二戰時期日本當局蓄謀已久的陰謀。日本置1925年日內瓦《禁止使用生物化學武器國際協定書》於不顧,二戰時期在中國東北、華北、華中和華南地區都進行了以人體為實驗的細菌戰罪惡,殺害了成千上萬中國人。在東北的“731”細菌罪惡早就臭名昭著,而曾經發生在廣州的日本華南派遣軍波字第8604部隊細菌試驗卻鮮為人知。

日軍在廣州細菌戰殘害上萬中國人

1938年10月31日,廣州淪陷第10天下午3時30分,日本華南派遣軍波字第8604部隊進駐中山大學醫學院圖書館,號稱“華南防疫給水部”的800~1100多名日本軍,對外打著防疫招牌,實際上卻在廣州秘密進行時間跨度為6年11個月的罪惡細菌戰,用粵港難民和中國戰俘進行滅絕人性的活人試驗和活體解剖,殺害了成千上萬生命。

日軍在廣州細菌戰殘害上萬中國人

侵華日軍對廣東投放毒氣彈,最早發生在1937年9月27日,在東莞投放。當日日機6架,飛至虎門要塞附近之東莞縣城廂外投彈,居民聞到惡性氣味,旋昏眩,手足疲軟,可見敵機所投為毒氣彈。據日本《化學戰史》不完全記載,廣州淪陷期間,日軍還對廣東先後實施了20次的毒氣戰。戰後,侵華日軍在廣東使用毒氣證據仍在不斷被發現。1994年2月5日,番禺在銷燬56枚舊炸彈和炮彈時,聞到大蒜的怪味,後經化驗證實其中有侵華日軍留下的芥子毒氣彈。

日軍在廣州細菌戰殘害上萬中國人

中國最早研究日本“波字第8604部隊”細菌戰的專家、今年76歲的廣東省社會科學院退休研究員沙東迅,從1994年起至今21年間挖掘線索,揭露真相,通過大量人證物證還原被日本人掩蓋半個多世紀的日軍在廣東發動的細菌戰、毒氣戰細節。調查結果令人震驚:淪陷期間起碼成千上萬粵港難民被細菌殺害。原中山醫學院內解剖室、南石頭難民收容所、偽粵海關海港檢疫所成為日本“8604”細菌戰實驗場所,大批粵港難民、廣東軍民在這裡成為日軍細菌實驗和散佈細菌的犧牲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