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山斷裂帶爲何多發地震

龍門山斷裂帶為何多發地震

2013年4月20日發生的四川雅安7級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都發生在龍門山斷裂帶上。這個地區歷史上就是地震的多發區,那麼這裡為什麼會多發地震?

龍門山斷裂帶為何多發地震

龍門山是四川盆地與川西高原的界山。兩億年前,隨著印度板塊不斷向北推進,並向歐亞板塊下插入,青藏高原開始上升,喜馬拉雅山脈誕生了。而與此同時出現的還有位於青藏高原邊緣的那些地質斷裂帶。龍門山就代表著青藏高原和東部地塊的相互作用。每年龍門山相對於四川盆地都有1~3毫米的相對運動。龍門山的運動表明了青藏高原正在向東移動。一旦遇到了堅硬的四川盆地的阻攔,它們之間就會發生較為強烈的碰撞,結果直接導致了地震的發生。

龍門山斷裂帶為何多發地震

龍門山主中央斷裂帶,西南起於瀘定附近,向東北經寶興、汶川、北川、青川入陝西境內,長500餘千米,呈西南向東北展布。

龍門山斷裂帶為何多發地震

根據《四川地震全記錄》一書記載,近三百年來,龍門山-岷山斷裂帶共發生6級以上地震23次,其中6.0~6.9級地震15次,7.0~7.9級地震6次,8.0級地震2次。

龍門山斷裂帶為何多發地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