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帶都不會系的張學良,爲了他能做菜,爲何他卻背叛張學良?

人和人的相處,真的是講究“緣法”的。比如民國徐樹錚脾氣囂張跋扈,在段祺瑞面前卻恭敬乖巧。吳佩孚書生意氣,矯情的連自個老師段祺瑞都受不了,偏偏讓粗鄙不堪的曹錕收服了。可見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

鞋帶都不會系的張學良,為了他能做菜,為何他卻背叛張學良?

要說起民國公子,就不能不提張學良了。他在民國有個“五毒公子”的綽號,不管這個綽號是否過於苛責,可嬌縱任性確實跑不了的。這在當時還鬧出不少笑話:他小時候的老師是清朝遺老,他覺得老師的辮子奇怪,就在老師睡覺的時候把老師的辮子剪了。可憐的老師都氣哭了。

鞋帶都不會系的張學良,為了他能做菜,為何他卻背叛張學良?

還有一次,他和張治中在一起走。走著走著,張治中發現他鞋帶開了,就提醒他說:你鞋帶開了。他答道,沒事。又走了一會兒,張治中又提醒他說:你鞋帶開了啊。他說,一會兒到家了。又走了兩步,張治中忍不住了(大約張治中是個強迫症):你不怕摔倒嗎?張學良有點不好意思的說:你可別告訴別人啊,我不會繫鞋帶。

鞋帶都不會系的張學良,為了他能做菜,為何他卻背叛張學良?

大約朋友緣分也是上天註定。張學良天真叛逆,可是對這個人卻一直體貼尊重;張學良一向嬌慣,鞋帶都不會系,卻會做他愛吃的菜。

他是誰?他就是張學良的精神導師,張學良晚年還念念不忘的郭松齡。郭是張學良上講武堂時的教官,才華出眾,思想即先進又激進。張學良是個典型的“被寵大的孩子”,可郭松齡偏不慣著他。兩個脾氣大的、情商也不咋高的人,居然相處的無比和諧。據說張學良年輕時唯一會做的菜是醬燒茄子,因為郭松齡喜歡吃。一個不會繫鞋帶的人做菜,這個難度係數,不亞於裸考英語專八。連張作霖都說:你除了老婆不能和他共享,恐怕吃個水果都要分他一半。

鞋帶都不會系的張學良,為了他能做菜,為何他卻背叛張學良?

張學良是個擅長交際的人,他朋友不少,手下有才華的人也不少。為什麼張學良偏偏對郭松齡那麼好?郭松齡有什麼地方是別人取代本來的?

弗洛伊德認為:人童年期會得到兩種愛。一種是有條件的愛,另一種是無條件的愛。無條件的愛給人安全感,有條件的愛促進人進步。我們看張學良的人生軌跡:他母親早亡,作為長子頗得父親寵愛。他本身又長得漂亮,性格又伶俐,所以許多人都偏愛他。可以說,他不缺少無條件的愛。

鞋帶都不會系的張學良,為了他能做菜,為何他卻背叛張學良?

但是,人不僅需要無條件的愛,人也需要有條件的愛。因為他太受寵了,所以他反而缺愛,這難免使人感到空虛。而老師的愛,恰恰是有條件的愛。要不怎麼人人都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咋沒人說一日為師終身為母呢?因為老師不會像母親一樣溺愛孩子。別的老師都不敢真管張學良,唯有郭松齡真敢管他。於是,張學良和郭松齡就結下了很奇妙的心理關係。

鞋帶都不會系的張學良,為了他能做菜,為何他卻背叛張學良?

然而,前文提到:郭松齡的思想即先進又激進。在軍閥集團中,這是一個危險的伏筆。大概是:道不同不相為謀。1925年,郭松齡起兵反奉,又兵敗被俘,遭到槍決。他剛被俘的時候,張學良還企圖營救他,把他送到國外。可是到底來不及了。其實郭松齡被迅速處死對張學良是有好處的,即避免了他進退兩難的尷尬,又免去一場難堪。然而張學良卻十分悲痛。他在郭松齡死後,一度沾上了鴉片。後來他殺死楊宇霆,也有為郭松齡報仇的成分在。以後無論遇到什麼麻煩,他都說:要是茂宸在,就好了。

鞋帶都不會系的張學良,為了他能做菜,為何他卻背叛張學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