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啊,啊,四環!鄭州的這個「大工程」,可不止比三環多一環這麼簡單!

啊,啊,啊,四环!郑州的这个“大工程”,可不止比三环多一环这么简单!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林

迄今為止,國內城市市政行業單體最大項目——鄭州市四環線及大河路快速化工程約400萬張設計圖紙已全部完成!這項工程在設計上有什麼新亮點?在建造技術上採用了哪些新工藝?7月13日,記者前往四環快速化工程勘察設計項目部一探究竟。

啊,啊,啊,四环!郑州的这个“大工程”,可不止比三环多一环这么简单!

千人團隊參與勘察設計

圖紙連起來從鄭州排到海南島

四環線及大河路快速化工程是鄭州市主城區“兩環三十一放射”快速路系統中“兩環”的外環,由大河路、東四環、南四環及西四環組成閉合環線,路線全長約93.3公里,工程總投資約378億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全省乃至全國市政道路中投資規模和單體工程體量最大的項目,被列為市委市政府一號工程。

啊,啊,啊,四环!郑州的这个“大工程”,可不止比三环多一环这么简单!

工程由國內外11家知名勘察設計單位組成的聯合體負責設計工作,聯合體由具有一流水準的深圳市政設計研究院牽頭。勘察設計技術總負責人由世界知名橋樑結構專家孫峻嶺博士領銜擔綱,整個項目部匯聚了國內外勘察設計一線精英力量。參與勘察的有600多人,參與設計的有300多人。去年10月開始初步設計,截至到今天(7月13日)施工圖紙全部出爐,四環快速化勘察設計全過程(含初步設計、施工圖)共產生設計圖紙約20萬張(每張需複製20套),合計出版圖紙共約400萬張,拼接起來長度約1680公里,可以從鄭州市中心一直鋪到海南島。

啊,啊,啊,四环!郑州的这个“大工程”,可不止比三环多一环这么简单!

每片梁體都內藏芯片

新技術讓3個月的活3天完工

記者瞭解到,四環快速化工程採用的是世界先進的預製拼裝技術。通俗來講,與過去的現場澆築施工相比,四環在高架設計階段就通過“大數據”將繪製完成了全線橋體的三維結構,然後將預先生產好的近5萬片梁體運到現場拼裝到一起。

啊,啊,啊,四环!郑州的这个“大工程”,可不止比三环多一环这么简单!

“採用新技術後,原來現澆需要3個月完成的施工量,現在只需要3天。”四環線勘察設計聯合體設計總工趙剛介紹說,新技術讓現場省時、交通影響範圍小,水泥等建築材料也能節省不少,但其背後要求的科技含量極高,比如提前生產好的每一片梁體都是“個性化”生產,幾乎每一片都不相同,打破了大磨具粗放化生產的舊方式,而且在每一片梁體內都預埋了“芯片”,記錄著該片梁體的生產日期、安裝位置、因氣溫時間變化所產生的參數波動等信息。

啊,啊,啊,四环!郑州的这个“大工程”,可不止比三环多一环这么简单!

萬名新產業工人“誕生”

3.0技術帶動行業升級“領跑”全國

據四環線勘察設計聯合體技術總負責人孫峻嶺介紹,四環線採用的工業化3.0節段預製拼裝技術目前在世界上屬於先進的技術,是首次在河南地區使用。所謂3.0,是相當於過去1.0時代手工建造,到2.0時代的局部構件工廠化預製而言的。就好比做衣服,1.0時代,自己手工做,自己穿;2.0時代,工廠批量做,自己買來穿;3.0時代,顧客提出需求,工廠再批量做。四環線橋樑採用工業化3.0技術,就是預製工廠根據建橋需要批量生產產品,這是對鄭州地區建橋方式的一次全面革新,加上其超大的單體規模,將在全國範圍內具有重要示範意義。

啊,啊,啊,四环!郑州的这个“大工程”,可不止比三环多一环这么简单!

孫峻嶺說,最令四環線設計人員感到驕傲的,不僅僅是工程建設時間有可能比過去更快,而是這種技術是對綠色建設理念的一次核心展現。人們都希望工程建設過程能夠實現綠色、環保、無汙染,但怎麼做到是一個難題。工業化3.0節段預製拼裝技術在四環快速化工程上的實施,真正實現了建築工業產業化,節省材料消耗,減少汙染浪費,讓工廠生產為橋體建設服務,讓近萬名過去在現場施工的農民工轉化成工廠內的產業工人,這將帶動鄭州建築業全產業鏈升級,也代表著鄭州建築產業開始向世界先進水平轉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