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三——「中國古楹聯第一村」:浪石村

浪石村屬於湖南邵陽市武崗市雙牌鄉,地處武岡、新寧、邵陽、隆回、洞口五縣市交界處,距武岡市約60公里,距隆回縣城約30公里,古有“雞鳴聞五縣”的說法。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浪石是古時的陸路交通要塞,石板路四通八達。浪石也是明清時期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商賈雲集,經濟繁榮。這是浪石古民居形成和延續600多年的重要原因。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三——“中國古楹聯第一村”:浪石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三——“中國古楹聯第一村”:浪石村

據浪石王氏族譜記載,浪石先祖王祖清在朱元璋第十八子朱緶的身邊為副使,積累了大量財富。明永樂7年(1409年),王祖清之孫王政海遊歷至浪石(當時叫李家壩),看上了這裡的風水,便攜家來此建宅,聚族而居,繁衍生息。因其後山上石板層層翻起,形如波浪,亦取“浪人至此,如石生根”之意,遂改李家壩為浪石。

自明清以來,浪石村名人輩出,明清太學生40餘人,舉人1人,貢生5人,庠生10人,為官者多達30餘人。如政海公四代孫萬樹公為明末官;六代孫王朝幹,七代孫王永俊任成都府知府,兼著名書法家;王自茂為清末湖南省參議員;

浪石古民居群主要分為四個院子:上房頭、二房頭、大院子、劉家坳,所佔面積為1萬平方米,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築有55座,面積約7000平方米。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三——“中國古楹聯第一村”:浪石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三——“中國古楹聯第一村”:浪石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三——“中國古楹聯第一村”:浪石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三——“中國古楹聯第一村”:浪石村

古民居群巷道縱深狹長,悠長的石板路在巷道中延伸。目前,在院子內部以及院落與院落之間,新舊交雜,這些新建的民居包括在已毀古民居的基礎上改建的土屋或磚房、拆掉古民居以後新修的樓房,以及在古宅院子旁邊新建的樓房。這些新建民居對古民居建築群的風貌造成了較大破壞。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三——“中國古楹聯第一村”:浪石村

浪石的馬頭牆別具風格,翹角細而尖,牆頭有泥塑和彩繪等裝飾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三——“中國古楹聯第一村”:浪石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三——“中國古楹聯第一村”:浪石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三——“中國古楹聯第一村”:浪石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三——“中國古楹聯第一村”:浪石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三——“中國古楹聯第一村”:浪石村

一塊整石鑿出的水櫃,類似水缸

石刻楹聯是浪石村最大的特色,也是該村深厚文化底蘊的載體,有“中國古楹聯第一村”的美譽,現有石刻楹聯41幅,有好幾幅似出於清代著名書法家何紹基之筆。石刻楹聯楷書、行書、隸書、草書、行草等字體具備。 浪石村石刻楹聯有言志,寫景,抒情,養生,歸隱等,寄予著古哲先賢高雅的志趣和博大的胸懷,也寄託著古人對田園耕讀,恬靜舒適生活的追求和嚮往。蘊含著深厚的儒家文化思想,具有深遠的教化意義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三——“中國古楹聯第一村”:浪石村

萬里前程從此起,一生大業看將來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三——“中國古楹聯第一村”:浪石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三——“中國古楹聯第一村”:浪石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三——“中國古楹聯第一村”:浪石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三——“中國古楹聯第一村”:浪石村

浪靜水清行龍臥,石奇風香藏虎踞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三——“中國古楹聯第一村”:浪石村

放眼相聞天下事,入門且喜一家春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三——“中國古楹聯第一村”:浪石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三——“中國古楹聯第一村”:浪石村

柳絮飛殘幽巷景,梅花香到小門春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三——“中國古楹聯第一村”:浪石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三——“中國古楹聯第一村”:浪石村

闢闔有乾坤在抱,升桓如日月當中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三——“中國古楹聯第一村”:浪石村

出入無忝貞素履;往來有道佔允升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三——“中國古楹聯第一村”:浪石村

山林憂樂先天下,衡泌棲遲味道根

遺憾的是,一些楹聯在文革中被徹底損毀,已經無法辨認了。

有些也沒有拍攝到,但像這種如此集中,聯語,書法,雕刻俱佳的古楹聯村,湖南僅此一處,全國也十分罕見。

浪石除了石刻,木雕也十分精細,內容豐富,遺憾的是,留存下來的太少了。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三——“中國古楹聯第一村”:浪石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三——“中國古楹聯第一村”:浪石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三——“中國古楹聯第一村”:浪石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三——“中國古楹聯第一村”:浪石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三——“中國古楹聯第一村”:浪石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三——“中國古楹聯第一村”:浪石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三——“中國古楹聯第一村”:浪石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三——“中國古楹聯第一村”:浪石村

浪石村是進入第二批全國傳統村落名錄的古村落,也是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和地方政府對該村的環境、道路、公共設施的修繕、修整有一定的投入。遺憾的是,這種投入的力度有限,保護還很不到位,一部分老宅已經處於倒塌的邊緣,亟待維修。藉此文呼籲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儘快採取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