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股民閉關專研十年,終於看透主力坐莊全過程,值得散戶深讀十遍

一般而言,主力坐莊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市場運作的某些規律,人為控制股價而使自己獲利。主力坐莊必須要控制好整個坐莊活動的各個環節,即坐莊流程的每一個細節,才能從市場上獲取利潤。市場中最簡單、最原始的一種坐莊過程是低吸高拋。然而,在實際市場中,一個完整的坐莊流程應該包括十個階段,按時間順序分別是建倉、試盤、整理、初升、洗盤、拉昇、出貨、反彈、砸盤、掃尾,這是一個較完整、標準的坐莊流程,以其思路清晰、操作性極強而被稱為主力坐莊的整體模式,也稱為學院模式。

然而,主力的坐莊風格卻各式各樣,並不是每個主力的坐莊過程都要經過這十個階段。但是,多數主力都會經歷建倉、試盤、洗盤、拉昇、出貨這五個步驟。

一、建倉階段的操作方式

(一)主力建倉概要

主力對某股的做莊過程並非是靈機一動,而是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準備,首先必須看準適當的時機,若國家的宏觀經濟面並不支持股市向上的走勢,主力則會較少進行對某股的炒作。主力進行建倉階段常會研究“天時、地利、人和”。所謂“天時”,即指最好的坐莊時機,一般是當宏觀經濟運行至低谷而有啟動跡象之時,此時入莊意味著在日後的操作過程中能得到來自國家客觀經濟基本面的正面配合,從而順應股市大趨勢的發展。所謂“地利”,即選擇合適的個股。所謂“人和”,是建倉必須且很重要的條件。這個條件必須是主力能看到較長一段時間內股市有走強的趨勢和在一定時間符合建倉的人為條件:首先必須看好大盤,同時又必須有投資者不看好某隻股票的條件;其次必須對個股的情況進行題材的挖掘。

值得投資者注意的是主力建倉完成並不會立刻拉昇股價,主力拉抬股價通常會借大盤走強的“東風”,已完成建倉的主力通常採取沿某一價位反覆盤整的姿態等待拉抬股價時機。

(二)主力建倉方式

主力的建倉方式有很多,比較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第一,打壓建倉法。一隻股票從主力出貨以後都會有幾波大的下跌,而這時就具備了主力再次建倉的條件。不論是老莊出貨後的再次建倉還是新莊入場,都會打個提前量,即在見股價大底以前開始收集籌碼,然後利用手中的籌碼打低股價,待股價不斷創出新低投資者人心渙散時,再配合以利空傳聞,使得投資者紛紛被迫割肉,主力藉機慢慢收集籌碼。底部歷時越長,主力收集到的籌碼就越多,選擇這種手法建倉的主力一般有較雄厚的資金,保密工作也做得好,否則打壓時被別人接盤會前功盡棄,其所持股票還要有潛在的題材,擇機選擇大市不斷下跌的調整走勢或個股有重大利空消息時介入,這樣更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圖1)。

第二,橫盤震盪式建倉法。當股票從高位下降到低位時主力擇機進場,然後在高點掛大賣單給股價回升帶來壓力,同時還會在低位掛大買單,使股票成箱體震盪的走勢,這種方式主要是考驗散戶的耐心,利用長期的小振幅走勢擠走沒有耐性的散戶,達到吸籌的目的。箱體震盪整理時間越長,拉昇空間越大。

第三,平臺式建倉。主力在離大盤底部下降一個臺階開始收集籌碼,當目標股逐步脫離了大盤的下跌走勢,成交量溫和放大,股價來回上下震盪構築了一個低位平臺。如在大牛市中主力也有利用高位平臺建倉。此類建倉方式為各主力最常用的手法,因為收集的籌碼成本較低,風險相應也較小,若收集時間越長則該股成為大牛股的概率越大(圖1)。

老股民閉關專研十年,終於看透主力坐莊全過程,值得散戶深讀十遍

圖1 平臺式建倉

第四,反彈式建倉。這是主力為了節省建倉時間經常採用的一種建倉手法。即利用投資者“高拋低吸”、“見反彈出貨”、“見反彈減碼”的心理而大口吃進籌碼。當股價跌到低位後,主力雖已吃到一定的籌碼,但離自己目標還差得多。為了引發投資者更多拋盤,主力每過一段時間就要製造一波反彈,然後又將股價打回原形,經過幾次反覆震倉以後,使散戶們慢慢形成了“股價到了什麼價位就可以拋掉,然後在低位又揀回”的心理定勢。但待最後一次反彈時,投資者紛紛拋售股票而主力藉機拉抬股價,使其直線上升,拋售股票的投資者只有後悔或者到更高位追回來。採用這種方法建倉,主力一般會在K線圖上留下雙重底、複合頭肩底等形態,只要大家認真去分析還是比較容易發現主力動向的。

第五,拉高建倉:由於市場人士大多認為主力為了降低成本會採取打壓股價進行建倉或主力建倉往往在低位的習慣性思維而採取逆反手段,把股價推升至相對高位建倉的一種方法。高位建倉方法的使用必須具備幾條先決條件:股票絕對價位不高;必須確定大盤處於牛市初期或中期;公司後市有重大利好或大題材做後盾;有大比例分配方案;有足夠的資金控盤;具備中長線運作思路,以上條件缺一不可。部分投資者往往把主力高位建倉誤解為主力拔高,推高後的建倉行為理解為主力派發,這樣主力就很容易買進大量籌碼。雖然主力成本相對較高,但由於大盤處於大牛市的初、中級階段,個股背後又有重大題材和利好消息,在高位建倉的背後,個股就會存在更大的漲幅。

第六,趁利空消息出現時建倉。股市中常會有一些利空消息的出現,其中既有管理層對市場調控作用的利空措施,也有上市公司所出現的利空消息(當然有少數上市公司的利空是故意發佈的,其目的是為了配合主力實行震盪吸籌)。在重大利空消息出現時,不乏是主力對股票進行吸納的好機會,在盤中常見一些個股下跌幅度不深而成交量卻很大,這類個股很可能成為主力建倉的對象。

第七,連拉漲停法。這是主力針對冷門個股常用的方法,其不經過底部收集籌碼的過程,而是通過連續幾天拉高股價,不斷利用漲停板的打開與關閉快速地完成建倉。長期冷門的股票使股民形成“死股”的概念,大盤漲、它不漲,大盤跌、它跟著跌。被套的人都很被動,因此,一遇該股上漲被套者便會紛紛拋售手中的股票。這樣,主力就輕而易舉地收集到了大量的籌碼。

需要說明的是,在主力建倉的時候,如果投資者過早進場操作的話,很有可能買在股價比較高的位置。投資者在遇到打壓建倉方式的個股時,不但要分析判斷該股是否有主力進場建倉,還要把握好進場的時機。一般來說,當主力建倉接近尾聲的時候,股價的下跌速度會明顯放緩,並且K線走勢圖上會出現止跌信號,比如底部十字星之類的信號。有的會在股價下跌一段幅度後,在底部收出一根長長的大陽線,並且在接下來的幾天裡股價都處於比較強勢的態勢,這些都是主力建倉接近尾聲的特徵。散戶可以在出現這些特徵之後進場參與操作,但前提是必須確定有主力進場建倉。

另外,投資者必須認識到,主力建倉方式絕對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輕易暴露建倉痕跡,勢必會引來投資者跟風,也引來其他主力的絞殺,這對主力來說無疑是“自殺”,因此,主力的建倉必定是隱蔽的,手段也只會越來越狡猾。

二、試盤階段的操作方式

(一)試盤概要

試盤就是莊家對將要進行的操盤活動進行試驗,故意採取特殊的手法,造成股價比較明顯的異動,以此來試探市場對該股的反應,這樣可以從中獲取一些有用的信息,然後據此來分析、判斷,更好的調整或決定自己下一步和下一個階段的操作策略。主力建倉、拉昇,出貨等各階段前中都有試盤(圖2)。一般情況下,試盤的K線特徵如下:大陰大陽線、小陽伴大陰、小陰伴大陽、上下長影線,跳空缺口等。

老股民閉關專研十年,終於看透主力坐莊全過程,值得散戶深讀十遍

圖2 試盤

概括來講,主力試盤的目的為:測試盤內籌碼鎖定的好壞;測試盤內大戶或其他主力動向;測試浮籌情況;測定市場追漲殺跌意願。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試盤往往是機構在吃了一定貨以後試探性地上攻動作,這種上攻的特點就是因為是主力計劃內的動作,即便不成功,多吃點貨也問題不大,不會導致無顧忌地殺跌,因此從交易上往往呈現“漲帶量、跌沒量”的態勢。

(二)試盤的方式

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試盤可以先從以下兩個方面瞭解:首先,試盤的時間。一般來說,主力的試盤時間比較短,來得猛、去得快。短線主力在幾分鐘、十幾分鍾內就可完成一次試盤動作;中線主力會在幾天的時間完成試盤動作;長線主力的試盤則可能要幾周的時間來完成。對不同的股價形態的底部,試盤動作也有所不同。其次,試盤的幅度。試盤幅度是指主力在試盤期間使股價在一定範圍內波動,也稱試盤空間。這個幅度必須要適當,如果過高或者過低,都會很難達到主力試盤的目的。通常情況下,長期底部橫盤的個股試盤空間為正負5%~15%;一般狀態的個股試盤空間為正負15%~30%。投資者在試盤階段的操作難度非常大,一般以快進快出、速戰速決的方法操作,並且目標利潤不能過高。

在實戰中,主力試盤的方式往往會結合大勢的狀況和其他一些基本面的變化情況來實行:

第一,強勢中的試盤方式。此時主力基本上已經完成了建倉任務,準備開始股價的拉昇行情,K線形態上為小陰小陽線的方式緩慢上漲,成交量呈溫和放大,股價有脫離底部的明顯特徵,主力常常會採用不參與的手法,聽任股價隨意波動以此來試探中小散戶的拋盤和接盤情況。

第二,平衡市中的試盤方式。在股價相對較低的位置,並且行情較為平淡的交易日,主力往往會對目標股進行突然的大幅拉昇或大幅打壓,收出一根中、長陽線或陰線,以此來觀察籌碼的鎖定狀況和市場對該股關注和參與的熱情。

第三,弱勢中的試盤方式。在弱勢中試盤,主力一般都喜歡借題發揮,走勢上表現為中長陰線、無量下跌、短期均線呈空頭排列等。

另外,主力還往往會利用消息和板塊聯動進行試盤等,投資者可以多多留意。

其實,試盤也不是主力的專利,散戶大可拿來一試,以確定當前風向。試盤操作的具體做法:投資者在買賣之前,先以少量股票掛單進出,最好以十分鐘為參照點,試驗該股票是否容易買賣。如果掛單進出很快成交的話,說明股市有繼續升跌的可能,該次買賣應該暫作觀望,留待修正。而如果在參照時間內未能成交,則表明試盤一般正確,可以以市價進行交易。散戶通過試盤不僅可以確定股票走勢,還可以瞭解主力的動向。值得投資者注意的是,要留意大勢,因為大勢對一個漲停的股票影響是較大的,大勢不好先賣出,待低價時再買進,這樣也可以吃到一些差價。此外,還要關注在漲停時量能的變化。

三、洗盤階段的操作方式

(一)洗盤概要

所謂洗盤,是指主力為達到炒作目的,必須讓那些跟風低價買進、意志不堅定的散戶拋出股票,以減輕上檔壓力,同時讓持股者的平均價位升高,以利於施行做莊的手段。

一般而言,主力洗盤動作可以出現在任何一個區域內,基本目的無非墊高其他投資者的平均持股成本,把跟風客趕下馬去,以減少進一步拉昇股價的壓力。同時,在實際的高拋低吸操作中,主力也可兼收一段差價,以彌補其在拉昇階段將付出的較高成本。事實上,主力洗盤其僅想甩掉不堅定的跟風盤,並不是要嚇跑所有的持股者,其必須讓一部分堅定者仍然看好此股,穩定持有,幫其鎖定籌碼。所以,在洗盤時,某些關鍵價位是不會跌穿的,這些價位往往是上次洗盤的起始位置,這是由於上次已洗過盤的價位不需再洗,也即不讓上次被震出去的人有空頭回補的機會,這就使K線形態出現十分明顯的分層現象。

通常來講,洗盤階段K線圖所顯示的特徵為:大幅震盪、陰線陽線夾雜排列、走勢不定;成交量較無規則,但有遞減趨勢;常常出現帶上下影線的十字星;股價一般維持在主力持股成本的區域之上。若投資者無法判斷,可關注10日均線,非短線投資者則可關注30日均線或按K線組合的理論分析,洗盤過程即整理過程,所以圖形上也都大體顯示為三角形整理、旗形整理和矩形整理等形態。

(二)洗盤的方式

很多投資者在買進某種股票以後,對其信心不足常致殺低出售、被主力洗盤出局,而事後又懊悔不已,但其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股價一直漲上去。所以,投資者應該對主力的洗盤方式有所瞭解。在實戰中比較常見的洗盤方式有以下幾點:

第一,開高殺低法。此法經常發生於股價高檔無量而低檔接手強勁之時,投資者可以看到股價一到高檔(或開盤即漲停)即有大手筆殺跌,而且幾乎是快殺到跌停才住手,但股價並沒有跌停或者是在跌停位不斷出現大筆買盤。此時缺乏信心的投資者會低價沽出,藉此主力統統吃進進。所以,當投資者看到某股低位大量成交時,應勇於大量接盤。

第二,震盪洗盤。通過盤中劇烈的震盪來達到洗盤目的,雖然時間短,但效果特別好。K線圖表現為長下影線,盤中震盪劇烈,尾市只要少量的籌碼就可以將股價收上去。K線圖多為十字星、實體大陰線或者長下影線的圖形。當股價沿著上升通道前進時,突然出現一根下影線較長的K線,只要隨後幾天不跌破下影線底部,反轉上漲的股票可以立即介入。這種方式一般在優質股票或者熱門題材股中,因為主力一旦向下打壓股價,很可能打壓出去的籌碼變成“打狗的肉包子——有去無回”,因此只好通過以時間換空間的方式洗盤。

第三,連陰線洗盤。當股價上漲一段時間後,K線圖上出現連續下跌的陰線,但是股價跌幅不大。這種洗盤結束以後,一般有比較好的行情。在實際操作中應當注意平臺連陰的洗盤,K線連收陰線而股價不跌,這是上漲的前兆。這種形態並不常見,如果發現該形態,應當密切關注,一旦成交量放大立即介入,回報豐厚。

第四,邊拉邊洗。主力如果控盤不足但實力較強,或者發動行情的時間比較緊迫的話,便有可能採取邊拉邊洗的方式洗盤(圖3)。主力每天會採取盤中大幅震盪的方式,嚇出膽小的跟風者,同時採取陰陽相間的K線組合形態,不斷抬高底部,從而邊拉邊洗或增倉。其圖形表現為均線系統不斷多頭髮散,K線陰陽交錯,成交量有規則縮放。

老股民閉關專研十年,終於看透主力坐莊全過程,值得散戶深讀十遍

圖3 邊拉邊洗

第五,固定價位區洗盤法。此種情況的特徵乃是股價不動,但成交量卻不斷擴大。其洗盤的方式為:如某股漲停價25元,跌停價是15元,而主力會在18元處限價以超大量的單子掛入。這樣的結果將導致一整天股價將“靜止”在18元和17元之間,只要股價久盤不動,大部分投資者將不耐煩將其拋出,不管再多的量全部以17元價格落入主力的手中,直到主力滿意為止,隨後的股價漲幅就由主力決定,而散戶只有追高或搶高的份了。

第六,上沖下洗法。當股價忽高忽低,而成交量又不斷放大時,投資者應該設法在低位掛單。此法乃是主力利用開高走低、拉高、壓低再拉高走勢將籌碼集中在他手上的方法,故稱為“上沖下洗”。此法通常會造成巨大的成交量。

需要說明的是,大部分莊股在拉昇中途均會出現洗盤震倉,一旦清洗完畢,主力往往便會展開主升行情,這時抄不到“底”的投資者亦可抄到半山腰。具體來講,在洗盤結束點尋找買點的操作要點為:觀察近期正處於拉昇階段、離底部已有一定升幅但尚未放量急拉的個股,即是已有主力介入但尚未展開主升浪的個股;關注這些個股何時出現明顯的洗盤震倉動作,未出現前可靜觀其變;一旦洗盤結束後向上突破,投資者可在股價突破洗盤前的高點時介入。主力的洗盤手法千變萬化,花樣不斷翻新,投資者把握了這點,就不會被浮雲迷住了雙眼。

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在主力洗盤階段還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尤其當股票從底部剛剛拉起,市場中常有心態還停留在空頭思維之中,切不可因一些短期震盪便被洗出局,而應該以一種以不變應萬變的心態堅定持股,未達目標,不輕易做空。而對於一些大幅下跌的打壓洗盤手法,則可根據成交量來判斷,如果沒有出現太大的成交量,就不可輕易出局。

四、拉昇階段的操作方式

(一)拉昇概要

任何人在股市中獲利,都是建立在高拋低吸基礎之上的。因此,主力的拉昇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因素。嚴格來講,主力的拉昇是含有多種性質特點的,如整理拉昇、中繼拉昇、價差拉昇、出貨拉昇等。

事實上,拉昇這個階段初期的特徵是成交量穩步放大,股價穩步攀升,K線均線系統呈多頭排列狀或即將呈現該狀態,陽線多於陰線。大牛股股價的收盤價往往在5日均線之上,依託均線股價向上延伸。此階段中後期的特徵是伴隨著一系列的洗盤之後,股價上漲幅度越來越大,上升角度越來越陡,成交量越來越大。當個股交易火爆,成交量驚人之時,大幅拉昇階段也就快結束了,此時投資者操作策略應是逢高減磅、獲利出局。

一般來講,主力拉昇最根本的目的當然是為了獲利,但在戰術方面也是有所考慮的。其一,由於主力在建倉、整理、洗籌等環節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如果不拉昇股價完成出貨任務,將會大大增加成本;其二,隨著主力的運作過程延長,其意圖和某些商業秘密洩露的可能性也就越來越大,這樣將造成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和損失,股價的拉昇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這些發生;其三,股價的拉昇可以提升股票的形象和積聚市場人氣,為日後出貨打下較好的基礎。

(二)拉昇的方式

在實戰中,主力拉昇有幾個基本原則:一是拉昇速度要快,有時整個升幅只有幾根大陽線就宣告完成,因為快速拉昇可以產生“暴利”效應,能更好地吸引場外資金的介入,同時又使股價迅速脫離主力成本區域。二是拉昇要準備好理由,因為主力拉高股價的目的是為了要讓市場接受其股價的變化,最終說服散戶投資者在拉高後的價位上接走主力的籌碼。所以,主力通常都喜歡藉助某些利好消息來拉高,甚至編造出某些消息來說服市場,從而使自己的拉昇行為變得更加容易。比如,許多垃圾股主力就常常喜歡編造出一些真假難辨的重組傳聞。通常情況下,主力比較常用的拉昇方式有以下幾種:

第一,上升波浪的拉昇方式。股價在上升過程中,主力緩慢地推高股價,當股價出現一定的升幅後,主力在相對高位拋出一定數量的籌碼,使股價回落,給市場投資者產生主力出逃的感覺便紛紛拋售股票,主力藉機吸籌以攤低成本,然而時隔不久,股價再次緩步走高,整個走勢沿著30日均價緩步上升,股價底部逐步抬高,量價漲跌有序,這樣主力不但降低了成本,而且增加了利潤。

第二,直拉式。此類主力一般實力強大,喜歡急功近利式的短線兇悍炒作。

第三,臺階式。此類主力往往不具備控盤的實力,或者由於關聯單位涉及面廣而無法保證絕對保密不走漏消息,故採用此手法儘量減輕上行時的壓力。

第四,波段式。此類主力一般較具耐心,多為中長線做莊,故採取循序漸進、穩紮穩打的手法。

第五,逼空的拉昇方式。這種拉昇方式一般表現為市場中的極端勢力股,主力採用連續高舉高打的逼空手法快速拉高股價,以逼散戶在高價買貨,這既保證了主力的低成本,又使行情在瘋狂拉昇中派發主力的籌碼。

需要說明的是,主力在拉昇之前,散戶可以從盤面觀察到一些蛛絲馬跡,並以此為根據來跟進獲利。具體的徵兆如下:較大的賣單被打掉;盤中經常出現一些非市場性的大單子;盤中多次出現脈衝式上升行情。脈衝式上升行情就是股價在較短的時間內突然脫離大盤走勢而上衝,然後又很陡地回落到原來的位置附近,伴隨著這波行情的成交量有一些放大但並沒有明顯的對倒痕跡;盤中走勢穩定,但個股盤中出現壓迫式下探走勢,而尾市往往回穩。對於投資者而言,在觀察到出現以上的幾種情形時,不要一味地高興,還要注意一些細節,多方確認主力將要進入拉昇階段後,再穩健入場。

五、出貨階段的操作方式

(一)出貨概要

概括來講,主力出貨的目的是儘量吸引買盤,通過各種手段穩定其他持股者的信心,而自己卻在儘量高的價位上派發手中持有的股票。

實際上,主力在出貨前是有一些預兆的:當投資者用幾種不同的方法來預測主力的出貨價時,當預測的主力出貨目標位接近當前股價時,就是主力可能準備出貨的時候;在基本面向好形態、技術都預測要上漲的情況下不漲,這就是主力要出貨的前兆;官方消息增多,就是報刊上、電視臺、廣播電臺裡的關於該股的消息多了,這時候就是主力要準備出貨的時候;傳言增多,這也是主力出貨的前兆;放量不漲,不管在什麼情況下,只要是放量不漲,就基本確認是處理出貨。如果有了上述徵兆,一旦出現了股價跌破關鍵價格的時候,不管成交量是不是放大,投資者都應該考慮出貨。因為對很多主力來說,出貨的早期是不需要成交量配合的。

(二)出貨的方式

一般情況下,主力出貨的手法大致有以下幾種,當然這幾種手法同一主力並不一定只使用其中一種,有時候也交替使用,具體使用哪一種要根據大盤和個股本身的情況還有主力自己的一些需要來定。

第一,快速直線出貨法。其特點是主力快速持續地將大筆籌碼拋出,使股價快速下跌。這一出貨方式常見於前期股價已有較大升幅的股票,由於主力獲利頗豐,以這種方式出貨可迅速落袋為安,並減少隨後可能發生的風險。缺點是由於出貨手法迅速簡單,出貨過程中股價下跌幅度較大,主力獲利程度相對減少。此手法一般運用於大盤疲軟態勢,市場對後市預測趨淡等情況。目前市場中,許多處於相對高位的股票主力採用此種方法出貨,表明主力急於了結心態較盛。這時主力往往集中出貨,有時連拉數根陰線,並對股票本身造成極惡劣的市場影響,使得人氣一時難於恢復,需要一段時間的修整,因此,投資者不宜過早介入搶反彈,而應冷靜觀察其底部調整情況,相機而動,否則極有可能被套。

第二,高位放量滯漲。高位放量滯漲就是股價經過長期炒作後已經處於相當高的位置(或許已經翻了三倍),然後在一段較短時期內出現成交量不斷放大而價格卻停滯不前的情況(當然也可能創出了歷史新高,但總之漲幅較小),此時主力出貨概率較大,大家應當重視。這種情況較多地出現在大幅除權後,因為股價突然變得較低,許多不明真相的投資者一看如此好股才這麼點錢,就忍不住想買點,這就是因為高位變得模糊不清而容易矇蔽人的地方。在實際操作中,一旦發現股票高位出現放量滯漲,一定要先退出觀望,即使個別股票存在高位換莊的可能,也應當在放量完畢後視其後續走勢來定是否跟進。

第三,邊拉邊出貨。主力如果直接出逃,散戶會逃得更快,其結果必然是主力逃不掉,所以主力出貨造成指數下跌後通常又會把盤子拉起來吸引散戶追進再接著出貨。如此反覆多次,邊拉邊派,在拉拉派派中麻痺了散戶,這樣主力才能順利出逃。用邊拉邊派的方法出貨比用暴跌出貨法更有隱蔽性和欺騙性,但用邊拉邊派的方法出貨也有弊端,就是這樣出貨的殺傷力不如急跌,有時候主力會選擇急跌的方式從散戶那裡獲得利潤。

第四,橫盤震盪出貨。主力使股價長時間在高位橫盤震盪,讓散戶誤以為股價只是在進行上漲中途的調整,在橫盤震盪的過程中主力逐漸出貨。橫盤震盪出貨的方法比較有隱蔽性,不會引起恐慌性拋盤。當股價從底部啟動漲幅超過50%之後橫盤震盪,謹防這種震盪是主力在出貨時進行的掩飾。

第五,漲停板出貨。如果主力操作得當可以把股價拉到漲停板附近,然後故意在漲停板上掛幾十萬或者上百萬的買單,等待追漲的人買進,有的時候還自己吃掉一些。最後股價封住漲停板,並在漲停板上掛幾百萬的買盤,讓追漲的投資者買進。最後主力把自己的買單逐漸撤掉,放在最下面(按照時間優先的原則,先掛上去的先成交),隨後再自己賣出。所以,如果一隻股票在漲停板上的成交量比較大,就是主力出貨的跡象(圖4)。

第六,無量陰跌出貨法。這種出貨手法較隱蔽,不易引發跟風出貨的現象,對股票後市的走勢也留有餘地。這種出貨方式與震盪調整蓄勢行情表現相似,稍有不慎就會出現失誤。區分兩者最關鍵點在於,如股票的股價前期有過較大拉抬,且下跌時無明顯支撐時,一般可認定為出貨;反之,則可判斷為震盪。

老股民閉關專研十年,終於看透主力坐莊全過程,值得散戶深讀十遍

圖4 漲停板出貨

另外,在空頭市場裡有些急於“退莊”的主力往往不是溫和出貨,而是以“大幅跳水”的方式出貨。這種方式常出現在以下五種情況之中:第一種,主力已提前得知大盤或上市公司有重大利空消息出臺,提前低價賣出股票;第二,由於主力年終要現金結賬,向融資單位歸還資金而被迫出貨;第三種,做莊已全線被套但無後繼炒作資金,只好先割肉賣股以兌現資金,等到該股跌無可跌之時再低位補倉;第四種,由於股價已拉得過高,遠遠超過投機價值,主力獲利甚豐,通過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壓低出貨,靠跳水的方式套牢短線投資者,以求出場的機會;第五種,趁大盤漲勢喜人之時,以連續跌停板的方式搶先跳水出貨。

一般來說,坐莊是必贏的,控盤成本肯定比獲利少。因為坐莊控盤雖然沒有超越於市場之外的手段無成本地控制局面,但股市存在一些規律可以為主力所利用,保證其控盤成本比建倉獲利要低。控盤的依據是股價的運行具有非線形,快速集中大量的交易可以使股價迅速漲跌,而緩慢的交易即使量能已經很大,對股價的影響仍然很小。只要市場的這種性質繼續存在下去,主力就可以利用這一點來獲利。股價之所以會有這種運動規律,是因為市場上存在大量對行情缺乏分析判斷能力的盲目操作的投資者,他們是主力坐莊成功的基礎。隨著投資者總體素質的提高,坐莊的難度會越來越大,但坐莊仍然是必贏的,原因在於坐莊者掌握主動權,廣大投資者在信息上永遠處於劣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