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詞典》幫你解讀風水口訣

【風水術】

亦稱相地術或堪輿學,研究風水的學問。具體指人們從生存需要出發,結合傳統文化意識,對居處環境進行選擇、安排與處理的原則與方法,是協調人與自然的關係的學問。

風水術起源於華夏族先民對於居處環境的勘察和選擇。中國最早的文學總集《詩經》就有先民相地的記載。《大雅·公劉》篇述公劉率領周朝先民遷居幽地時,其中多次提及公劉登高行遠,勘察廣原京峟,草澤流泉。

如第五章:“駕公劉,既博既長,既景乃崗,相其陰陽,觀其流泉,其三軍曹,度其隰原,徹田為量,度其夕陽,幽居允荒。”公劉不僅察其山水,亦測其日形,相其陰陽、觀其日出日落,之確定居處之正位。隨著經驗的積累,古人逐漸意識到人與自然之間存在著某種必然的聯繫,認識到水火山澤、日月星辰、風雨冒電、自然方位、四時變化等對人的生活生存的影響。如《呂氏春秋》雲:“輕水禿廮,重水尰躄,甘水好美,辛水疸痤,苦水尪傴。”

《孔子家語》亦云:“堅土之人剛,弱土之人柔,墟土之人大,沙土之人細,息土之人美。”在此基礎上,古人於是有了太清之氣、兩儀、四象、五行、八卦等觀念,並把它們運用於居處環境的選擇,進而有了這方面的專書一堪輿。及至今日,由於名詞術語的紛繁複雜,理論系統的混淆乖舛,遂使風水術走向神秘莫測而成絕唱天書。應該說,風水現的形成,是華夏明進步的標誌,風水學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是華夏文化高度發展和成熟完善的結果。風水術的複雜化和神秘性,是人類在對自然的奧秘和未知世的認知的感性階段的必然產物。

《風水詞典》幫你解讀風水口訣

【太極暈】

亦名太權圈、暈圓,指纏繞穴心的迷濛水氣所形成的微茫隱溼的圓環,以其朦朧肪如日、月之暈環,故名曰暈。

徐善繼《女子須知·穴法》:“於穴場回顧,見有圓暈在微茫隱溼之間,是謂大極暈。《穴法·口訣》雲:'倘隱微微,仿彷彿佛,粗看有形,細看無形。’

趙緣督《穴訣》:“遠看則有,近看則無,側看則露,正看模糊。皆善狀太極之微妙也。”

空石長者 《五星捉脈正變明圖》雲:“穴場既定,先須辨其大極圓暈。若見隱微之間,圓暈分明,則性氣內聚,是為真穴,無此則非。若已經開墾,遇者須憑目力詳審之,若見二、三半圓如初生月樣,是名天輪,更為難得。”

圓暈既為結穴之徵應,亦是穴心生氣之最後纏護,葬於其中,生氣不洩,水蟻不侵,是以扦穴下葬.不可鋤破太極暈,否則大凶。廖瑀《四象葬法》:“穴內圓暈、乃生氣凝聚靈光顯露之處。開塋宜在暈內,不可鋤破,否則生氣洩漏,靈光銷鑠,蟲蟻入壙,水泉侵棺,子孫貧寒。”

《洩天機·作法秘旨歌》雲:“若然鋤破太權圈.水蟻便侵棺。”

《心得要旨》:“萬物同歸一太極,一物各具一太極,況地理乎?故點穴重認此暈,人知藏之土內,而不知見於土外亦有此暈。其暈常彷彿,不可為象,有影無形,隱隱隆隆,暈外微起似砂非砂,暈內微凹,似水非水,足其見於微者,明唇暗(0)淺窩微突是其見於顯者,乃天地生人生物本然之根。是真葬口也。未有有真穴而無此暈者。如日暈月暈之象,有全暈者,有半暈者,皆天然之妙,善察者睨而視之望而定之,不前不後,不左不右,恰當暈中。則生氣絪縕而人物生焉。一或少差失之千里。”

《風水詞典》幫你解讀風水口訣

【生氣】

簡稱為氣,亦名內氣、五氣、陰陽之氣。氣是六合大初之清氣,化而生乎天地萬物者,乃萬物之源。

生氣即太初清氣的形態之—,郭璞《葬經》;“葬者,乘生氣也。”注云:“生氣即一元運行之氣,在天則周流六虛,在地則發生萬物,天無此則氣無以資,地無此則形無以載,故磅礴乎大化,貫通乎品彙,無處無之而無時不運也。”一氣化而生陰陽,折而為五行,故亦名陰陽之氣、五行之氣。

《葬經》雲:“夫陰陽之氣,噫而為風,升而為雲,降而為雨,行乎地中而為生氣。”因其行乎地中,其形不見,故又名內氣。風水家認為內氣行則萬物發生,內氣聚如山川融結,故土為氣之外體,水為氣外形,是以山水之勢行,即氣脈之行,山水之勢止,即氣脈之止。山水之奇秀明麗者,乃地中吉氣即生氣所融結。

《葬經》所謂“內氣橫形,外氣止生”即指此意。風水家又認為,人與父母之身體,皆為生氣凝聚而成,子嗣為父母所生,體氣有相通之處。父母亡後,葬之於靈氣聚鍾之地.則父母之形體不僅不腐,反可受氣,父母之本骸得氣,其遺留之體—一子嗣則以體氣相通之故而能感受生旺之真氣。

《葬經》雲:“經曰:氣感而應,鬼福及人。”注曰:“形穴既就,則山川之靈秀.造化之精英,凝結融會於其中矣。苟盜其精英,竊其靈秀,以父母遺骨葬於融合之地,由是子孫之心寄託於此。

……以人心之靈合山川之靈,故降神孕秀,以鍾於生息之源,而其富貴、貧賤、壽夭、賢愚、靡不修系,至於形貌之妍醜,並皆自象山川之美惡。故嵩嶽生申,尼丘孕孔,豈偶然哉?”因此所謂葬事,即以父母之體葬于山川靈秀一 生氣凝聚之所.以期己身及子嗣感應其生氣受福。是以風水之事,舉凡尋龍脈、察形勢、覓星峰、辯水源、測方位、定穴場、倒仗放棺究深淺,諸如此類,其最終日的,即是求乘生氣。

《風水詞典》幫你解讀風水口訣

【藏風】

指穴場必須垣城完整,拱護周密,不使外風蕩刮穴場而生氣飄散。風水家認為,生氣因水而聚,因風而散,故風水之法,得水固然重要,但若穴不避風,生氣隨之散逸,得猶如不得。郭璞《葬經》雲:“經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注曰:“┉及其止也,必得城郭完密,前後左右環圍,然後能藏風而不致蕩散之患,

故廖瑀《洩天機·安墳入式歌》雲:“第三最忌凹風穴,鐵定人丁絕。”但平支之地、生氣沉潛於地下,自下上升,不怕風吹蕩散,故穴雖在於曠地;八面無蔽,亦無害於生氣凝聚,是以強風唯以山壟之穴言。

【龍脈】

指如龍般妖嬌翔,飄忽隘顯的地脈。地脈以山川走向為其標誌,故風水家之龍脈,即是隨山川行走的氣脈。《陽二宅全書·龍說》雲:“地脈之行止起伏曰龍。”《撼龍經》雲:“大率龍行自有真,星峰磊落是龍身……龍神二字尋山脈,神是精神龍是質。”

風水家於龍尚有諸多名目,要加強龍、弱龍、肥龍、廋龍、順龍、逆龍、進龍、退龍、病龍、劫龍、殺龍、真龍、假龍、貴龍、賤龍、皆言龍脈須纏護周密,護衛有情而不斜飛逆轉。形宜瑞莊秀雅,如果主客不清,枝幹鎮糊,或尖射搓蛾,怪石崢嶸,俱為惡形,塟之多有劫煞。

【朝案】

朝山和案山的合稱。風水家認為,龍脈落穴,真氣凝聚之所,如王者身懷萬寶而燕息。明堂寬綽,池湖繚繞,遠山近水,朝揖翕聚,千源萬脈,總歸一處。遠者幹裡迢迢而來,與穴遙遙相對,俯伏拜揖之狀是為朝山;近者自身穴前,如玉幾龍案,是為案山。

【朝山】

又名朝砂,指前方與穴山遙相對應,作朝揖之狀的山。黃妙應《博山篇》:“面前特立,命曰朝砂。”朝山是識別真龍的穴的標誌。《撼龍經》雲:“最是朝山識正龍,高低只取朝山定。”又云:“朝迎若是有真情,此是其龍斷不疑。”

劉基《堪輿漫興》:“大都捉穴有明徵,穴好朗山分外清。若使面前無真對,縱然有結力惟輕。”朝山與主也長短相若為正勢,否則為逆勢。朝山以兩水相夾,三五成形,尖秀方圓為高格,稱為特朝山。主家人錦衣玉帶,為將為相。其次為橫朝山,前山橫過,山腳分枝,枝上作朝,亦皆端圓尖秀,依次排開,如官署列隊排牙,喏應主山。朝山若能重重疊疊,節節增高,則愈添氣象,顯立山穴場王侯之尊。

【案山】

又稱迎砂,指穴山與朝山之間的山。案山能使穴前縈繞更為周密,有助於生氣凝聚,亦增居處者之尊重。徐善繼《人子須知·砂法》雲:“穴前之山近而小者曰案……如貴人據几案處分政令之義。有案山,則穴前收拾嚴密,無氣不融聚之患。”案山為朝山之延伸。

楊筠松《撼龍經》雲:“客山千里來作朝,朝在面前為近案。”案山最重形美,大抵要如天上三臺或如玉幾橫琴,或如筆架眠弓,或如圓帽,以清秀為美,如此則出人文秀,金榜題名;最忌粗惡、臃腫、斜飛突怒、峞巖壓穴之形,如此則出入兇狠頑愚。案山之勢,又不宜太過狹窄。

【三大幹龍】

風水家以南海、長江、黃河、鴨綠江四水域為界,將中華山脈地勢分別三大部分,稱為三大幹龍,即北條幹龍、中條幹龍、南條幹龍。徐善繼《人子須知·龍法》:“天下有三處大水;曰黃河、曰長江、鴨綠江。

長江與南海夾南條盡於東南海,黃河與長江夾中條盡於東海,黃河與鴨綠江夾北條盡於遼海。”三幹龍均以崑崙為源。北龍環陰山賀蘭經幽燕入遼海,其枝幹有恆山、太行山、燕山,以燕京為其止處。

【枝龍】

即幹龍的枝脈,即大龍脈所分枝的小龍脈。徐善繼《人子須知'龍法》雲:“枝者小龍也,猶樹之枝葉,樹身大者,枝葉必繁。”以水流夾送觀之,與幹龍不同,大枝龍以小溪小澗夾送,小枝龍以田源溝渠夾送。

風水家認為,龍穴以幹龍結穴為佳,故尋龍向以幹龍為主,枝龍有穴雖有形,不若干龍為至精,因枝葉繁亂,多非正穴。識得真龍而莽者,其家亦多福祿壽喜。只是應該注意枝龍作穴,須有朝應,亦須有多重纏護。

【枝腳】

龍脈主體兩側之短小山巒,猶如枝上之葉,又稱撓棹。渭龍脈如舟,技腳如其划水槳揖。風水家認為,枝腳亦是脈氣所成,可據以辨龍脈之真假吉凶,劉基《堪輿漫興》雲:“技腳反背龍必假,校腳歸纏龍必真。

不知其父觀其子,不知其君觀其臣。”徐善繼《人子須知·龍法》:“枝腳橈棹,龍之分氣也。其形體各以類從。故龍之長遠者,其枝腳橈棹亦長遠;龍之短小者,其枝腳橈棹亦短小者。龍之吉者,其發為枝腳亦起星辰帶貴氣;龍之兇者,其見於枝腳亦必惡陋類兇形。”枝腳以其形狀,可分類梧桐枝、芍枝、蒹葭葉、楊柳枝等。

龍脈兩翼枝腳對應勻稱,是梧桐枝,為上格;家中子嗣各房齊發,家入團聚和睦,龍脈兩翼枝腳有長短參差,但大致相當,是芍藥技,為中格,亦為貴龍,主長壽富貴;兩翼枝腳呈蘆葉形,右節節相間而能大致停均,是競茵葉,為下格,亦能發格。校腳最差形月楊柳枝,邊多邊少甚或邊有邊無,如人手腳偏廢,此龍不吉。葬之必公有虧,各房子嗣貧宮貴賤,吉凶不齊。龍脈無枝腳者,為仙帶脈。

《風水詞典》幫你解讀風水口訣

【帳幕】

指祖山四周形如帳幕般纏護之山。諸山重巒疊嶂,繞纏簇擁,將主龍夾衛於中。風水家認為,纏護是真龍的隨身標誌,《地理醒心錄》:“帳謂屏帳也,闊者十數里、五六里,狹者二三里或一望之遠。”

黃妙應《博山篇》雲:“認得真龍,真龍居中,後有託的,有送的,旁有護的,有纏的,託多送多護多纏多,龍神大貴?中貴?小貴?憑這可推。”因此,尋龍必看纏山,纏山是真氣不散的保證,如千里關鎖,衛護真龍生旺之氣,方生結成大地,纏護愈多,其地愈貴。

【水龍】

平洋之地以水為龍。平洋之地,山脈潛蹤,水行即是龍行。楊筠松《疑龍經》:“行到平詳莫問蹤,但看水繞是真龍。”風水家認為,山水為乾坤二大神器,故有山之龍,亦有水之龍。

【平洋】

指地勢平坦而多河流穿行的地帶。風水家認為,平洋之地,雖無山脈可言,但平洋為龍勢跌落之處,水脈即龍之血脈。只要四面水繞,歸流—處,即是龍脈結穴之地。《葬經》:“氣之盛,雖然流行,而其餘者猶有止,雖零散而其深者猶有聚。”

【平受脈】

指行於平地的龍脈。風水家認為,雖然平洋之地,龍脈潛蹤隱跡,但察其隱,辨其微,仍可知道龍脈之斷續相連,尋得融結生氣的吉地。《葬經》雲:“支之所起,氣隨而始,支之所終,氣隨以鍾。”徐善縫《人子須知·龍法》:“平地之勢,其龍坦夷曠闊,相牽相連,珠絲馬遜,藕斷絲牽。”因此,觀平支之脈,須善察其土阜高低,水繞情狀。

【三落】

指龍脈落穴於初段、中段、末段。風水家認為,龍脈生氣融聚落穴,有旺於初者,有盛於中者,有歸於盡者,故謂之三落。徐善繼《人子須知·龍法》雲:“龍之落局,融結不一,而其大要有三,有初落、有中落,有末落。”

初落龍,謂才離袓山未遠便結形穴,此穴若得形局完密,發福最速,惟脈氣不長,故福亦不耐久。中落者,謂於龍脈腰中結穴,雖離祖山已遠,迢迢而來,亦有剝換變星,穴星尊重,餘枝迴轉,城郭周密,但此亦只為幹中枝作,未為大貴,其大龍脈氣來盡,猶自作勢遠去。

【餘氣】

指龍脈結穴周圍的餘枝。風水家謂為生氣融結之餘者所結,故謂之餘氣。如羅城垣局,為龍脈中落之餘氣,《撼龍經》雲:“此龍(真龍)多從腰裡落,迴轉餘枝作城郭。城郭彎環生捍門,門外羅星當腰著。”羅星即羅城之餘氣,禽星亦然。穴結之後,餘氣前為官,後為鬼星,挨近穴場而為裀裖,曜星者龍虎砂之餘氣,凡此種種,皆為龍脈生氣旺盛證佐。更有餘氣之山,為大龍貫穴之餘氣,遠去數里,結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