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身立命的金點子-小事糊塗,大事清楚

安身立命的金點子-小事糊塗,大事清楚

小事糊塗,大事清楚關於鄭板橋的為人為之事,一般人知之不多,然而“難得糊塗”這四個字卻廣為流傳,知者其多。從某種意義上說,鄭板橋之所以出名,在很大程度上是藉此名言。

對於此言如何解釋,可以說眾說紛紜。有人可能會說這是一句反話,是鄭板因為做人做官做事太認真吃了虧,因此而發的牢騷:有人說那板橋是在倡導糊塗,認為做人做官做事不要太認真,要有幾分糊塗;有人說這是鄭板橋自詡聰明的一句俏皮話,意即太聰明瞭,想要糊塗都很難。對於這幾種說法,到底哪種說法符合鄭板橋的本意呢,因鄭公已作古,已無法弄清,縱然在世,他八成會笑而不答,或顧左右而言他。

從一般的意義上來說,糊塗表面上來看是一個貶義詞,糊塗不是好事。既是貶義,又非好事,何言難得?鄭板橋是個神志清醒,思維正常的人,何出此言?想來必有其道理。這可以說是鄭板橋的一句感言。用皇帝點評重臣李光第的話來做引子可能就非常有助於我們解讀此言。康熙說:“李光第呀李光第,該糊塗時你不糊塗,不該糊途時你一塌糊塗!”此言是在李光第狀告太子和宰相任用親信心懷不軌未被採信,反被打人大牢,後康照欲再起用李光第時對李說的。康服帝是清朝乃至中國歷史上頂尖級的皇帝,御人御事之術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其言入木三分。可見糊塗為一般狀態雖非好事,但是做人處世有時倒是需要一點塗的。

待人處世中,許多事情往往都壞在“認真”二字上。有些人對別人要求得過於嚴格以致近於苛刻,他們希望自己所處的社會一塵不染,事事隨心,不允許有任何一件雞毛皮的小事不符合自已的設想。一旦發現一點小問問題,他們就怒氣沖天,大動肝火,器天尤人,擺出一副勢不兩立的架勢。

我們說“水至清則無魚”,主要強調的是做人不能太“認真”,該糊塗時就耦塗,只要不是原期問,一隻眼閉一隻眼也未嘗不可。所謂“水至清則無魚”談論的不是一般的清,而是”至清”。所謂“至清”者,一點雜質都沒有,這豈不是異想天開?然面,現實中更多的人往往是大事糊塗,小事反而不糊塗,特別注意小事,斤斤計較,哪怕是芥蒂之疾,蠅屎之汙,也偏要用最微鏡去觀察,用放大尺去丈量。於是,在他們眼裡,社會總是一團漆黑,人與人之間只剩下爾我詐書天之下,可與言者,也就只有“我自己”了,這實際上是一種病態心理。

不過,能做到“小事糊塗”,絕非易事,如果設有高涵養,是斷然不可能的。古人有“罵如不聞”“看如不見”的涵養,既避免於是非,又更有利於成功。

小事糊塗在夫妻相處上也很重要。夫妻雙方可能都會有那麼點小隱私,並無傷大局。雙方不要互揭對方的短處,不要戳破夫妻各有的那點”小秘密”。尤其是男人丈夫,心胸開闊些,容大度些,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如果意見不一致,爭論一陣見不出高低,便不必再爭論了。沒有多少原則性的大是大非,何必非爭個清楚弄個明白呢?你認為自己的意見正確,對方同樣認為自己正確,這時,就應當裝糊塗,讓爭論在平和的氣氛中結束。夫妻如此,朋友亦是如此

由此可見,糊塗大有學問,這學間盡在一個“該”字之中,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應該糊塗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不應該糊塗,鄭板橋說的“難得”,其實質應該就是這個字的把握之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