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神——大小是個官兒,進入陰間的第一站

多少有點神氣,大小是個官兒;獨霸一方。

莫笑我老朽無能,許個願試試;哪怕你多財善賈,不燒香瞧瞧!


土地神——大小是個官兒,進入陰間的第一站

農戶供奉的土地爺 土地神

土地廟中的土地爺又稱土地公公或者土地菩薩,在我們國家尤其是在以前,幾乎是隨處可見。雖然在道教神仙體系中土地爺是最末等的神仙,但是,相傳人死後進入陰間的第一站便是土地廟,因為鬼魂都要由土地神送往城隍府。

土地爺的歷史沿革

土地爺最早被稱為社神,據傳說社神就是后土。關於后土的身份有三種說法,一是根據《禮記·祭法》記載:“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千九州,故祀以為社”;另一種說法認為后土是盤古開天闢地以後的第三位大神,是現今非常有名的后土皇地祇,又稱后土娘娘,她掌陰陽,育萬物,被稱為大地之母;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后土是大禹,傳說大禹勤勞天下,死後託祀於後土之神。

社神在先秦時期的地位還是很高的,在神界中也算得上數一數二的大神。但是自秦漢以來,我國進入了封建社會,國土面積進一步擴大,“土地闊不可盡祭,故封土為社以報功”,各地山陵園地開始出現社壇。社神逐漸被人格化、社會化,地位也不斷跌落,雖然歷代帝王都會祭祀社神,但是在民間,社神開始遍佈各地。

到了東漢時期,社神開始被稱為社工或者土地公,社神也開始逐漸由顯赫的大神演變為猥瑣的土地老兒。唐代城隍信仰盛行後,土地神的轄區更加縮小,成了城隍的下屬。至明代,土地神已遍及全國每個鄉村,凡是有土地的地方皆有土地神的存在,也是從明朝開始,土地神朝世俗化方向發展,不但給他配了位土地婆,而且賦予他人世間保長、甲長一方面貪婪、作威作福。另一方面又是受上司欺壓而憤憤不平的心態,賦予他人世間的同情心。因此,在中國民間傳說中土地神的形象千姿百態,性格各異。

土地神——大小是個官兒,進入陰間的第一站

陰間第一站:本地土地廟

土地廟——進入陰間的第一站。

胡樸安的《中華全國風俗志》中有這樣的記載:“凡人始死之時,家人必以蘆蓆稻草,圈於土地祠旁,為魂靈棲留之所,謂之鋪堂。鋪堂之後,家人則按中晚兩餐,備具飯一盂、菜兩盤,送至祠旁所設之鬼寓,多則三天,少跡兩天,謂之送飯。”

舊時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地廣人稀的鄉村,生下孩子後的第一件事是提著酒到土地廟“報戶口”,每個人出生都有“廟王土地”——即所屬的土地廟,類似於現在每個人的戶口籍貫;而死了人的第一件事是到土地廟“報喪”,稟告死者姓名生辰等資料,以求土地神為死者引路,因為土地神屬於城隍之下,掌管鄉里死者的戶籍,是地府的行政神,死的鬼魂要由土地神送往城隍府。如潮汕地區有一種稱為"報地頭"的習俗:若是家中有人去世,必須到土地廟報喪。由村中長者持白燈籠,帶領死者男性子孫穿孝服到地頭神廟報死。到廟,長者上香後取出年庚帖,對著神像報告說:"生從地頭來,死從地頭去,時辰念給老爺知。"通過這種方式讓死者到土地神那裡報到,並由土地神引領其踏上輪迴的道路。

土地公的配偶——土地婆

土地公的配偶,就是土地婆,她的出鏡率非常少,並不是因為她面目可憎,事實上很多土地夫人姿容甚美,真正的原因在於她愛說實話。

據說當年玉皇大帝將土地公下放到凡間時,曾問他有什麼希望。土地公很有頭腦,一番話冠冕堂皇,猶如做政治報告,說他希望世間的人個個步入小康生活,精神文明極大提高。土地婆聽了之後卻說:“這樣不行,世間的人應該有富有貧,大家都富足了就沒人願意做辛苦的工作,有了差距才能分工合作,發揮社會的功能。”據說世間的貧富差別就由此而來。

當土地公下到凡間後,見到人們因為親人去世而號啕痛苦,不由起了惻隱之心,想將死者復活,又被土地婆攔住:“生死乃因果輪迴,不可隨便更改。如果人人都長生不老,這世界豈不淪為人吃人的世界了?”土地公只好打消了自己的想法。

因為這兩件事,老百姓一般都把土地婆視為“惡婆”,不給祭祀。

土地神——大小是個官兒,進入陰間的第一站

福德正神——土地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