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寧陵縣構建黨建與扶貧相融互促機制的實踐與探索

工作背景

精準扶貧是黨中央、國務院新時期對扶貧開發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推進精準扶貧、建成全面小康是當前最大的政治任務。抓住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及政策疊加的重大機遇,紮實推進精準扶貧、加快脫貧致富步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擺在寧陵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面前最艱鉅的使命和最緊迫的工作。如何有效加強黨的領導,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脫貧攻堅的強大動力,是我縣面臨的一項重大課題。

新形勢下寧陵縣構建黨建與扶貧相融互促機制的實踐與探索

主要做法

脫貧攻堅,黨建先行,凝心聚力,戰則必勝。寧陵縣委站位全局,勇於擔當,圍繞抓黨建促脫貧經脈主線,構築了全縣科學統籌、上下聯動、整合資源、聚力攻堅的大環境、大格局、大成效。

突出思想引領,夯實脫貧攻堅政治高地

新形勢下寧陵縣構建黨建與扶貧相融互促機制的實踐與探索

寧陵縣委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主線,著力鍛造打贏脫貧攻堅戰強大思想武器。一是發掘、宣傳、學習本土傳統教育典型潘從正“老堅決”精神。創新學習教育載體,著力豐富“兩學一做”內涵。制定下發了《中共寧陵縣委關於學習弘揚“老堅決”精神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意見》《關於弘揚“老堅決”精神推進駐村第一書記全力服務脫貧攻堅工作的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先後開展了一系列活動,以踐行“老堅決”精神做好脫貧攻堅思想動員、精神鼓舞和氛圍營造。全縣基層黨組織黨員幹部6000餘人到潘從正故里學習“老堅決”精神、重溫入黨誓詞;舉辦穆青與老堅決精神全國學術研討會;開展追尋“老堅決”足跡萬人植樹活動;籌劃建設老堅決精神教育學院,開啟黨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徵程,提升黨性傳統教育的新高度。該項目正在實施過程中,教育基地建成後,將填補豫東地區幹部基地教育的空白。二是廣泛開展黨員幹部“素質提升年”活動。通過“十查十看”,對焦“兩學一做”要求,找差距、選標杆,亮身份、當先鋒,爭創優、樹形象,全縣黨員幹部踐行“兩學一做”、合力脫貧攻堅的自覺性、積極性空前高漲。

三是積極搭建抓黨建促脫貧宣傳平臺,今年以來,先後舉辦了黨建主題“一路有你”文藝匯演活動,慶“七一”黨建專題宣傳展評活動和“紅歌頌黨恩 獻禮十九大”合唱比賽,匯聚全縣黨員脫貧攻堅力量,鼓舞士氣,再立新功,運用多種文藝形式,集中展示全縣黨員幹部在扶貧工作中拼搏奮進的精神風貌,藝術再現抓黨建促脫貧的時代風采,開創新氣象、提振精氣神。

落實黨建責任聚焦脫貧攻堅精準發力

新形勢下寧陵縣構建黨建與扶貧相融互促機制的實踐與探索

新形勢下寧陵縣構建黨建與扶貧相融互促機制的實踐與探索

新形勢下寧陵縣構建黨建與扶貧相融互促機制的實踐與探索

新形勢下寧陵縣構建黨建與扶貧相融互促機制的實踐與探索

新形勢下寧陵縣構建黨建與扶貧相融互促機制的實踐與探索

新形勢下寧陵縣構建黨建與扶貧相融互促機制的實踐與探索

新形勢下寧陵縣構建黨建與扶貧相融互促機制的實踐與探索

■ ■■■■

建強基層組織,築牢脫貧攻堅戰鬥堡壘

新形勢下寧陵縣構建黨建與扶貧相融互促機制的實踐與探索

新形勢下寧陵縣構建黨建與扶貧相融互促機制的實踐與探索

■ ■■■■

寧陵縣掛牌成立扶貧基地黨支部和專家人才脫貧攻堅服務站

堅持把黨的建設目標任務與組織部門承擔的脫貧攻堅任務有效銜接。一是抓貧困村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寧陵縣抓住這個“牛鼻子”,“把脈會診”“對症施治”,建立縣級領導、縣直幫扶單位、鄉鎮黨委、駐村工作組四位一體“捆綁式”轉化模式,集中整頓攻堅。近3年來,先後有109個後進村實現了轉化率100%、群眾滿意率100%的“雙百”整頓轉化目標,後進村轉化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新形勢下寧陵縣構建黨建與扶貧相融互促機制的實踐與探索

二是抓產業黨組織引領。積極適應農業產業發展、農村基層治理和農民脫貧致富需要,大力推行支部建在產業鏈、黨員聚在產業鏈、群眾富在產業鏈的“三鏈富民”模式,重點扶持貧困村、貧困戶從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出發,發展特色農產品產業、畜牧養殖產業、優質糧食產業、設施農業、鄉村旅遊產業、特色加工產業、電商流通產業、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及光伏產業。2017年扶貧車間新建黨支部9個,做到全縣有帶貧龍頭企業、鄉鎮有產業扶貧示範園、貧困村有產業扶貧基地或扶貧車間。按照區域合建、行業統建、村企聯建、派員幫建、掛靠組建等方式,在全市脫貧攻堅扶貧基地建立了第一家黨組織,在符合建立黨支部條件的扶貧車間全部建立了黨支部,探索建立扶貧基地黨建工作指導員制度,通過黨支部的幫扶帶動、組織引領,工人技術能力和覺悟不斷提高,產品質量不斷提升,企業效益逐漸好轉。

新形勢下寧陵縣構建黨建與扶貧相融互促機制的實踐與探索

新形勢下寧陵縣構建黨建與扶貧相融互促機制的實踐與探索

左圖為寧陵縣兩新組織助推同心向黨啟動儀式,右圖為寧陵縣非公企業慷慨捐贈

三是抓黨建示範點創建。大力培育和推廣基層黨建工作先進典型,先後培樹 “紅旗便民服務站”“紅色黨建廣場”等各級各類示範點16個,建立“紅色網絡家園”、專家人才示範基地等15個。通過觀摩推介、“對標”行動等有效措施,先進典型的示範帶動效應得到放大和提升。持續推進黨組織書記素質提升工程和村黨組織書記“三有三帶”建設工程,加強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一大批黨性強、能力強、服務意識強的能人進入村班子。喬樓鄉八里曹村黨支部書記吳天奎,致富不忘帶富、幫富群眾,成立了宏興達養殖專業合作社,引導村民搞規模化養殖,開展了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活動,該做法得到了河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素萍等領導的批示,今年4月24日,全省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觀摩推進會在八里曹村舉行。

四是抓基層黨組織覆蓋。深化互聯網企業黨建探索實踐,在全市第一家互聯網企業中成立了黨委,科創電商產業園已入駐電商企業40餘家,截止2017年6月園區年營業總收入達到3500多萬。寧陵縣科創電商產業園榮獲“商丘市電子商務示範基地”,並協助寧陵縣人民政府成功申報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在兩新組織中開展了“助推脫貧攻堅、同心向黨作貢獻”主題活動,全縣兩新組織立足發展實際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需要,主動開展扶貧活動,積極參與扶貧項目,創新設置扶貧載體,靈活選取方法措施,形成兩新組織抓黨建促發展助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史丹利化肥、白象乳業、馳野紡織、豫東牧業、豫寧面業、美巢家園酒店、中亞工藝等企業黨組織和黨員積極行動,積極履職擔當,奉獻社會,在全縣脫貧攻堅工作中累計捐款42萬元,捐贈物品合計18萬元,為全縣貧困家庭提供就業崗位3000餘個,用實際行動向黨看齊,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更加凸顯。加強流動黨員管理,開展“為他鄉做貢獻,為家鄉添光彩”活動,先後在北京、廣州建立了黨支部,積極引導流動黨員回鄉創業,如劉樓鄉陳莊玩具廠年產量達到390萬個,年產值1200萬元,創利稅170萬元。帶頭人侯金海、陳三軍抱團發展,互通產品有無和市場信息,生產的彩色伸縮球獨佔國內玩具市場,十分暢銷。陳莊村的伸縮球、飛天陀螺、翻板等玩具佔領了很大的市場份額,玩具廠每年安排200多名貧困家庭勞動力從事伸縮球分散加工,每人每年利用農閒時間就可以掙到1600元左右,改善了經濟生活條件,加快了脫貧攻堅步伐。

新形勢下寧陵縣構建黨建與扶貧相融互促機制的實踐與探索

狠抓隊伍建設,鍛造脫貧攻堅骨幹力量

新形勢下寧陵縣構建黨建與扶貧相融互促機制的實踐與探索

新形勢下寧陵縣構建黨建與扶貧相融互促機制的實踐與探索

新形勢下寧陵縣構建黨建與扶貧相融互促機制的實踐與探索

駐村第一書記在駐村工作啟動儀式上宣誓

堅持把配強班子、建強隊伍作為脫貧攻堅的“牛鼻子”,配齊配強鄉村領導班子和幫扶工作隊力量,打造骨幹隊伍,推動脫貧攻堅。一是選優配強鄉村兩級幹部隊伍。深入開展以“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培養成黨員、把致富帶頭人培養成村幹部、把村幹部培養成致富帶頭人”為主要內容的“四培養工程”,打造農村致富能人、致富帶頭人群體。截至目前,寧陵縣共培養村級後備幹部隊伍643名,致富能手459人,擬作為黨支部書記培養的致富能手364名,有效激發了農村黨組織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實行村級後備幹部試崗制。為每名村級後備幹部確定1名幫帶人,參與脫貧攻堅、信訪穩定、美麗鄉村、秸稈禁燒、大氣汙染防治等工作,明確工作職責,有目的地給村級後備幹部壓擔子、分任務。二是著力抓好駐村第一書記管理。在原來建檔立卡貧困村駐村第一書記全覆蓋的基礎上,本著黨的部門駐軟村、政法部門駐亂村、經濟部門駐窮村、專業部門駐產業村,堅持就地增派、因村制宜、資源均等、大小結合的原則,實行菜單式派駐、對口式派駐,向全縣非貧困村全部派駐駐村第一書記,實現了全縣359個行政村一村一名第一書記,在全市率先實現了派駐村第一書記全覆蓋。在每個行政村建立村級脫貧責任組,每個責任組設組長1名、成員4名,具體負責所在村脫貧攻堅工作的組織領導、綜合協調、貧困人口精準識別和精準退出、幫扶措施落實、貧困戶檔案建立等工作。進一步完善了駐村第一書記管理辦法,制定了督查巡查、責任追究和召回等制度。通過2016年脫貧攻堅綜合績效考核,今年5月份,縣委對錶現突出的“十佳”駐村第一書記進行了集中考核提拔,“凡提必扶”、有功必獎,在全縣樹立了脫貧攻堅實踐中鍛鍊幹部,發現人才、選拔人才、重用人才的鮮明導向。加大對駐村第一書記的支持保障力度,聯合縣人壽保險公司在全市率先為駐村第一書記辦理了意外傷害保險,再此基礎上,又為全縣駐村第一書記辦理了大額疾病和意外傷害保險,總保額達到170萬,比省統保多了每人每年6000元意外醫療保險和42.4萬元意外身故、意外傷殘保險;聯合縣衛計委,為全縣駐村第一書記進行免費體檢;按照省市有關規定,解決了辦公經費不足問題,為每人每年安排1萬元專項工作經費,並落實了生活補貼。

新形勢下寧陵縣構建黨建與扶貧相融互促機制的實踐與探索

激發脫貧攻堅生力軍先鋒作用

一是激發優秀專家人才奉獻能力。2016年以來,寧陵縣評選命名了第四屆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提高了專家人才政治待遇和津貼待遇,每位專家人才都有一名縣級領導幹部直接聯繫,關心關注,對每位專家人才每年發放2400元的津補貼,達到全市最高標準。開展了“專家人才下基層,服務社會建新功”和專家人才助推脫貧攻堅活動。組建了教育、衛生、農業、企業4支脫貧攻堅專家人才服務團,在科技推廣、技術培訓、排憂解難、增收致富等方面貢獻才智。在每個扶貧車間建立了專家人才脫貧攻堅服務站,70餘名市縣專家人才熱情高漲,紛紛到基層開展對貧困村定點幫扶,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等,截止目前,已舉辦實用技術培訓71場次,發放各種科技資料18000餘份,為群眾義診64場6000餘人次,講示範課1400多課時,接受群眾諮詢1100多條,受到基層群眾的歡迎和好評。

二是激發轉崗大學生村幹部服務潛力。2016年,我縣面向大學生村幹部專項招聘30名鄉鎮事業編制,並通過鄉鎮黨建工作站特崗、便民服務特崗和社區服務特崗三類政府基層服務崗位,一次性將全縣196名大學生村幹部轉崗流動到位,在全市率先實現了平穩分流、妥善安置,及時落實了薪酬待遇。目前,這支新生力量充實到鄉村脫貧攻堅一線崗位,熱情飽滿、幹勁沖天,成為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

新形勢下寧陵縣構建黨建與扶貧相融互促機制的實踐與探索

當前,黨建引領統攬工作全局,已成為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構建扶貧攻堅新格局的堅定理念。我們通過抓黨建促扶貧的探索,找出了一條基層黨組織服務精準扶貧的路子,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具體實踐中,還存在一些缺憾和不足。如農村基層黨組織服務基礎較為薄弱,組織建設在扶貧一線中的拓展延伸不廣,扶貧攻堅力量聚合不夠到位,農村基層黨組織在扶貧資源優化配置中的引領能力不強等方面尚需完善提升。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立足基層實際、持續探索實踐,牢牢把握基層黨建與精準扶貧的結合點,紮實推動全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向縱深推進。

一方面著眼“四融合”,提升抓黨建促扶貧精準維度

一是目標融合。堅持“黨建帶扶貧,扶貧促黨建”,把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重心放在找“貧根”、尋“困源”、發展上,確保扶貧開發工作做到哪裡,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工作就開展到哪裡。

二是責任融合。堅持做到推進精準扶貧與加強基層黨建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動、同考核,建立“定人員、定任務、定責任、定目標、定時限”的“五定”責任機制,通過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督促各級黨組織把精準扶貧與基層黨建“雙推進”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三是項目融合。加大項目整合力度,用活用好各種扶貧資源,做到只要是有精準扶貧基礎設施建設的地方就把黨組織陣地建設“捆綁”起來,有產業培植壯大的地方就把村級集體經濟融入進去,把群眾願望、群眾需求與黨建項目緊密結合起來,著力發展一些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項目,著力辦好一些順民意、惠民生的好事實事,把扶貧項目做到群眾心坎上。四是機制融合。探索建立黨政同責,部門聯動的統籌工作機制,推行黨建工作和精準扶貧聯繫點共建制度,採取領導抓鄉掛村、部門聯動包組、幹部結對聯戶的方式,層層建立“責任區”,整合各方資源、動員各方力量,形成上下聯動、各方配合、齊抓共管工作格局。

另一方面突出“三要素”,激發抓黨建促扶貧內生動力

突出抓好基層黨組織建設、特色產業培育和村集體經濟發展三個重點。一是抓好基層黨組織建設。注重加強基層黨組織書記、黨務工作者和黨員隊伍建設,打造一支服務精準扶貧意識較強、服務精準脫貧能力突出的工作隊伍。規範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功能,搭建服務內容多元、資源有效整合的服務平臺,增強基層黨組織利用宣傳扶貧政策、彙集民意、服務群眾、引導輿論的能力。二是抓好農村特色產業培育。把幫扶工作和精準扶貧有機結合起來,以農村特色產業培育為核心,以加快建設水、路、電等基礎設施建設為抓手,根據群眾的主觀願望和客觀實際,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建設產業基地,培育龍頭產業,打造產業品牌,深入發掘脫貧攻堅源頭活水。三是抓好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積極探索由鄉村基層組織牽頭,以黨組織為核心組建成立協會或合作社的形式,或者通過引進公司、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的方式,把村裡外出務工農戶的土地、未承包到農戶的村集體土地、村裡無人管理撂荒的土地集中流轉出來經營,通過股份合作、出租等方式,將閒置或低效使用的校舍、辦公用房等村級集體資產盤活,實現村級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從而增加集體經濟收入,為打贏脫貧攻堅戰集聚強大的基礎保障。

站在新的起點上,寧陵縣決心在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鼓舞下,忠誠擔當,牢記使命,崇嚴尚實,與時俱進,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書寫抓黨建促脫貧,助力改革發展新的精彩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