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院長宏觀預測:人工智慧背景下的中國教育該何去何從?

人工智能對我們生活的影響是巨大的,無人駕駛汽車、智能家居用品、智能機器人等等一系列,以前只存在於科幻片中的東西,都已經變成現實,人工智能技術隨處可見。

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我們先來看一組照片的對比:

通訊的變遷↓↓↓

北師大院長宏觀預測: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中國教育該何去何從?

北師大院長宏觀預測: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中國教育該何去何從?

交通的變遷↓↓↓

北師大院長宏觀預測: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中國教育該何去何從?

北師大院長宏觀預測: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中國教育該何去何從?

而教育呢?↓↓↓

北師大院長宏觀預測: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中國教育該何去何從?

北師大院長宏觀預測: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中國教育該何去何從?

一個半世紀過去了,社會用劇變形容不足為過。而我們傳統課堂的教育方式,竟然和150年前一樣,沒有絲毫改變,學生仍舊坐在教室坐裡,聽著老師在臺上講課。

這種千百年來一層不變的教育方式,真的適合孩子嗎?這種落後的教育方式,真是足以現在的孩子們去適應多變的人工智能時代嗎?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管理學院院長顧明遠教授認為:“今天的青少年生活在這種變革的時代。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已經大大不同於上一代人。因此,對他們的培養方式也必須改變。”

“教育是未來的事業。教育的任務是為未來社會培養合格的公民。因此教育必須適應科學技術的變革而引起的社會經濟的變革。”

總的來說,顧明遠教授認為,人工智能時代,未來教育有六大變革,兩大不變。

人工智能時代,教育有哪些變革?

1、學習不再侷限於學校

以往的學習主要是指學校教育,在學校進行。現在互聯網教育遍地開花,還可以在網上學習,在虛擬世界學習。

學習已經不限於學校,處處可學,時時可學。

2、對教育本質的新認識

教育的本質其實就是:提高人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價值。

提高人的生活質量,使他能過上有尊嚴而幸福的生活;提高人的生命價值,使他能為社會,為人類做出應有的貢獻。

3、教育是為了改變人的思維

以往教育只是傳授書本知識,而且只重記憶不重能力,只重結果不重過程。

現在是創新的時代,科技日新月異,今天需要培養創新人才,才能適應未來的社會變化。因此培養目標要改變,需要培養學生的批判性、創造性、培養實踐能力。

思維改變一切。教育的本質,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改變人的思維。

北師大院長宏觀預測: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中國教育該何去何從?

4、學習渠道更多

未來課程不僅要增加新的知識內容,而且要把課程內容整合起來,使學習者認識事物的整體。

互聯網正在改變著人們學習的方式。學生可以在互聯網上獲取各種知識,討論各種問題,共享人類的智慧。

5、個性化學習

互聯網為個性化學習、個別化學習提供了條件。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可以使教師更好地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好,為每個學生設計個性化的學習計劃。這將促進課程和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增加學生選擇的機會。

6、重新定義師生關係

教師已經不再是知識的唯一載體、知識的權威。學生已經不是隻依靠課堂上老師的知識傳授,而是可以通過各種媒體獲得信息和知識。

教師主要是要為學生的學習營造合適的環境,指導學生正確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策略和方法;為學生設計個性化學習計劃;幫助學生解決一些疑難問題。

北師大院長宏觀預測: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中國教育該何去何從?

人工智能時代,教育有哪些是不變的?

1、教育的本質不會變

互聯網使教育發生重大的,可以說是革命性的變革。但教育的本質不會變,教育傳承文化、創造知識、培養人才的本質不會變,立德樹人的根本目的不會變。

2、學校和教師不會消失

有人認為,當今互聯網時代,學生時時可學,處處可學,可以不需要學校了,也用不著教師了。這種觀念已經被多教學者所否定。學校是人生走出家庭,走向社會的第一個公共場所,是人生社會化的第一步。兒童進入學校不僅學知識,重要的是要學做人,學會與人溝通與交往。

教師也不會消失。人是要靠人來培養的,是所有機器代替不了的。兒童的成長需要有思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教師的指導和幫助。

教育活動蘊含著人的情感、人文精神、師生情感交流,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教育力量。


科技與技術的發展一定會推動教育加速進步。從互聯網教育從互聯網開始,教育就已經不斷的進步,開始取消學習的邊界,現在人工智能的興起,使孩子的學習和學習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人工智能,必然引起未來教育的變革。人工智能+教育,將是大勢所趨!(文 丨 傲夢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