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區塊鏈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社金互聯CEO 劉駿

在談區塊鏈之前,我們首先來普及一個科學界流傳已久的難題——“拜占庭將軍”問題:

在古代,拜占庭帝國軍隊的將軍們必須全體一致的協商才能決定是否攻擊某一支敵軍。可是,這些將軍在地理上是分隔開來的,並且將軍中存在叛徒。叛徒可以欺騙某些將軍採取進攻行動,也可以促成一個不是所有將軍都同意的決定,或者迷惑某些將軍,使他們無法做出決定。如果叛徒達到了這些目的之一,則任何攻擊行動的結果都是註定要失敗的,只有完全達成一致的努力才能獲得勝利。

“拜占庭將軍”問題是一個兩難問題,也是一個計算機協議問題,核心問題是物聯網系統中任意節點都無法信任對方,這個問題直到區塊鏈技術出現之後才得到完滿地解決。

那麼區塊鏈究竟是什麼,為何在今年以來受到了全球知名投行和金融機構的追捧?

對於民眾來說,區塊鏈的概念最先出現在比特幣的相關論述中,區塊鏈就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基礎,而比特幣則是區塊鏈的最為出名的一個應用。嚴格來說,區塊鏈是使用分佈式集體運作的方法,實現一套可信任的、不易篡改的數據庫技術方案,具有去中心化、信息透明等優點。

通俗的講,區塊鏈就是使用計算機技術實現記錄全網所有信息的“大賬本”,其特性是每10分鐘記錄一次,而且能夠做到不重複記錄,全網公開透明。由於區塊鏈數據庫是不可摧毀的,所記錄的每筆交易信息是與時間對應的,因此裡面的信息是不易篡改的,也就解決了“拜占庭將軍”問題創建共識、無需信任單個節點的“痛點”。同時,由於區塊鏈技術可以做到每筆交易不重複記錄,也就大幅降低了交易成本。

基於區塊鏈具有以上特性,高盛、摩根大通、花旗、Visa等金融大鱷把鉅額美金砸向區塊鏈技術,而且得到了比爾蓋茨和Google公司總裁埃裡克施密特的高度評價。“藍色巨人”IBM也認為,區塊鏈技術是物聯網時代的TCP/IP協議,將會成為解決傳統物聯網中數據存儲、交互處理和信息安全的關鍵技術。

對於傳統互聯網而言,當下的互聯網展現為“中心—去中心—中心”結構,本質上是一箇中心化的結構;而區塊鏈卻是一個“去中心—中心—去中心” 結構,本質上是一個分佈式的、去中心化的雲網絡,任一節點的損失都不會影響整個系統的運營。傳統互聯網在生命週期成本、收入方面等存在嚴重缺陷,因為每個設備需要單獨作戰,且需要經常人工維護,而區塊鏈可以延長系統的生命週期,降低運營成本。

在區塊鏈之前,從來沒有一種方法能夠實現數據永久存檔,區塊鏈技術再次解決了這個“痛點”。 區塊鏈系統通過分數據庫,使每個節點都獲取完整的數據,除非同時獲取超過整個系統51%的節點,否則針對單個節點的修改對於整個數據庫是無效的。因此,區塊鏈技術可以在互聯網中實現數據永久存檔,而且可以實現全網公開透明。

區塊鏈既然有這麼良好的特性,那麼未來的應用和前景如何呢?

目前,互聯網剛剛進入“大數據”時代,而區塊鏈所具有的去中心化、去信任等良好特性,可以在“大數據”的基礎上構建實現跨國價值轉移的強信任背書。

對於傳統金融和互聯網金融而言,他們對於區塊鏈更感興趣的可能是降低成本、提高經營效率等方面因素。因為區塊鏈技術無論應用於支付,還是應用於數據記錄、監管等方面,都會大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此外,區塊鏈技術還可以應用於大宗商品交易、程序化交易、智能合同等方面。

在過去的兩年裡,關於區塊鏈的探討從1.0逐漸上升至2.0。其中1.0就是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加密數字貨幣,而2.0則指的是以智能合約、去中心化證券交易為代表的其他應用。例如,目前“小蟻”系統正在試圖使用區塊鏈技術登記公司股份。

在未來,區塊鏈無疑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例如,在公證、徵信、審計、清算、財務公開等領域,區塊鏈技術會受到很高的重視。德勤認為,區塊鏈技術能夠實現數據的不可更改性和永久性,又可以降低記賬的成本,可以解決審計行業歷年來需要滿足監管部門和公眾要求的難處。

對於支付和清算方面,由於在“大數據”時代,互聯網上的數據非常龐雜。而區塊鏈具有帶有時間戳、不重複記錄等特性,可以大大提高實操中的效率。國際方面,Ripple和Earthport公司使用區塊鏈技術,推出了分佈式總賬服務。而近期微軟宣佈將與Ripple合作,在其推出的區塊鏈工具包中添加一個交易處理金融服務通道。

當前,傳統互聯網遭遇到了場景、APP、去中心化等衝擊,逐漸步入以互聯網社群、生態系統為代表的“後互聯網時代”,而能夠實現去中心化、去信任化等功能的區塊鏈將成為“攪局者”。“藍色巨人”IBM認為,區塊鏈技術為物聯網變革提供了一個“優雅的解決方法”,並且“可以拯救物聯網的未來”。筆者認同IBM的觀點,也認為“後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期盼區塊鏈技術將對我們的生活做出全新的衝擊和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