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空軍爲什麼如此鍾愛蘇-27?性能強潛力很大

當年蘇霍伊設計局在研製蘇-27“側衛”戰鬥機,作為蘇聯最先進的航空技術的結晶的它從未被打算過出口,新一代出口型蘇制戰鬥機是小而輕巧的米格-29。但蘇-27被批准出口後,很快成為最受歡迎的蘇/俄製戰鬥機,出口的表現使米格- 29遠遠落後。我國是蘇27的第一齣口客戶,蘇聯解體時,它與蘇聯政府簽訂了採購協議。1989年9月蘇聯《紅星報》刊發了一篇對蘇軍總參謀長沙波什尼科夫大將的專訪,表示蘇聯政府會對中國採購米格-29戰鬥機一路大開綠燈。

我國空軍為什麼如此鍾愛蘇-27?性能強潛力很大

中國代表團於1990年5月訪問了蘇聯,與蘇聯談判有關購買蘇聯先進戰鬥機的事宜。代表團觀看了米格-29、蘇-27和多種直升機的飛行表演。蘇聯人極力向中國代表團推銷米格-29,理由是中國空軍在操作和改裝米格戰鬥機方面擁有悠久歷史,所以這種戰鬥機是最適合中國的。但經過中國代表團的認真評估後,名稱的名稱決定購買蘇- 27戰鬥機,原因是蘇聯27有更大的作戰半徑,與米格-29簡陋的機械液壓飛控系統相比採用了先進的線傳飛控,此外,發動機具有更大的推力和更長的使用壽命。對於中國空軍來說,蘇-27是一個重型戰鬥機平臺,它為未來的升級提供了充足的空間,飛機的引進也能極大地促進中國航空業的發展。

我國空軍為什麼如此鍾愛蘇-27?性能強潛力很大

這一要求使蘇聯非常困難,但在經濟困難的壓力下,蘇聯領導人最終同意將最先進的蘇聯27戰鬥機出口到中國。雖然中國媒體在蘇聯解體後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解釋了蘇聯的決定,蘇聯27的出口是戈爾巴喬夫促進兩國關係解凍的“慷慨”,但事實上,這是一個擔憂。它完全受到經濟刺激的推動。雖然中國購買蘇聯27的總金額將是70%,但將以物物交換的方式支付,但來自中國的訂單仍能維持飛機制造商的運營,解決工人的衣食問題。在1990屆冬季談判中,兩國簽訂了購買24蘇聯-27斯克和蘇聯-27 UBK戰鬥機的協議,數字中的“K”代表中國。雖然蘇維埃帝國在1991年12月26日迅速崩潰,但俄羅斯聯邦總統葉利欽繼續履行這項協議

我國空軍為什麼如此鍾愛蘇-27?性能強潛力很大

第一蘇-27戰鬥機於1992年6月27日抵達中國。鑑於蘇27戰鬥機的卓越性能,中國和俄羅斯在1993年8月開始了第二輪談判。中方希望俄羅斯能夠轉移蘇聯27的技術,中國已經批准製造這種先進戰鬥機。1995,雙方達成協議,中國以美元購買了第二批24的蘇- 27,並引進該機生產線,由沈飛開始自行生產蘇-27的國產化版本——殲-11戰鬥機。因此,中國空軍獲得了一個性能卓越的可持續重型戰鬥機平臺,“側翼戰鬥機”在中國的傳奇之旅已經開始。我國先是在蘇-27基礎上改進出殲-11B/BS戰鬥機,通過使用國產雷達、複合組件、玻璃座艙和WS10發動機,我們已生產出全國生產的“側衛”戰鬥機。

我國空軍為什麼如此鍾愛蘇-27?性能強潛力很大

然後學習蘇聯-30MKK戰鬥機的先進結構,研製了具有有源相控陣雷達和先進航空電子技術的戰鬥機16型多用途戰鬥機,基於飛機,研製了-16D型電子戰飛機。這樣,“側衛”的改良“本土化”已經成為中國空軍的主力戰鬥機,承擔陸空防空責任。16號戰鬥機還與戰鬥機20隱形戰鬥機一起工作,成為最強的“踢門”組合。如果是米格- 29,這架飛機的薄弱航程不能滿足空軍的作戰需要,嚴格的內部空間不支持這樣一個深刻的本地化改進,這就是中國空軍喜歡27的根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