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第四次中東戰爭是以色列最絕望的時刻,後來他們是怎麼扭轉劣勢的?

大東北的小豆包


以色列扭轉劣勢得益於三點原因:一是以色列軍民頑強的戰鬥意志,二是美國強有力的軍火、軍事技術乃至軍事人員的援助;三是阿拉伯聯軍的步調並不一致。

第四次中東戰爭發生於1973年10月,這個月份是穆斯林的“齋月節”,是猶太教的“贖罪日”,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在這個月的白天都是不吃不喝的。

阿拉伯方面選擇在這個時間點發動大規模突襲,確實起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迫使當時的以色列總理果爾達·梅厄(女性)下達全線死守的特急命令,並在向美國總統尼克松求救時說:“以色列快完了,救救以色列吧!”

在戰爭發起時,埃及軍隊在西奈半島對以色列發起猛烈攻勢,以5個師的兵力順利強渡蘇伊士運河,擊垮以色列的“巴列夫防線”,全殲以色列守軍中的2個裝甲旅,擊落以色列200多架戰機。

在另一個方向上的戈蘭高地,敘利亞軍隊在空軍和地空導彈部隊的掩護下,以3個師、1000多輛坦克猛攻以色列守軍陣地,殲滅以色列第188裝甲旅,進抵太列湖附近。

隨著埃及、敘利亞在兩個戰線上的節節勝利,伊拉克、黎巴嫩、約旦以及巴勒斯坦游擊隊等阿拉伯力量紛紛增兵參與對以色列的攻勢,迫使以色列全線退守,危在旦夕。

但是以色列也逐漸從最初的倉皇失措中反應過來,迅速啟動全國總動員,頑強自救。

同時,美國也立即行動起來,向以色列大規模運送軍火,並改變偵察衛星的巡弋軌道以加強對中東戰場的偵查和拍照,向以色列提供阿拉伯軍隊的部署和動向。除此之外,美軍還向以色列派出150名空軍飛行員,計劃在危急時刻直接參戰。

在以色列進行防守乃至反擊部署的過程中,阿拉伯聯軍的動作也出現了有利於以色列的變化。

埃及軍隊在佔領蘇伊士運河東岸地區後,沒有乘勝追擊,而是停止了在西奈半島的進攻。這使得以色列在西線的壓力驟減,而得以迅速調集22個旅10萬兵力向戈蘭高地的敘利亞軍隊發起反擊,並一舉擊退敘利亞軍隊,將戰線推進到敘利亞境內30公里。

當埃及軍隊反應過來,再次在西線向以色列軍隊發動進攻時,以色列已經迅速在西奈半島增兵至3個師12個旅、800輛坦克,結果埃及軍隊的進攻以失敗告終。以色列軍隊就此在西線和北線上,贏得了對埃及和敘利亞的主動。


讀歷見聞


應該是經過第四次中東戰爭,以埃及為首的阿拉伯國家對從軍事上打敗以色列產生絕望,後面開始了中東和平進程。



以以色列民族的尿性,它何曾有過絕望?反倒是一直不屈不撓,總相信奇蹟出現才會屢屢絕境逢生。


第四次中東戰爭也叫“贖罪日戰爭”,是由埃及和敘利亞為了以雪第三次中東戰爭失敗恥辱突然襲擊打響的。戰爭初期,埃敘聯軍分別從西面、北面發動攻擊,以色列軍隊倉皇應戰,戰場形勢利好埃敘聯軍。但笑的早並不能確保笑到最後,以色列人在度過初期的被動失利後迅速穩住陣角絕地反擊。戰爭的天平又一次向以色列人傾斜,直到最後以軍兩線作戰直接打入埃及、敘利亞國內,埃及敘利亞再次遭到慘敗。

參加兵力:
阿拉伯國家:正規軍57萬人,坦克4000餘輛、作戰飛機1000餘架。
以色列:常備軍11.5萬餘人,預備役20餘萬人。坦克1700輛、作戰飛機500餘架。
戰爭結果:
阿拉伯國家:死亡8500餘人,損毀坦克2200餘輛,損毀飛機約440餘架。
以色列:死亡2800餘人,損壞坦克850餘輛,損毀飛機約110餘架。

以色列人又一次用勝利強化了自己的中東不敗形象,留給阿拉伯人的則是“敗”則思變。


發動第四次中東戰爭的埃及總統薩達特確實是中東土地上的英雄王者,打,是他要打;和,也是他要和,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認識不到失敗繼續為下一次的失敗買單。


戴維營和談

1977年11月,薩達特邁出了他人生最偉大的一步——前往以色列訪問,成為了第一個訪問以色列的阿拉伯國家領導人,中東的和平之門被打開。隨後以色列與埃及在1979年簽署了以色列-埃及和平條約,埃及正式承認以色列,以色列從西奈半島撤出所有軍隊,埃以關係正常化進入了和平共存的新時代。


今古達觀


第四次中東戰爭是幾次中東戰爭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在這次中東戰爭以後,中東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都意識到了武力是無法解決各自要達成的目的,政治解決開始提到雙方的議事日程上來。

第四次中東戰爭的種子是從第三次中東戰爭中埋下的,第三次中東戰爭中,阿拉伯國家丟失西奈半島,戈蘭高地,耶路撒冷全部等大片領土。對於以色列來說,有史以來第一次擁有了防禦縱深,尤其是西奈半島。

為了收復國土當時埃及和敘利亞準備協同行動,收復各自的領土,這樣就有了第四次中東戰爭,當然從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到73年的第四次中東戰爭中間的7年時間,埃及人稱作消耗戰,埃及利用小規模的軍事衝突不斷的和以軍交火。而埃軍和敘軍也沒有閒著,都在為戰爭做準備。

反觀以軍,由於在六日戰爭中的輕鬆獲勝,是以軍內部滋長了嚴重的勝利病,對於阿拉伯軍隊已經是極其輕視,認為阿拉伯人已經被嚇破了膽,不敢再來了。所以當埃及和敘利亞經過7年的準備,突然打上門來的時候,以色列被打蒙了,變得不知所措,尤其是蘇伊士運河被突破,戈蘭高地也被佔領大部分的時候,可以說這是以色列的確到了亡國的邊緣。

不過幸好不知所措的不只是以色列,埃及和敘利亞同樣也是不知所措,誰能夠首先從不知所措中清醒過來,誰就會佔據主動,首先清醒過來的是以色列人。

首先,以色列人先判斷埃軍和敘軍哪個威脅更大,埃及方面有西奈半島作為防禦縱深,以軍可以利用這一片領土和埃軍周旋,而戈蘭高地如果有失,那麼敘軍可以一直打到地中海,以色列就完了。所以,以軍首先集中兵力打垮敘利亞,然後再打埃及。

而阿拉伯方面,埃敘雙方的目標都不高,薩達特就是要在蘇伊士運河東岸佔據一塊地盤,本來這個目標在開始進攻後的第三天完成,但實際上這個目標在進攻的第一天就達成了,在打退了以軍的幾次反擊以後站穩腳跟後,埃軍停止前進鞏固在東岸的陣地,這一停頓給了以色列南守北攻的絕好機會。

在戈蘭高地,以軍利用崎嶇的地形,死守陣地,這個7旅和188旅的事例就不用多說了,這裡以軍的維修部門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以軍的那點坦克都是被修過若干回的,沒有維修部門的努力,以軍是守不到援軍的到來的。而敘軍的維修部門就差了很多,敘軍的戰損坦克一共被修好了不到100輛,大量坦克損失以後無法恢復戰鬥力,這樣此消彼長,這樣在以軍的大部隊到達以後,敘軍就無力抵擋了。

打垮了敘利亞,下一步就是集中兵力打埃及了,什麼利用大鳥衛星發現了大苦湖和中國農場間埃軍的結合部,利用繳獲的蘇制坦克奇襲埃軍這種傳奇已經很多了,以軍又重新奪回了戰爭的主動權,而雙方都堅持到了美蘇的調停停戰。即使18天的第四次中東戰爭結束。

對於以色列來說,他和周邊的阿拉伯國家相比,只是有相對優勢,以軍充分利用阿拉伯國家沒有統一指揮,以及自身內線作戰的優勢,各個擊破。如果阿拉伯國家的作戰行動有協同的話,以色列就不會有如此的戰績。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埃及和敘利亞只是稍有協同就弄的以色列手忙腳亂了。好在他們之間還是協調很差,以色列已經兵臨大馬士革城下了,薩達特才從橋頭堡進攻西奈半島。但是以色列已經部署了防線,打退了埃軍的進攻。

對於以色列來說,在這種國與國之間正規戰中,取得勝利的關鍵是何時動員預備役投入戰爭,這次戰爭中,充分體現了以軍的動員的高效。

這次戰爭中,美蘇對於自己的小兄弟的支持可以說是雪中送炭,埃軍的第一次火力準備就消耗了3000噸的彈藥,用來迎擊以軍坦克的反坦克導彈也是大量從蘇聯直接運過來的,以軍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去,以軍的大口徑炮彈都是從美軍歐洲倉庫中直接運來,據說以軍的指揮官都是盯著美國運輸機的到來,否則自己的炮彈就打沒了。

以軍第四次中東戰爭中挺過來,首先是正確判斷了形勢,做出了正確決策,先打敘利亞,後打埃及。其次是以軍相對於阿拉伯軍隊的素質優勢,包括後勤保障,以及熟練的空地協同能力,還有以軍軍官長於機動作戰,剩下的就是外援的強力支撐了,當然當時美蘇都是竭盡全力支援自己的小兄弟,到了戰爭的後期,蘇軍已經準備直接介入了,這樣以軍沒有敢進攻開羅。


有痰


這個問題正好說明了一個經典的論斷。戰爭最後的決定因素還是取決於參與戰爭的人。其實說到底就是雙方戰鬥意志的體現。首先埃及和敘利亞方面,以收復失地為目標,短時間內提高了自己的戰鬥素養,堅定了戰鬥決心。並且戰術得力,短期順利的取得了前期戰鬥目標。這時候也是以色列最危險的時刻。絕望談不上,與其說軍事上絕望,還不如說政治上真的有點絕望了。世界輿論都倒向阿拉伯國家。沙特歐佩克國家使用石油武器壓制美國。對於以色列這個強烈依靠外援的國家,長期消耗性戰爭就是自取滅亡。但以色列迅速的反應,強力回擊,國家全面動員,抵抗並遲滯了對方進攻。埃及和敘利亞方面,因為太順利,反倒有點猶豫。其實也說明本身埃及的主要目標其實就是收復失地,滅亡以色列至少埃及不是這樣想的。而以色列已經到了最後關頭,雙方堂堂正正的對抗了一番結果,以色列取得了勝利。這就讓埃及看出滅亡以色列不可能。或者說,它自己覺得付出代價滅亡以色列沒好處。以土地換和平得以實現,埃及徹底退出中東戰爭舞臺。敘利亞孤掌難鳴,這也就是為什麼以色列一定要解除敘利亞現政權的原因。敘利亞才是反以色列的鐵桿。 本來嘛,阿拉伯國家滅亡以色列有什麼好處嘛。其實絕對點就是宗教有好處,但現在已經不是宗教決定政治的中世紀了。要麼對巴勒斯坦可以建國,現在沒有那個國家是絕對無私了。起碼你也要考慮自己國家人民的利益。只要沒堅定滅亡以色列的決心意志,第四次中東戰爭前期打成如何,以色列都不會失敗。


凌嶼998


不請自來。初期由於保密措施做得非常好,埃敘聯軍達成了突然性,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但是以色列很快就反應過來,並採取了極為有效的反擊措施。最有名的就是沙龍率領裝甲部隊,以千里走單騎之勢,從埃及二三軍團之間強行插入,渡過蘇伊士運河,消滅了運河西岸埃軍的薩姆防空導彈,保證以軍在西奈半島的制空權,進逼到距開羅只有百餘公里,並從後方合圍了埃軍第三軍團,一舉扭轉以軍南線戰局。而在東線戈蘭高地,以軍在經過前期慘烈的抵抗,阻擊住了敘軍的進展。這裡不得不佩服以色列的預備役部隊,一個預備役裝甲旅擋住了敘軍四個裝甲師的進攻,贏得了時間。大量的預備役部隊在動員後的十幾小時就上了戈蘭高地的前線參加戰鬥,逐漸扭轉了局面,並乘勝追擊,打到了距大馬士革只有四十公里的地方,將敘利亞的首都置於自己大炮的射程之內。

此次戰爭後,阿拉伯國家徹底失去了從軍事上消滅以色列的信心。阿拉伯世界的盟主,時任埃及總統薩達特,也是第一位訪問以色列的阿拉伯國家領導人,率先開啟與以色列的和談,包括後來簽署的著名的戴維營協議。


魚兒231258868


因為戰爭節奏被大國掌控,美蘇不會允許任何一方取得決定性勝利,這樣就會失去幹涉中東事務的機會。埃敘聯軍前期順風順水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蘇聯提供的新型薩姆導彈,打得以色列空軍嗚呼哀哉,掌握了戰場制空權,而後蘇聯見以色列快招架不住,不再允許薩姆導彈伴隨前進,同時控制軍火供給的速度,而另一方面美國則直接將空軍的飛機飛到以色列補充他們被打殘的空軍,甚至有解密說美國空軍都直接參戰,連碧都不裝了,這樣一來以色列再次掌握了制空權,陸軍在空軍支持下成功反推。之前的第二次中東戰爭中,埃及快要崩潰了,赫魯曉夫也是一紙照會威逼以色列停火,所以中東戰爭也就是這麼回事,小國就是牽線木偶。薩達特看穿了這點,知道再努力也不會有結果的不玩了,第四次中東戰爭無功而返後和以色列搞和解,阿拉伯世界失去了領頭羊,本就各懷心思的頭巾國們更加沒心思開搞了,直接關起門來內戰搶埃及讓出的老大位置了。


大頭哥哥100


這個頭功得歸於後來的以色列總理沙龍!作為亞洲五虎將的沙龍很有膽識,他集中兵力以攻代守,為其他以色列部隊贏得反應時間!其次則是因為猶太技工的火速馳援!

在當時,由於阿拉伯人的偷襲行動,使得以色列毫無準備,很多部隊直接在駐地被打碎了建制。裝甲車坦克火炮等大量武器裝備被毀,使得以色列軍隊失去了戰鬥力!沙龍卻兵出險招,既然沒有裝備,那麼輕裝兵就先上,沒有坦克就用火箭彈,沒有裝甲車就用人肉擋,反正,進攻進攻再進攻!以軍的迅速反撲讓阿拉伯軍隊手忙腳亂,他們不得不調整部署,以應對以色列的進攻。這給了其他以色列部隊的反應時間,他們藉著這個機會集結了部隊!

其次,阿拉伯軍隊的不專業!他們打壞了以色列的坦克裝甲車卻沒有進行徹底性破壞,這給了以色列技工們重新修復的可能。據當時統計,三分之二的裝甲武器被修復後迅速投入戰鬥,這是以軍迅速恢復戰鬥力的主因!

總而言之,以色列軍隊的戰鬥素養及戰鬥意志起了決定性作用,阿拉伯軍隊跟以軍真心不在一個檔次上!


優己


第四次中東戰爭,又被稱為贖罪日戰爭,於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起源是埃及和敘利亞分別攻擊6年前被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戰爭開始後埃敘聯軍佔據很大優勢,以軍節節敗退,但埃敘並沒有抓住這大好機會,使得戰局發生驚天逆轉。

至第二週,敘軍撤出戈蘭高地,在西奈,以軍越過蘇伊士運河,(原停火線)直到聯合國發聲截止,已殲滅一個埃及主力師的兵力。此次戰爭後,《戴維營合約》的簽訂,是埃及首個承認以色列的阿拉伯國家,同時也使得埃及完全脫離蘇聯的勢力範圍。

這場戰爭讓阿拉伯國家瞭解到他們無法在軍事上擊敗以色列,因此阿以之間的和平談判得以開展。

埃敘聯軍從戰爭開始的勝利,到最後的慘敗,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本質是阿拉伯國家沒有雄厚的工業生產體系,不能自主生產戰爭消耗物資,甚至連短期戰爭消耗都難以維持。在有軍事體制上,沒有以色列那樣完備的全民預備役動員體制,投入的全部是以賺錢為目的的僱傭兵,勝利後不能擴大戰果,從將領到士兵都非常惜命,才使以色列得以喘息,全民參戰,使得戰爭形勢大逆轉。儘管此次戰爭以平局收場,仍舊使阿拉伯國家歡欣鼓舞,埃及收回了部分西奈半島領土,敘利亞收回戈蘭高地大部,隨後埃及總統薩達特主動示好,開啟了土地換和平政策,收復了全部失地,奠定了中東和平基礎。從當時國際環境看,美國深陷越南戰爭,無力支援遠在中東的以色列對抗埃敘聯軍,同時也削弱了美蘇在中東的主導地位,以色列也無力在多線戰場打消耗戰,此次戰爭無疑是以薩達特總統領導的埃及佔了上峰,以色列從這次戰爭結果知道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沒有大國支持很難在這一地區稱霸。


鷹眼預警


第四次中東戰爭埃及的戰略目的是佔據西奈半島一部分,就可以談判;敘利亞的目的是恢復第三次中東戰爭被以色列佔據的部分戈蘭高地。兩個國家的戰略目的都不是奮戰到底。埃及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敘利亞沒能達到。這也是為什麼埃及軍隊過了河就不動了,因為他們深知野戰自己不是以色列的對手。敘利亞更不可能是以色列的對手,戈蘭高地對以色列太重要。以色列何來的絕望?


wpf971333


絕望談不上,如果認為以色列當時已經絕望了,多是受一些報道說當時以軍獨眼將軍摩西.達揚出現了絕望情緒的影響。以色列有那麼多核武器拉出來還沒用上,美國就送來了衛星圖片。埃及、敘利亞聯軍的後方出現了十公里長的空隙。沙龍臨危受命用繳獲的坦克、軍服偽裝繞道來到空隙,反戈一擊拯救了以色列。摩西.達揚第四次中東戰爭結束就從神壇下來,被要求辭職,為前期戰敗負責。最後還是總理梅厄夫人為保全摩西.達揚的面子率內閣總辭職為前面的失利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