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龍紋筆筒》一件請賞析

青花龍紋筆筒

規格:直徑:8.7cm 底部:8.7 高12cm

筆筒是一種最為常見的置筆用具,一般呈圓筒狀,材質多樣,可見竹、木、瓷、漆、玉、象牙、紫砂等,是文人書案上的常設之物。在古代,筆筒以其藝術個性和較高的文化品位,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明代文人朱彝尊曾作《筆筒銘》,雲:“筆之在案,或側或頗,猶人之無儀,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閒彼放心,歸於無邪。”

筆筒的製作除了材質的不同,繪畫技法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二十世紀初期,江西景德鎮的瓷畫藝人對傳統粉彩畫法加以改造,用粉彩原料在瓷器上繪製中國畫,形成了以“珠山八友”為代表的瓷繪名家流派。余文襄,又名恂松,別號華舜,齋名“清平畫室”“名泉古屋”,師承“珠山八友”之一的何許人,擅長繪畫雪景。他的雪景畫構思嚴謹,極富詩意,被譽為“雪景大王”。

筆筒是中國古代除筆、墨、紙、硯以外最重要的文房用具,大約出現在明朝中晚期。筆筒因使用方便,很快就風靡天下,至今仍盛而不衰。具有收藏價值。

縱觀近幾年的藝術品收藏市場,可見文玩清供中將“筆筒文化”推向高峰的康熙青花筆筒特別引人注目,這說明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華夏文明中的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青花筆筒受到藏家的追捧,則標誌著它正逐漸恢復其應有的價值和魅力。

筆筒最早出現在漢代,盛興於明代晚期,是除筆、墨、紙、硯“文房四寶”之外的重要文房用品之一,有“文房第五寶”的稱謂。到清康熙時期,由於制瓷業高度發展,使得瓷質筆筒大量出現,其中尤以青花筆筒最具時代特色。晚清鑑賞大師“寂園叟”(陳瀏,1863-1929年)曾經讚賞它“頗有天趣”,意思是其能在瓷器繪畫中達到妙趣天然的效果。由於明崇禎時期的瓷質青花筆筒受到文人推崇,加入了文人題材及繪畫風格,因此畫面精美,紋飾清新,青花設色豔麗,器形構思巧妙。乾隆青花筆筒不僅沿襲了崇禎朝的優點,而且還將其發揚光大。這一時期的文房用瓷燒造不僅以種類豐富、造型奇巧、製作精美、釉彩秀雅而名聞遐邇,而且還有青花、鬥彩、五彩等多個品種,當然最出彩的還是青花筆筒,它以圓筒形器形為主,口徑一般在十幾到二十幾釐米之間。

《青花龍紋筆筒》一件請賞析

《青花龍紋筆筒》一件請賞析

《青花龍紋筆筒》一件請賞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