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狂≠長時間工作:前者的心態會增加罹患健康疾病的風險

Nancy P. Rothbard

譯者:Windsino

工作狂≠長時間工作:前者的心態會增加罹患健康疾病的風險

漢娜是一家國際家庭護理零售商的財務總監,她的工作時間很長。她通常從上午9點到下午5點都在辦公室,而回到家裡,當她的三個孩子入睡後,她還會再工作4個小時,直到半夜12點才合上筆記本電腦。她有時候週末也要加班。然而,即便她每週工作60到65小時,她仍然告訴我們,只要有需要,她隨時可以進入“關機”狀態,並且她每天仍然感覺自己精力充沛。她一點兒也不用擔心自己的健康問題。

邁克爾,一家美國保險公司的戰略總監,工作時間沒有漢娜長。他的工作日通常開始於上午8點,結束時間不會晚於下午6點。他週五還經常在下午3點就提前下班。但即使每週平均工作45小時,單身沒孩子,他卻很難進入“關機”狀態,讓自己從工作中放鬆。他總是不斷檢查郵件,心裡老是記掛著工作的事情。幾個月前,在一次例行體檢中,醫生注意到他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高,這會增加他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結果醫生給他開了降低膽固醇的藥。

我們一般認為,工作時間過長不利於健康。而這樣做究竟有多不健康,我們並沒有準確答案。是長時間工作本身增加了我們出現健康問題的風險嗎?或者是其他什麼原因,比如邁克爾的強迫性工作心態,對健康造成了損害?

我們的最新研究發現

我們試圖對行為(長時間工作)與心態(強迫性工作,或者我們俗稱的工作狂)之間的區別進行闡釋。2010年,我們對一家國際金融諮詢公司荷蘭子公司超過3,500名僱員進行了一項研究。我們請這些僱員完成一項調查,然後報名參加一個由醫務人員實施的健康篩查。763位僱員兩項調查都完成了。

調查詢問了受試者的工作狂傾向(比如,“不做點兒什麼我總感覺有負罪感”,或者“在工作中,我總是用自己強加的截止期限讓自己承受壓力”。),工作技能,工作動機,以及每週平均工作時長。調查還詢問他們是否有由精神壓力引起的健康問題,比如頭痛和腸胃問題。

健康篩查給我們提供了他們的各種生物標誌信息(比如腰圍尺寸,甘油三酸脂,血壓,膽固醇),這些信息合計到一起,就能對一名僱員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進行可靠測量,這種風險又被稱為代謝綜合徵的風險(RMS)。我們同時對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家庭心血管病史等諸多因素進行控制。

我們發現,

工作時長與任何健康問題都無關,而工作狂心態卻與此有關。具體來講,那些工作時間長(通常每週超過40小時),但本身並不沉迷於工作的僱員,代謝綜合徵的風險(RMS)並沒有增加,記錄下來的健康疾病也比表現出工作狂徵兆的僱員少。

我們發現,不管工作的時間長還是不長,工作狂總是被記錄下更多健康疾病,罹患代謝綜合徵的風險也在增加,與僅僅是長時間工作但並沒有工作狂傾向的人相比,他們還被記錄下更高的恢復需要,更多睡眠問題,更加缺乏信任感,更加心力交瘁,情感上也更壓抑。

我們與漢娜和邁克爾都單獨談過,他們的體驗與上述結果是吻合的。漢娜工作時間長,但她並沒有被工作完全佔據心靈。完成晚上的工作後,她會有種滿足感,很容易入睡。每個新工作日的早上,她都感覺自己精神煥發。她告訴我們,“我工作時很認真,而一旦我判斷自己今天做得夠多了,我就會立馬把工作忘掉。”

相反,邁克爾有努力工作的強迫症,只要不工作就感覺渾身不對勁。他總是反覆思考工作,經常睡不著覺,導致第二天難以恢復精力。當我們詢問他的總體壓力水平時,他提到一點,他“記不起上一次沒有工作壓力和焦慮感是什麼時候了。”

與那些僅僅是工作時間長的人不同,工作狂在心理上難以與工作分開。我們知道不間斷的反覆思考往往伴隨著壓力、焦慮、抑鬱,以及睡眠問題,它阻礙了工作後的精力恢復。因此,工作狂的壓力水平往往是長期性的,導致持續性身體損耗。

工作狂≠長時間工作:前者的心態會增加罹患健康疾病的風險

這裡簡單解釋一下其中的原因:要處理壓力,我們的身體會激活幾個系統(如心血管系統和神經分泌系統)。比方說你正面臨著一個重要的截止期限。當你接近這個期限時,你的應激激素(如皮質醇)、促炎症與抗炎症細胞因子(如白細胞介素-6)和血壓很可能會升高。而一旦過了這個期限,這些指標就會回到它們原來的水平,我們稱之為“設定值”。

假如你的工作量過大,並持續對身體系統施加超過其承受範圍的壓力,你可能會重新設置你的設定值。高血壓就可能成為慢性病,皮質醇水平也會保持在高位上。一旦你的生物系統一直在高設定值上運轉,你就有更大風險罹患心血管疾病(CVD),甚至致命。

喜歡這項工作就沒關係了嗎?

大多數工作狂都清楚自己強迫性的工作習慣,朋友和家人會經常警告他們當心可能的健康風險。但他們的常見藉口是他們喜歡自己的工作。在本研究中,我們還單獨與個人傷害律師琳達進行了交談。她欣然承認自己是個工作狂,但又說她簡直太喜歡自己的工作了,沒法改變了。琳達供職於一家中等規模的加拿大法律公司,儘管她的工作時間對一名律師來說特別短(每週40個小時),只要不在工作,她都會覺得有負罪感,總是試圖在工作以外的時間裡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

結果她發現自己下班後很難全心全意地陪自己五歲的孩子一起玩。當她反覆思考工作,尋找解決工作挑戰的新途徑時,會經常頭痛,難以入睡。在跟丈夫和一位可信任的同事聊起自己的持續性頭痛和睡眠問題後,他們都力勸她去看醫生,但她起初是抗拒的。她告訴我們,“我根本沒啥毛病,至少身體上沒毛病。我只需一天多幾個小時。”

顯然,她這麼說是自欺欺人。

本文編譯自《哈佛商業評論》。


更多精彩內容,請訂閱或關注我們的同名各自媒體賬號,與我們互動。

放牛班的秘密花園

聚焦創業創新、青少年成長、創新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