彪悍的人生該如何打造?小心這四個認識誤區拖你後腿

譯者:windsino

彪悍的人生該如何打造?小心這四個認識誤區拖你後腿

如今市面上充斥著各種勵志忠告。它佔據了美國書籍銷量約2.5%的份額。加上各種演講、培訓課程、電視節目、在線產品、生活導師、瑜伽教練等等,單是在美國,這儼然已成為一個每年100億美元規模的龐大產業。

然而,研究表明許多備受追捧的人生忠告可能有誤導性,甚至根本就是錯誤的。儘管有研究與實踐證明,有些勵志神話充其量也就是真假摻半,但它們仍然長期存在著。這大概可以解釋為什麼勵志書最忠實的購買者不到18個月就會購買另一本勵志書。第一本書雲山霧罩根本不管用,所以他們又買了一本,或許很快會再買一本。

《管理期刊》(Journal of Management)最近一個研究報告指出,在有關效能的近2.5萬篇學術文章中,只有一小部分包括了心理學家所稱的個人內部差異,後者描述了個體效能的差異範圍,比如最佳效能,平均效能和最差效能。屢見不鮮的是,一些人生忠告總是錯誤地假設,採用一種方法就可以對不同人的效能進行比較。這是很荒謬的。

我們對數以百計謀求高效能的人進行了觀察,結果大都證實了這個研究報告的結論,由此勾勒出阻礙人們謀求自我提高的一系列誤區。這些論斷是基於多個領域做出的,其中包括心理學、運動、藝術和領導力。我們希望通過破除這些認識誤區,闡釋現實,給出某種合理建議,進而引導人們實現更有效的個人發展。

彪悍的人生該如何打造?小心這四個認識誤區拖你後腿

誤區一:達到最佳效能意味著始終如一的巔峰狀態

現實情況:頂級效能人士的狀態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著名音樂家Gregg Allman曾經說過,整個職業生涯裡他都遭受著怯場的折磨。他說那種感覺不是“我演得好麼?”,而是“我能演好麼?”究竟會大獲成功還是差強人意,這種困擾反覆糾纏著他。

忠告:提前預料到可能發生的變數。世上根本沒有毫無變化、呈直線上升的進步路徑。凡事皆會有起伏。假如總的來說是上升趨勢,那就挺不錯了。領悟到這一點,你就會更耐心,不大容易灰心喪氣了。

誤區二:通過將自身與他人進行比較,我們會變得更好

現實情況:個人提高需要我們為實現最佳效能而不斷重複某些行動和環境。這樣一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最佳效能就徹底形成了。個人提高並非來自模仿。然而研究表明,實際上我們的確隨時隨地在與他人進行著比較,而這往往帶來了否定的結果。在某些情況下,我們與那些更能幹或更有成就的人進行比較,一旦我們無法企及他們的成就,這樣的比較可能會適得其反。在另一些情況下,往往是出於維護自尊的無意識目的,我們拿自己與那些不那麼成功的人進行比較——所謂“下行比較”,這對個人發展來說顯然不是件好事情。

忠告:更好的辦法是,反思錯誤,同時評估過往經歷是如何帶來個人提高的,追求真正的進步機會。

誤區三:成功人士往往是“一招鮮,吃遍天”

現實情況:儘管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投手R.A. Dickey 2012年贏得了最佳投手“賽揚獎(Cy Young)”,部分得益於他出神入化的“蝴蝶球”——這一招很難學會,而一旦投好了,對手基本上就無解了。其實他同時也在不斷練習更多傳統技術,並且都練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特別是到了他這個水平,在他眼裡“蝴蝶球”只是其眾多球技中的一種罷了。他的成功靠的不是某個獨門絕技,而是投球、速度、旋轉等,憑藉這套組合式兵器,他得以秒殺對手球隊的擊球手。

忠告:對你或其他任何人來說,個人提高不只有一種方式。單一宏大戰略很少發揮作用,因為它們無法解釋前進道路上突然出現的緊急狀況。

適應性與計劃性同等重要。要改變戰術就別猶豫,只要你考慮周全了,這還能增加你對自己所選道路的主人翁意識。

誤區4:個人提高來自對最具挑戰性目標的始終追求

現實情況:有證據表明,設定並追求目標實際上可能會阻礙個人提高。芝加哥大學的教授在一項研究中讓受試者用簡單方式自我提高:去健身房或用牙線剔牙。研究者發現,儘管設定目標增加了這些受試者對某些事的思考時間,事實上卻減少了他們在做這些事時所投入的時間。

忠告:把目標規劃和執行區別開來吧。首先,好好想想你的終極目標,比如說“我想提高我的高爾夫揮杆動作”,或者“今年我想把銷售業績提高20%。”然而一旦開始執行,你應當專注於對這項活動本身來說有益和有趣的東西,而不要強調結果。舉例來說,提醒你自己有多愛玩兒高爾夫或與顧客交談,而不要去琢磨目標有多困難。

彪悍的人生該如何打造?小心這四個認識誤區拖你後腿

本文編譯自《哈佛商業評論》。


更多精彩內容,請訂閱或關注我們的同名各自媒體賬號,與我們互動。

放牛班的秘密花園

聚焦創業創新、青少年成長、創新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