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美方指責中方盜竊智慧財產權?剛剛,外交部的回答亮了!

聚焦|美方指責中方盜竊知識產權?剛剛,外交部的回答亮了!

近幾個月來,美方不斷指責中方盜竊知識產權,卻從來拿不出有力證據。事實勝於雄辯。據統計,中國創新企業數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中國通過《專利合作條約》途徑提交的專利申請受理量僅次於美國,居全球第二位。2017年12月,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佈的《世界知識產權指標》報告顯示,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的發明專利申請量超過130萬件,連續7年居世界首位,超過了美國、日本、韓國以及歐洲專利局的總和。中國有望在未來3年內成為全球第一大國際專利申請國。這些都表明,中國已經成為一個自主創造知識產權的大國。同時,去年中國對外支付的知識產權使用費已經達到了286億美元,逆差超過200億美元。其中,支付美國的知識產權使用費同比增長了14%。這些數字和事實從一個側面有力回擊了美方所謂中國盜竊知識產權的無端指責,說明中國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態度是認真的,行動是有效的。

根據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最新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中國首次進入全球最具創新能力的20個經濟體之列,是唯一進入前20強的中等收入國家。從投入看,中國對人力資本和研發投入的絕對值排名全球第二;從產出看,中國是專利申請最多、科技出版物最多以及科技工作者和研發人員數量最多的國家。中國正在逐步成為全球創新和品牌方面的一個引領者。

我還想再次強調,創新和知識產權絕非美國的獨家“專利”,應用知識產權、推動經濟社會進步也不是美國獨享的權利。創新和知識產權應該服務於全人類的進步與福祉,而不應淪為美國打壓別國發展、維護一己私利的工具。

7月12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也對此問題發表了談話,高峰表示:

對於美國所謂的“強制技術轉讓”、“盜竊知識產權”的指責罔顧歷史事實,令人完全不能接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低成本勞動力與國際資本、技術相結合,促進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推動了世界經濟的繁榮,也為外國企業創造了豐厚的回報,這種合作完全是建立在商業契約基礎之上的中外企業的自願行為。

經過這麼多年、在華外資企業獲得巨大收益之後,指責中國強制技術轉讓、盜竊知識產權,這不僅是對中國改革開放和歷史事實的歪曲,也是對商業信用的破壞,根本違背了契約精神。我們認為,這種做法非常危險,將會動搖市場經濟和自由企業的制度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