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巴錫率部東歸祖國後,留在俄羅斯的土爾扈特部是什麼命運?

大東北的小豆包


他們最後變成了今天俄羅斯的卡爾梅克人,命運是非常慘的。

因為準噶爾蒙古的崛起和部族人口增長,草原不夠使用,土爾扈特部西遷到了今天的伏爾加河流域,但是沙俄很快在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帶領下控制了這塊區域。

這位女沙皇好大喜功、窮兵黷武,不斷對外發動侵略戰爭,英勇善戰的蒙古騎兵就成了她最好的先鋒,也可以說是炮灰。

土爾扈特部王公對替俄國打仗這事應該是有怨言,但也可以忍受的,畢竟打勝了也是有好處的。不過他們忍不了的是俄國強行任命部族首領,又加之渥巴錫聽說清朝把準噶爾滅了,渥巴錫認為他東歸既能脫離俄國的控制,又能繼承準噶爾的草原。

渥巴錫汗召開秘密會議說:如果不反抗,不脫離俄國,他們將淪為奴隸種族。當時的計劃是等到冬天上凍,讓對岸的部族越過伏爾加河,大家一起回家。

因為叛徒的出賣,渥巴錫不得不將計劃提前,對岸的部族就被迫留在了俄國。這部分人承受了俄國對渥巴錫的所有怒氣。卡爾梅克汗國被隨取消後,他們被納入俄國的殖民統治之下。

俄國每次出征都從他們這裡大量徵兵,致使他們人口始終無法增長。為了防止再有東歸的現象出現,葉卡捷琳娜轉而用宗教控制他們,說沙皇是佛爺轉世,自己是佛教中的白度母等等,還強迫他們使用俄語等等。

總之殖民地的一切悲慘都在他們身上上演,但除了少部分人皈依了東正教外,大部分卡爾梅克人還是堅持了自己的民族信仰,為歐洲保留了最後一支純正的蒙古民族。

沙俄對卡爾梅克人的高壓一直持續到十月革命,因為不堪忍受壓迫,卡爾梅克人果斷加入紅軍,從此翻身做了主人。


史料不輯


1771年正月,位於沙俄伏爾加河南岸的蒙古土爾扈特部在首領渥巴錫汗的帶領下,開始了東歸故土的偉大“長征”,等到他們回到中國伊犁時,出發時的十七萬人,只剩下了七八萬人,一路整整損失了十來萬人。乾隆帝親切會見了渥巴錫,後來派員四處考察水草豐美之地,最終使他們得到了較為“妥善”的分拆安置。

當年冬天適逢暖冬,伏爾加河久不結冰,本來已經說好隨從渥巴錫一同迴歸的伏爾加河左岸的土爾扈特部和其他兩個蒙古部族,沒有得到右岸部落啟程的消息,等到得知以後就晚了,沙俄已經派兵阻斷了他們迴歸之路。

留下來的土爾扈特部和其他兩個蒙古部族(被統稱為卡爾梅克人)被沙俄取消了原有“汗”位,但是他們也趁機進行了小規模的東歸運動,在普加喬夫農民起義時還聯合起義者的隊伍,共同反抗沙俄,起義失敗後自然也受到了打擊,沙俄收緊了對卡爾梅克地區的控制。

這一境遇直到十月革命後,卡爾梅克人加入了布爾什維克的陣營後才得以改觀,為了報答卡爾梅克騎兵團在蘇維埃革命中的貢獻,蘇聯批准成立了卡爾梅克共和國,卡爾梅克人的民族地位得到了鞏固和發展。

好景不長,卡爾梅克人的天性就不太服管,後來蘇聯的民族政策也有倒退,也激起了卡爾梅克人的反抗,這種反抗在德國入侵蘇聯後變的公開化,很多卡爾梅克人就此加入了德國的陣營,向蘇聯境內的很多少數民族一樣,開始倒戈回擊蘇聯。

二戰結束後,儘管在衛國戰爭時期也有同樣為數不少的卡爾梅克人參與了衛國戰爭,併為之流盡了鮮血,但蘇聯還是搞了一刀切,撤銷了卡爾梅克共和國,並把卡爾梅克人強制遷移到西伯利亞等地,毫無疑問,整個過程也是十分悲慘。

1958年,在卡爾梅克人不停的抗爭下,蘇聯為卡爾梅克人平反,卡爾梅克人得以重返伏爾加河流域的家園,卡爾梅克共和國得以重新恢復,直到今天。

當年參加德國陣營的卡爾梅克戰士們很多不敢回到蘇聯,後來,瑞典和美國分別安置了幾千人,他們的後裔目前在瑞典和美國加州都生活的還不錯,絕大部分都把藏傳佛教的信仰保留了下來,沒有受到所在國的干涉。還有零散的人員流向了土耳其、南斯拉夫、保加利亞、捷克、斯洛伐克、德國、馬來西亞、印度等國家。

當然,在中國,目前也有幾十萬人的土爾扈特部後裔生活在內蒙、新疆等地,在民族團結的大背景下,他們也享受著幸福安定的生活。


歷來現實


留在俄羅斯境內的土爾扈特人有過什麼樣的經歷?他們的經歷還確實比較曲折,值得好好說說。

土爾扈特的西遷與東歸

土爾扈特部的祖先曾經是成吉思汗鐵木真的近衛軍,而土爾扈特這個部族名字的意思就是“近衛軍”的意思。土爾扈特部在明末生活在今天新疆西北部和哈薩克斯坦地區,但因為和當時不斷崛起的準噶爾部交惡,大部土爾扈特被迫西遷到伏爾加河流域,建立了自己的汗國。

20世紀初的傳統土爾扈特馬隊

此時恰逢俄羅斯崛起之時,正在和伏爾加流域以及高加索附近的各個突厥化蒙古汗國進行戰爭。而這些蒙古汗國是信仰伊斯蘭教的,因此跟信仰藏傳佛教的土爾扈特汗國也互相敵視。因此在俄羅斯征服突厥化蒙古汗國過程中,得到了土爾扈特汗國的全力配合,最終成功征服之後,土爾扈特也併入俄羅斯帝國,並得到了優待。

但後來俄羅斯人卻開始強迫土爾扈特人放棄藏傳佛教,改信基督教,並越來越多地插入土爾扈特人的內部事物,還讓哥薩克人遷居到土爾扈特部生活的區域,和土爾扈特人爭奪牧場。此外俄羅斯在和奧斯曼帝國漫長的戰爭中,大量徵調土爾扈特人去作戰,導致土爾扈特人傷亡慘重。當時的土爾扈特大汗渥巴錫感覺無法忍受,因此決定東歸。

沒能東歸的土爾扈特人

但當時土爾扈特人生活在伏爾加河兩岸,渥巴錫原計劃在伏爾加河結冰之後,兩岸土爾扈特人一同行動,共同東歸。但其計劃被俄羅斯人提前發現,因此渥巴錫決定提前行動,只帶東岸的部眾東歸,而西岸的部眾則沒能與其一同出發,被留在了俄羅斯境內。

傳統的土爾扈特蒙古包

這些沒有東歸的土爾扈特人則繼續受到俄羅斯人的欺壓,期間他們曾一度加入哥薩克人普加喬夫發動的農奴大起義,反抗沙俄女皇葉卡捷琳娜的統治。但在這次起義被鎮壓之後,葉卡捷琳娜為了報復土爾扈特人,將其對周邊蒙古部眾的領導權剝奪,轉移到杜爾伯特部。後來土爾扈特部和杜爾伯特部等部族一同融合成了俄羅斯境內的卡爾梅克人。

(18世紀俄羅斯油畫裡的卡爾梅克少女

在十月革命之後,許多卡爾梅克人又加入了白軍,和布爾什維克領導的紅軍作戰,許多被徵入紅軍的卡爾梅克人也在後來背叛並加入了白軍,這導致卡爾梅克人在蘇聯建立之後仍然處在了比較不利的境地。而白軍中的一些卡爾梅克人則在內戰失敗之後途經土耳其移民到了英法等國。1935年,卡爾梅克人在蘇聯境內獲得自治地位。

後來在二戰期間,許多卡爾梅克人又和入侵的德軍合作,並加入德軍之中。這招致了蘇聯政府的嚴厲懲罰,將原本居住在伏爾加河流域的卡爾梅克人舉族遷移到了中亞和西伯利亞地區,直到二戰結束之後才准許其迴歸伏爾加河故地。而那些加入德軍的卡爾梅克人則大多被調往西線與美英軍隊作戰,後來都投降美軍。戰後一部分人移民美國,使美國也形成了人數不多的卡爾梅克人社區。

卡爾梅克共和國的位置

戰後迴歸故地的卡爾梅克人重建了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現在是俄羅斯的85個聯邦主體之一,同時也是歐洲唯一一個佛教徒佔據人口主體的地區。


桃花石雜談



這裡就有一個問題,為什麼土爾扈特部不舉足搬遷,而是要留一部分族眾在哪裡?如果說人多行動不便,顯然不成立,因為歸國的土爾扈特人。

據後來的統計口徑,啟程將近17萬人,而最終勝利來到中國的僅剩7萬人,剩下的10萬人,要麼被惡劣的自然條件奪取了生命,要麼就是在抵抗沙俄哥薩克騎兵的過程中戰死了。

因此,從土爾扈特部的遷移規模上來說,並不存在人多人少的問題,其實這跟土爾扈特人當時在沙俄伏爾加河的分佈特點密切相關。土爾扈特人大約在明末的1628年遷居到水草豐美的伏爾加河流域,並開始在此定居,遊牧為生。


很快沙俄勢力發展到這一帶,剛過了幾年安穩日子的土爾扈特部重新面臨著威脅,導致人口迅速減少,有滅族的危險,經過了一百多年的反抗之後,於1771年舉族回遷。

但是,回遷的時候是夏季,南北走向的伏爾加河,將土爾扈特部分為東西兩部分,兩岸大規模的人員往來主要是在冬季時河面結冰進行。

已經起義的土爾扈特部並沒有太多的停留時間,如果貽誤時機,哥薩克騎兵完成合圍,屠族的慘案很可能發生。而且伏爾加河西岸的族眾人數並不多,約有二萬餘,4700個帳篷的人口。

等東岸的土爾扈特人成功遷走後,西岸的土爾扈特人自然落不著好,遭到沙皇俄國的報復性措施,不過經過長久的反抗。


西岸的土爾扈特人逐漸在沙皇俄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俄羅斯西北部穩住陣腳,成為俄羅斯聯邦的自治共和國――卡里梅克共和國。

目前人口30多萬,是歐洲唯一的信仰藏傳佛教國家。


歷史三日談


所謂“東歸英雄”,是蒙古西侵期間就在當地的蒙古部落。像南宋被蒙古滅亡後漢人淪為奴隸一樣,當地各民族也淪為蒙古奴隸。由於兇殘、血腥統治,蒙古人變成了當地各民族的公敵,逐步由統治者淪為被統治者,進而淪為清算和復仇對象,甚至有的蒙古人被作為奴隸賣到了北非和歐洲。如此這般,蒙古人在當地實在混不下去了,多次懇求中國收容他們。清政府考慮到用蒙古人制約漢人的需要,決定把部分無路可逃的蒙古人安置在了準格爾被滅後留下的巴音布魯克草原。這就是蒙古人吹噓的”東歸英雄”。這些被中國收容的蒙古人,原本是應該感恩的,可是我們看到,他們毫無感恩之心,甚至狼子野心暴露無遺。


僅史最酒21125


土爾扈特部是漠西蒙古的一支,明末清初遷徙到伏爾加河下游,建立了汗國。康熙時期,該部和清朝還有往來,但隨著沙俄的迅速崛起,土爾扈特部淪為沙俄的附庸,領地被蠶食,部眾受到奴役,還要為沙俄當炮灰,日子過得非常悽慘。

1771年1月,繼任汗位的渥巴錫決定改變部族的命運,他想率領部眾東歸,擺脫沙俄的壓迫,回到曾經的故鄉。由於消息洩露和伏爾加河未能封凍,留在西岸2萬多人沒有成行,渥巴錫率領17萬人踏上了東歸的行程。

渥巴錫回家的路異常艱難,除了要應對惡劣的自然氣候,渥巴錫還要面對親俄哥薩克人的進攻。1771年4月,渥巴錫衝破重重圍堵終於達到伊犁地區,而此時他的部眾只剩下不到6萬人,近10萬人倒在了回家的路上。東歸的土爾扈特部受到清朝的熱情款待,乾隆皇帝把他們分為兩部安置在天山南北,過上了平靜富足的生活。

但留下來的2萬多人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俄國人把所有的怨氣都撒在了他們身上。

沙俄人取消了土爾扈特汗國,降低了他們的地位,把他們稱作“卡爾梅克”人(俄語“留下來的人”之意),派出大批警察對他們進行嚴密監控。十月革命時,卡爾梅克人組建騎兵團,參加了紅色革命,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浴血奮戰,贏得了尊重。1920年,卡爾梅克建立自治州,1935年又升為卡爾梅克共和國,這是卡爾梅克人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

但在蘇俄集體化農莊的運動中,卡爾梅克人因拒絕交出馬匹充公,受到殘酷鎮壓。二戰時,蘇聯節節敗退,卡爾梅克被德軍佔領,德軍強迫卡爾梅克人對抗蘇聯。1943年,蘇聯又奪回了這裡,但卡爾梅克人被扣上了奸細、叛國的罪名,共和國被取消,許多人被槍殺或者流放到西伯利亞。卡爾梅克人不甘忍受冤屈,他們經過長期的走訪、上告終於在15年後獲得平反。1958年,絕大多數被流放、關押的卡爾梅克人回到了故鄉,並重新恢復了自治共和國地位。蘇聯解體後,卡爾梅克成為俄羅斯聯邦內的共和國。

現在的卡爾梅克共和國,面積76,100平方公里,人口30多萬。首府埃利斯塔,被稱為國際象棋之城。經過數百年的滄桑鉅變,卡爾梅克人至今還保留著傳統生活習俗,保留著佛教信仰,說著祖先流傳下來的衛拉特方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