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未來「腦科學實驗室」成立,腦科學與AI賦能教育

人工智能撲面而來,人類將何去何從?1月25日,在好未來主辦的“賦能教育極'智'未來——“AI+教育”學術交流會上,好未來正式宣佈成立國內教培行業首家“腦科學實驗室”,通過腦科學推動“科技+教育”的學術研究和產品落地,踐行“科技推動教育進步”的企業使命。

在會議上,教育部科技司舒華表示,隨著腦科學等前沿科技的飛速發展,教育界和產業界將迎來更大的融合空間,也將為教育產業帶來更多機遇和挑戰。在未來,信息技術將對教育帶來革命性影響,教育科學的基礎研究和交叉融合,將助力加速教育信息化進程,並用教育信息化不斷推動教育現代化發展。

好未來CTO黃琰、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系教授James A. Landay、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周新林、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北京研發中心負責人聶再清等嘉賓齊聚一堂,從腦科學、人工智能等領域探討科技賦能教育的全新趨勢和未來方向。

當前,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超過人類自我認知的速度。為此,世界各國紛紛將腦智規律的研究上升至國家戰略高度,歐盟、美國已經先後啟動“人類腦計劃”、“腦科學研究計劃”等大型科研項目。我國也將啟動“中國腦計劃”等一系列重大腦科學項目研究。在交流會上,好未來CTO黃琰表示,教育的本質是對大腦的培育,好未來作為一家持續探索未來人類學習方式的公司,“希望通過腦科學研究及反饋,幫助學生匹配個性化學習內容、動態調整大腦學習狀態,將教學藝術發展為教學科學,實現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和腦科學的協同配合,讓科技服務於人,讓下一代更加適應未來社會。”

好未來“腦科學實驗室”成立,腦科學與AI賦能教育

好未來首席技術官 黃琰

據介紹,好未來成立腦科學實驗室,希望基於學生的大量學習數據,探索學生的學習動因。同時,通過成立“腦科學實驗室”,好未來也將與各大高校聯手,逐步推動腦科學領域的課題研究,助推教育釋放出更大的勢能。目前,好未來有4000名技術、產品和教學研發人員,未來三年內,這一數字將超過1萬人,其中包括500人規模的AI和腦科學研發團隊。同時,好未來還將在全球範圍內建立由頂級科學家和優秀研究院支持的6所聯合實驗室,並將在2018年成立海外研發中心,共同助力“科技+教育”進步。

好未來“腦科學實驗室”成立,腦科學與AI賦能教育

好未來腦科學實驗室成立

作為國際知名腦科學專家及好未來腦科學實驗室負責人,楊瀅告訴記者,腦科學教育將成為重要的細分領域,各種商業模式和前沿課題正在誕生。據瞭解,好未來腦科學實驗室將重點從三方面進行研究:利用腦功能的客觀監測,加強課堂診斷、觀察,為追蹤長期有效的人腦“學習歷程”打下堅實基礎;研究更有針對性、更準確的學習能力評價系統;同時在科學指導下,設計出相應的產品,激發大腦的最好學習狀態。

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周新林教授分析了腦科學如何與教育融合,從而讓大腦更加聰明。周新林希望通過語義加工以及語音加工等前沿科技,讓孩子在提升計算能力的同時,獲得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在交流會的“腦科學圓桌論壇”環節,眾多高校專家學者也表示,神經學、腦接口等前沿腦科學科技,未來也將在教育領域得到深入應用。

好未來“腦科學實驗室”成立,腦科學與AI賦能教育

斯坦福大學教授James A. Landay及好未來海外首席顧問陳丁鴻與會場進行越洋連線

當天,好未來還宣佈與斯坦福大學達成戰略合作,共同通過推進AI研究打造更高效的教育模式,激發全球教育生態潛力。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AI+教育”已經成為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將擴大優質教育的覆蓋面,讓更多的學生共享優質教育。同時,“科技創新”已逐漸成為未來教育的核心驅動力。國內外教育科技企業巨頭順應浪潮,積極謀求“教育+科技”的跨界融合與創新發展。

本次交流會引發了腦科學、AI在教育領域的熱議。腦科學、AI與教育的結合,不僅吸引了好未來等民辦教育企業入局,同時也是中國各高校、腦科學專家的重要研究方向。未來,教育產業鏈各方也必將不斷推動先進科技與教育的融合,共同助力中國教育邁入創新、開放、融合的全新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