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那時候的人都知道統一語言了!

震撼!那時候的人都知道統一語言了!​​最早的普通話稱為“雅音”,一聽這麼高端、大氣的名字,就知道肯定是每天閒來無事、飲酒論道的貴族雅士們發明出來的。


震撼!那時候的人都知道統一語言了!​​ 據說早在先秦時,從山東的齊國到西北的秦國,各諸侯國的貴族都要學習這種貴族之間專用的交流語言“雅音”。​隨著秦統一中原,推行“書同文”將小篆作為標準字體,各地雖然還說著不同方言,但卻書寫著同樣的文字,中華文化在文字傳承方面也算是穩定下來了。

震撼!那時候的人都知道統一語言了!​那作為當時的“普通話”,雅音是以什麼方言為基礎,這個雅音到底是個什麼“音”? 據《辭海·雅言》記載,最早的雅音屬上古音系,現今已沒有完整的方言可以對應,所以,我們的先人最早說的什麼話,誰都不知道…… 資料記載,自五胡亂華、衣冠南渡以後,原來的中原雅音南移,中國官方語言逐漸分為南北兩支。明朝滅元,定都南京,“壹以中原雅音為正”,所以南京話成了當時的標準語音。據考證,明代以及清代中葉之前中國的官方標準語均以南京官話為主流。也就是說,我們平時看的古裝劇,大臣們一本正經齊聲喊著“吾皇萬歲萬萬歲”時說的都是:南京話!

震撼!那時候的人都知道統一語言了!​​元明清以來,北京就成了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各地赴京應考、做官、經商的人越來越多,天長日久,他們也學會了這種南京口音的“普通話”,不過當時只能在官場使用,所以那時候的普通話也稱為“官話”,依然沒有廣泛推廣。 而現代意義上的普通話,是清朝末年“切音字運動”的積極分子朱文熊提出的。他在1926年寫了一本叫《江蘇新字母》的書,把漢語分成三類,其中之一就是普通話,並且註明:普通話是“各省通用之話”。 後來,會說官話的人越來越多,稱為“官話”就不那麼合適了,於是那時候的普通話又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國語。不過“國語”這個名稱當時爭議很大,包括瞿秋白在內的很多人都反對過。解放後,政府非常關心漢字改革工作,不僅使“普通話”有了嚴格的內涵與規範,而且把推廣普通話作為文字改革的一項任務。 古代的交流方式從雅音到官話最後到普通話,經過了很長的路。然而在現代的交流當中,很大情況下還是沿襲了古代的交流方式。 現代漢語對普通話的語音定義為:“以北京語音為基礎音,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其中,承德市灤平縣是全國普通話標準音採集地。 而坊間一直流傳著一個說法,民國初期粵語僅以一票之差落選了當時作為普通話的“國語”。此外,作家王蒙還提出了另外兩種說法,在洛陽和陝西當地都分別流傳著:洛陽話以及陝西話當年也是僅差一票就成了全國通用的普通話。 無論真假,方言在不同時期都擔當著文化傳承的重要作用,演變到今天,漢語方言總體上可以分為八大類別:官話方言、吳方言、客家方言、粵方言、閩方言、贛方言、湘方言、晉語。 根據方言的特點和發展歷史,影響最廣泛的應屬官話方言,官話方言的使用人口占到了漢族總人口的73%,像我們平時在影視作品中接觸最多的東北話、陝西話、河南話,山東話……都是屬於官話方言中又按照地域所劃分的不同支系,比如上面提到的東北話就屬於東北官話區,包括黑、吉、遼大部分地區和內蒙古東部、河北省東北部,這些不同支系中又可以分為吉沈片、哈阜片、黑松片,每片又可分為若干小片……不過官話方言的劃分雖然詳細又有很多分支,人們對不同地區的方言理解起來並不苦難,基本都是語音的變化。 而吳方言、客家話、粵方言、閩方言、贛方言、湘方言、晉語這幾種對於其他地域的人來說就是略像“不同語種”的語言了,這幾種方言的基礎都是以時代更久遠的古漢語以及中古漢語為基礎,相對現代漢語保留了大量的古音調,更像是先秦時代的雅音,比如孔子是用粵語講論語,嬴政講著閩南語登基!

震撼!那時候的人都知道統一語言了!​ 大家怎麼看待呢?歡迎踴躍評論!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