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910051
這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首先,如果是小規模的武裝衝突或邊界摩擦,那麼巴基斯坦雖然贏的可能性較小,但還能與印度有一拼。印巴分治幾十年來,除了三次大規模戰爭,印巴發生過無數次小規模的邊界摩擦。摩擦發生後,印度和巴基斯坦均宣稱自己取得了勝利,實際情況不得而知。但鑑於印度綜合國力特別是軍事實力,包括裝備水平都明顯強於巴基斯坦,因此可以想象,印度佔上風的時候可能會多一點,但巴基斯坦肯定也有還手之力。
其次,如果大規模的常規戰爭,可能印度要佔優勢。如印巴兩國分治後發生的三次印巴戰爭,包括1947年的第一次印巴戰爭,1965年的第二次戰爭,1971年的第三次戰爭。從結果看,第一次印巴戰爭,印度奪取了五分之三的克什米爾地區,且大都為富饒人多的地區,巴基斯坦佔據了五分之二的地區,可以說印度佔據了優勢。下圖為克什米爾形勢圖
第二次印巴戰爭,從戰爭進程及結局看,可以說印巴勢均力敵。第三次印巴戰爭,印度成功地肢解了巴基斯坦,可以說贏得了明顯勝利。回顧三次印巴戰爭,印度三局兩勝,應該說綜合戰爭實力要強於巴基斯坦。如今,印巴綜合國力差距在不斷拉大,巴基斯坦越來越難追趕,印度的軍事實力包括裝備水平都今非昔比。因此,如果未來兩國爆發第四次大規模常規戰爭,那麼印度取勝的可能性應該更大。
第三,作為兩個核國家,如果兩國的常規戰爭全面升級並失控,那麼兩國完全有可能走向核戰爭。如果印巴爆發核戰爭,那麼兩國恐怕會雙輸,沒有贏家。
西域都護
這個問題得看印度跟巴基斯坦打成什麼樣:其結果取決於戰爭的規模。一、首先來看看,兩者的軍事規模:印度的軍事規模排在世界第四位,而巴基斯坦受限於國力(主要還是經濟)其軍事規模連排名世界前十都不用想,兩者實力相差懸殊。常規力量上,陸、海、空三軍,巴基斯坦哪個也比不上印度,並且還不是差的一星半點。
兩個擁核國家就這麼鬥了多年
二、印度武器裝備都是世界上較為先進的:空軍有從俄羅斯購買的蘇27系列、蘇30戰鬥機,美國的F16戰鬥機其它還有許多三代、三代半戰機,還有與這些戰機配套的武器系統:導彈等。陸軍有大量的從俄羅斯買的T72、T90坦克,從西方購買的裝甲車。還有各種防空導彈、火炮、火箭炮等等。海軍方面,現有一艘航母在役,還有一艘國產的在建,為數不少的驅逐艦、護衛艦、常規潛艇等,還租了俄羅斯一艘攻擊型核潛艇——目前處於“趴窩”狀態。
兩國爭鬥的原因就是圖中深色部分:克什米爾地區,其歸屬問題
巴基斯坦相比印度,就差的多了:飛機比不過印度、艦艇更不用比、坦克等差的更遠。
這是打累了?簽訂停火協議。用不了多久,歇夠了再接著打
三、經濟發展、科技水平、土地面積、人口資源等戰爭潛力方面,印度也有著巴基斯坦無法相比的優勢。
綜合來看,在常規力量上,巴基斯坦根本就無法與印度相比。但是這兩個國家都是核武擁有國,重要的是雙方都在對方的核武的攻擊範圍內,並且兩者都沒有反導系統(儘管現在的反導系統的戰鬥力值得懷疑,但是至少是有了這麼一個東西),這就使得印度輕易不敢發動中、大規模的戰爭——一旦惹急了巴基斯坦,核武可不是那麼好消化的。也就是說:印度和巴基斯坦發生中、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幾本上不存在。
巴基斯坦的沙欣導彈
不考慮核武的情況下,若發生中、大型規模的戰爭,巴基斯坦肯定是要吃大虧的——印度的野心不僅僅是印度洋。
現實中,印巴衝突更多的是小規模的戰鬥。在這方面,巴基斯坦卻要強於印度,每次都是印度吃點小虧——巴基斯坦的士兵在個人的作戰素質、作戰意志方面要強於印度。
印度烈火-5洲際彈道導彈
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唯一的兩個擁核國家間發生戰爭的,世界上僅此一例,也可算是:奇葩。巴基斯坦採取的策略就是邊境上強勢:消滅印度的“妄想”,以免印度得寸進尺。
儒道之主
中國俗話說得好,"世事難料"。因為今天的巴基斯坦,再也不是剛剛獨立時,任印度″暴瘧的巴基斯坦。
這還要從"蒙巴頓方案"說起:
印巴分家時,以和平著稱的甘地聽到國大黨主席尼赫魯同意的消息後,情緒激動的說了一句名言,″砍掉腦袋,擺脫疼痛″!
印巴分家後,特別是牽扯到克什米爾問題時,巴基斯坦更擔心有朝一日印度將實現南亞次大陸的統一,從而摧毀巴基斯坦來之不易的獨立。而"蒙巴頓方案″恰恰是按宗教劃分自治區域,從而留下了語言,文化,和民族劃分混亂等問題。
印度肢解巴基斯坦後,一方獨大的印度依仗塊頭比巴基斯坦大的優勢,總想仗勢欺人,企圖通過"綜合實力"的競爭,達到拖垮巴基斯坦的目的。
然而,正如中國古話所說,"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由於地緣的因素,以及種族的原因,讓巴基斯坦獲得了史無前例的"戰略機遇"。特別是今天擁核的巴基斯坦,更不會感受到"孤單"。因為擁核的巴基斯坦,己經成為阿拉伯世界的核保障,如果巴基斯坦遭到印度的主動攻擊,或是被印度再一次肢解,不僅不符合大國鄰居的利益,也會危及到伊斯蘭世界的核心利益。因此說,如果巴基斯坦徹底的衰落,伊斯蘭世界也將會失去一個有力的戰略支撐點。
所以,只要巴基斯坦有事,不僅阿拉伯世界會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種族精神,就連沙特的死敵,伊朗也會出手支援巴基斯坦的!
所以,今天的印度,不要再對巴基斯坦有任何不切實際的戰略幻想與企圖。如果印度執著的一意孤行,只能換來被打臉的"惡果!
因此說",即使美國支持印度對巴基斯坦展開軍事攻擊,印度也不會有勝算的!"
相忘江湖71941665
明確的說,如果印度和巴基斯坦真打起來,在其他國家不插手的情況下,巴基斯坦不僅會吃虧,而且幾乎沒有勝算。不要說現在,以前巴基斯坦在印巴國力對比不那麼懸殊的情況下都沒打贏印度。
1971年11月-12月的印巴戰爭,印度直接將巴基斯坦打到解體,東巴基斯坦獨立成了今天的孟加拉國。時至今日,巴基斯坦仍然籠罩在印度龐大軍力的陰影之下。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得到佐證。眾所周知,核武器是現代戰爭中大國的殺手鐧,一般不到萬不得已是絕對不會使用的,而印巴兩國的核戰略就有很大區別。
印度提出的是“冷啟動”,即所謂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力求通過常規兵力的快速打擊避免戰爭上升到核戰爭階段。這也說明一點,印度根本就不在乎巴基斯坦手裡的核武器。(其實很主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印巴核技術落後,造不出大當量的核彈,而且巴基斯坦雖然擁有海陸空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但是總的核武器投送能力並不比朝鮮好)
而巴基斯坦的核戰略則是:一旦印巴開戰,就果斷使用核武器,一開始使用核武器打擊深入巴基斯坦國境的印軍,如果遏制不成功,就用核武器打擊印巴邊境上印軍的各個關鍵節點。若是仍然不成功,就用核武器打擊印度的大城市。
核武器都捨得往自己領土上扔了,巴基斯坦真的不怕印度嗎?
軍力上的差距還不算完,在地理上,巴基斯坦也處於絕對劣勢。巴基斯坦缺乏縱深,首都伊斯蘭堡幾乎貼著邊境線。
相比於領土大得多的印度,巴基斯坦在戰略上都沒有後退的餘地,印度無論是在人口還是面積上都佔優勢,在核武器面前顯然是巴基斯坦更加脆弱。如果真的爆發核戰爭,印度可定落不到好,但巴基斯坦顯然更慘。
當然了,這一切只是假設。畢竟巴基斯坦和印度都是戴著手銬的人,打不起來。
貞觀防務
首先按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兩個國家雖勢頭很猛,但是應該打不起來。這對死敵之間的矛盾衝突其實並沒有多複雜,主要矛盾就是像大家看到的那樣,持續半個多世紀的克什米爾地區歸屬問題,(當然深層次分析的話還有宗教、民族等也是重要因素)印巴就是圍繞這一領土問題不斷進行武裝交涉,雙方相互示威,頻頻挑釁試探,關係一度相當緊張。
尤其近幾年,在實控線附近朝對方開炮,小規模偷襲,已經成了兩國交涉的主要手段。但是從整體上看,印度還是偏向主動出擊,當然巴方也絕不示弱,立即回擊。只有當雙方都感到此舉無多大意思,又達不到自己的目的時,就簽訂停火協議,稍作休息,但是無數次簽訂的停火協議雙方都壓根就沒放在眼裡。真要說印巴全面動武並且沒有大國干預,這種情況也只能存在於設想當中,這種假設若成立,巴基斯坦會不會吃虧這就很明顯了。
兩國開戰,軍事是關鍵,我們來看一下印巴的軍事潛力能不能相互抗衡。先說印度,印度的海軍、空軍力量可以說能直接完勝巴基斯坦。而巴基斯坦在這方面的實力很弱,沒有外援的情況下根本沒有優勢可言。
儘管印度的陸軍實力不如其海、空,是它的硬傷,而巴基斯坦陸軍在和印度多年的摩擦中作戰能力更強,但是印度陸軍部隊數量還是遠超巴基斯坦,從而巴基斯坦唯一的優勢也可能會被削弱。
所以綜合來看,印巴的軍事實力存在很大差距,一旦戰爭打響,巴基斯坦肯定是損失最大的那一個。然而兩國都是擁核國家,巴基斯坦被逼急了,誰也吃不消。所以印度不會輕舉妄動,國際秩序也不會允許它這麼做。
迷彩先生-軍事科普和時評,用專業易懂的語言解讀最新軍事資訊,期待能夠在評論區和大家積極討論,歡迎大家關注和訂閱。
迷彩先生
觀點:如果印度和巴基斯坦打起來,巴基斯坦會吃虧,這是肯定的。理由如下。
印巴國情對比 巴基斯坦,人口數量 1.93億(2016年),國土面積88萬,GDP不到3000億美金,百分之95都是穆斯林人均GDP1400美金。國家是否強大有一句話叫“藏富於民”可是巴基斯坦多數人都在貧困線一下,人民連基本的生存都滿足不了,又怎麼談打仗了。巴鐵國內恐怖襲擊一直困擾著他,所以不可能安安心心的對外戰爭。 反觀印度人口快14億,GDP2萬億美金。實力一般的巴鐵從綜合國力上已經輸了。
我單獨把印巴的軍事能力拉出來比較一下
印巴軍事比較
我從海軍、空軍、陸軍以次為大家介紹。
海軍方面情況最差,印度目前有航母與核潛艇,另外各型潛艇14艘,驅逐艦8艘,護衛艦12艘,輕護24艘,兩棲登陸艦隻10艘。而巴海軍只有5艘潛艇與10艘各型護衛艦。
空軍,印度空軍有上千架飛機,其中146架三代半的蘇30MKI是骨幹,三代的米格29和幻影2000共一百架左右,剩下的是二代的;而巴軍有400多架作戰飛機,骨幹是三代的F16A/B和梟龍,主力是二代的殲7和幻影3/5。巴軍在尋求殲10之類三代半戰機時,印度已經在尋求四代的T50了。總的看,印軍質量上大概領先巴半代,而數量多一倍。
陸軍,印軍有900輛T90S、170輛阿瓊、2400多輛T72M1和550輛T55;巴軍有約2000輛相當不錯的哈立德、T80和85II,升級的59式II(含巴產版)有1200輛,另外老式的59、T54/55和輕型的69式也有2300輛。巴軍的陸航相當不錯,有四五百架直升機。 在這表面上尚可一觀的軍力對比背後,雙方的軍事潛力差距是巨大的。畢竟巴基斯坦的面積只有印度的四分之一,人口只有印度的七分之一,而更關鍵的是,經濟實力只有印度的大約十分之一左右!
歷史證據 巴基斯坦與印度歷史上戰爭無數,第二次印巴戰爭中沒有任何軍事、經濟援助的巴鐵被印度差點滅國,最後鄰居緊急出手,才挽回了局面。可見差距很大。 結論:如果不考慮外部因素巴鐵會吃虧!
但是我有一個疑惑,怎麼會問這麼一個不可能存在的問題。
印巴雖然衝突不斷但是都是局部小衝突,不會影響大的戰略平衡。大的衝突,甚至全面戰爭是不可能的。原因如下
一:印度和巴基斯坦都與美國有些千絲萬縷的關係,美軍甚至在巴基斯坦存在軍事基地,所以作為美國是不希望看見他們兩有全面的衝突的。
二:印度國內一團漿糊,不同宗教之間的戰爭,不同等級人種之間的矛盾衝突,北邊幫派的獨立。又有什麼底氣和巴基斯坦全面戰爭呢。
三:一旦全面衝突鄰居不會坐視不理,印度再怎麼著也得掂量。
四:兩個都是有核國家,難道要爆發核衝突?那是不可能的!核大戰不是他們兩個國家可以接受的,殺敵八百自損一千,不划算!
樹先生776
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其實一直在打仗。
他們到現在也沒有簽訂真正的和平條約,在克什米爾地區,印度與巴基斯坦在實際控制線附近,都安置了大量的軍隊,時不時的就能夠從新聞裡聽到巴基斯坦與印度發生了衝突,死傷人員若干的消息。
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都是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核武器數量,都有百枚之多。因此,在世界範圍內也只有這兩個國家是作為有核國家彼此敵對,爆發衝突,也是奇葩了。這說明兩個國家對戰爭的看法都是有限戰爭,更多用於政治目的,因為他們誰也打不死核戰。
印度與巴基斯坦兩個國家的戰爭潛力不可同日而語,從表面數據來看,印度的實力處於碾壓級別,真正常規的戰爭,巴基斯坦絕然不是印度的對手。
這種三次印巴戰爭的結果,就可以看出端倪。
三次印巴戰爭之後,巴基斯坦從一個國土近一百多萬平方公里,人口2.6億的最大的伊斯蘭國家被肢解成在的二流國家。
印度獨立後最大的戰略目標,就是把巴基斯坦擠出南亞次大陸,最好將巴基斯坦變成一個類似於阿富汗那樣的中亞國家。
所以巴基斯坦自建國以來,歷來以軍事為重,軍人政府佔據了巴基斯坦獨立來一半以上的時間,這就足以表明巴基斯坦面臨的國防壓力的嚴峻情形。所以,巴基斯坦面臨印度的戰略壓力,不得不在全世界尋找域外力量加以平衡。
巴基斯坦盡力維持著與美國、蘇聯(俄羅斯)外交關係,但是在1971年12月的第三次一印巴戰爭時,蘇聯為了擴展在南亞的勢力,支持印度的戰爭行為,巴基斯坦在戰爭中受到重創。美國(美國當時處於戰略收縮)都坐不下去了,美國施加了外交壓力。
印度鑑於已經達成了戰役目標和戰略任務,就借坡下驢。第三次印巴戰爭結束,巴基斯坦丟失了20%的土地和56%的人口,印度從此成為南亞最大的霸權國家。
由歷史上發生的戰爭結果可知,如果沒有域外勢力的影響,巴基斯坦跟印度打起來常規戰爭來,肯定會吃虧的。
即使兩個國家冒天下之大不韙,打起了核戰爭,兩敗俱傷之餘,也是巴基斯坦先倒下。因為巴基斯坦的人口密集區在旁遮普省和信德省,一旦發生核戰爭損失會更大。
巴基斯坦經濟不振,國家沒有財力實現軍備的升級開發,因此,印度軍隊無論在裝備質量和數量上都比巴基斯坦要強的多。巴基斯坦現在著重發展的是軍事拒止戰略,這是典型的防守型軍事戰略。
那麼為什麼巴基斯坦還要咄咄逼人的進攻印度呢?
第三次印巴戰爭之後,雖然巴基斯坦損失了很多,但同時巴基斯坦也戰略上收縮了防線,使得國家的軍事資源集中在西線,在局部地區可以形成一些優勢。而印度,國土伸進印度洋,在西北、北方、還有東北、東南,都面臨著陸地上的威脅,所以印度要有海軍、空軍、陸軍、山地軍等,就不能夠單獨應對巴基斯坦。
有這麼多敵人,難怪印度叫囂著要打贏2.5線戰爭,印度也清醒地意識到他的真實處境。但即使如此,巴基斯坦要以小吞大,攻滅印度,基本不可能。印度如果想並敵一向,集中全部國力,孤注一擲消滅巴基斯坦,也不可能。
何況,兩個國家都是有核國家。“國家不存在了,還要地球做什麼”的思想,也難保不出現在南亞。
所以,巴基斯坦和印度的衝突還會繼續存在,彼此都不會妥協退讓。誰能在衝突中多佔幾個哨所,誰就能在接下來談判的過程中佔有優勢。
只是這樣的談判,純粹出於政治的目的,比如轉移國內視線、轉嫁國內矛盾等。
至於說吃虧不吃虧,在國際上,但凡不是特別過分的要求,都靠實力說話。如果要求過分了,那麼就不僅僅是兩個國家的事了,因為已經打破了平衡了,必然要引起域外大國的干預,以達到再一次讓各方都滿意的平衡。
而知而行
(巴基斯坦與印度儀仗兵)
印度和巴基斯坦軍事實力差距巨大,雖然巴基斯坦有著“伊斯蘭之劍”的美譽,但是,國力和軍事裝備的巨大差距是客觀存在並且難以彌補的。
巴軍與印軍裝備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處於絕對的劣勢,而且是呈越來越大的趨勢。歸根到底,就是兩國綜合國力的懸殊造成的。
在軍事裝備領域,印度的優勢很明顯:
(印度加爾各答級驅逐艦)
海軍方面,印度目前擁有航母和核潛艇,另外各型潛艇14艘,驅逐艦8艘,護衛艦12艘,輕護24艘,兩棲登陸艦隻10艘。而巴海軍只有5艘潛艇與10艘各型護衛艦。
空軍方面,印度空軍有上千架飛機,其中近200架三代半的蘇30MKI是骨幹,三代的米格29和幻影2000共100架左右,剩下的是二代的;而巴軍有400多架作戰飛機,骨幹是三代的F16A/B和梟龍,主力是二代的殲7和幻影3/5。貌似尚可一戰,但未來前景不樂觀,在巴軍在尋求殲10之類三代半戰機時,印度已經在尋求四代的T50了。總的看,印軍質量上領先巴半代,而數量多一倍。
陸軍方面,印軍有900輛T90S、170輛阿瓊、2400多輛T72M1和550輛T55;巴軍有約2000輛相當不錯的哈立德、T80和85II,升級的59式II(含巴產版)有1200輛,另外老式的59、T54/55和輕型的69式也有2300輛。巴軍的陸軍航空部隊擁有相當可觀的力量,有四五百架直升機,比印度多一倍,不容小覷。
但是不能忽視的一點是,雙方都有一定數量的核彈頭,並且都在彼此的射程範圍之內,但是,猶於巴基斯坦處於劣勢的常規軍力和核武力,巴基斯坦的常規軍事部署是被動防禦型的,但是它的核武力卻是咄咄逼人的戰略進攻型的。這是非常有趣的一點。
(巴基斯坦空軍梟龍戰機)
在這表面上尚可一戰的軍力對比背後,雙方的軍事潛力差距是巨大的。因為巴基斯坦的面積只有印度的25%,人口只有印度的15%左右,而更關鍵的是,經濟實力只有印度的大約10%左右,這直接導致印度擁有更大的戰略縱深,更大的發展潛力,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差距會更加明顯。
而在“伊斯蘭之劍”的美譽下,巴方的陸海軍的戰鬥力非常疲軟,在印巴戰爭中,曾經有過印軍依靠一個薄弱的反坦克陣地和十分有限的人數擊敗了巴軍一個整編坦克團,這在我們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並且,通過兩國在邊界長期摩擦衝突的戰果來看,印軍的交換比明顯是強於巴軍的,這說明巴陸軍的作戰意志,和作戰方法有很大的問題,即使是較為先進的哈立德(vt1)和T—80坦克也無法彌補這一差距,並且因為狹長的國土無限放大這一缺點。而海軍方面,巴基斯坦拜託中國幫忙設計新型隱身導彈艇,購買中國艦艇或通過中國技術轉讓建造輕型護衛艦,以及引進直9艦載直升機和C802艦載反艦導彈,已經有了在近海同印軍一戰的能力。在空軍方面,巴基斯坦在冷戰時獲得了美國的幫助,在冷戰後又得到了中國的大力扶持,巴基斯坦可以自行建造中國的梟龍戰機,購買了先進的中國預警機,也引入了便宜可靠的霹靂系列空空導彈,再加上巴空軍精湛的技術和先進的戰法,完全可以勝任國土防空這一重任。
在國際盟友方面,巴基斯坦作為我國全方面的戰略合作伙伴和準盟友的地位,如果印巴發生戰爭,我國必定不會視而不見,而印度呢,俄羅斯愈加衰落,已經沒有能力支持印度同時和一個世界強國和一個地區強國開戰,所以,印巴開戰,巴基斯坦不會有任何實際損失。
軍情解析
巴基斯坦當然沒有能力入侵印度本土了。但如果是印度入侵巴基斯坦,要讓巴基斯坦吃虧,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的。
核大戰是雙方都吃虧的事,就不用分析了,我們只考慮常規戰。
裝備與人員上,印度在海、陸、空三軍都全面佔優;領土、資源與戰略縱深上,巴基斯坦也全面遜色。
因此兩國一開仗,巴基斯坦就會輸?分析起來,基本上都是這麼認為的。
但說句實話,這些說法完全是紙上談兵,完全缺乏基本軍事常識。
軍事常識不是僅限於分析這些,按照《孫子兵法》來講,得綜合分析一下“天、地、將、法、道”五事。這一套到什麼時候都管用。不能深刻理解,具體分析的話;學再多裝備知識,也等於是門外漢一個。
印巴如果再發生戰爭,誰入侵誰被侵,角色不一樣,這“天、地、將、法、道”的實際情況就會完全不同,勝負就大有可能是180度倒轉的。
我們只能確定地說,以目前巴基斯坦與印度的實力對比,沒有入侵印度本土的本錢。
但是倒過來印度入侵巴基斯坦,若論必贏的實力,其實也是不存在的。
巴基斯坦的常規力量,進攻印度的能力的確沒有,但防禦的實力綽綽有餘!
要是印度有絕對優勢,克什米爾的實控線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事實上,兩國從建國起,印度論紙面實力一直都佔優。但真正打起仗來,就不是完全按照紙面計算的來進行了:
- 第一次印巴戰爭,結果印度佔了3/5的克什米爾,巴基斯坦佔了2/5的克什米爾。
- 第二次印巴戰爭,結果印度實際上是打輸了。巴軍不僅在南部擊退了攻入巴基斯坦國境的印軍,而且乘勢推進印度國境內6千米,共佔領了約1200平方千米的印度國土。此外,巴軍空軍還打了大勝仗。最後逼得印度只能求和。
- 第三次印巴戰爭,導致東巴脫離巴基斯坦,成立孟加拉國。孟加拉與巴基斯坦本就國土不相連,這是先天的缺陷,本就無可奈何。
三次印巴戰爭,其實都是印度咄咄逼人的主動發起侵略。
為什麼這樣?當然是因為印度自覺綜合實力遠強於巴基斯坦。雖然如此,實際打下來,印度並沒有體現出特別的優勢。
而目前兩軍都在往現代化進步,都是世界上排名在前列的軍事強國。
根本態勢對比其實沒有變化。這也是在克什米爾地區,雙方能始終維持平衡,鬥而難破的局面的原因。印度在克什米爾地區,根本沒有繼續侵吞巴基斯坦的能力,這是因為地形複雜,而且在克什米爾地區印度也不得人心,因此雙方都只能維持實控線。
我們看看如下大致的地形圖:
很顯然,印巴雙方接壤的地方,有近2/3之多在“印度大沙漠”上,這對雙方來講其實都是天然的戰略緩衝。
然而對進攻方來說,這是非常不利且難以克服的地形,因為部隊容易分散,而且補給跟不上。倒過來對防守方來說,卻是天然的防止入侵的屏障。
於是,印度入侵巴基斯坦,基本上就兩條線路,從南邊進攻卡拉奇,或從北邊入侵巴控克什米爾。進攻克什米爾依然還是會碰上覆雜的山地,對於再厲害的山地部隊,從進攻來說總是不利的。這跟美國大兵在阿富汗山地裡面轉一個道理,裝備再牛也沒啥特別優勢。
南部的口子狹窄,突進去的話,後續容易被截斷,而巴基斯坦防禦力量只要稍微收縮撤退的話就很容易防守,很容易有目的的引導印度入侵部隊在地勢平坦處聚集成團。成團的話,目標就集中,容易利用導彈大規模打擊。在這種情況下,印度軍力的優勢是難以體現出來的。
說白了,如果巴基斯坦只是論防守,不想侵略印度,不想打海戰,僅僅只需要:
- 依託地形防守;
- 導彈部隊強大;
- 空軍方面不被全面壓制就足夠了。
而這是不難做到的。
想要全面壓制巴基斯坦空軍,印度不是美國不是俄羅斯,根本辦不到。這就是巴基斯坦做到自產“梟龍”戰鬥機在戰略上的意義!
而導彈方面,雙方半斤對八兩,勢均力敵,巴基斯坦不吃虧。
所以按照這種情況發展下去,巴基斯坦只要一直堅持防禦戰略,只要保持目前的經濟增長態勢(目前雖遜於印度,但也有5%-6%),依然還是完全可以維持不對稱的均衡的。
印度想獲取絕度優勢,使得巴基斯坦無法與之較量、變成全面劣勢的可能性,其實是根本不存在的。
這也就意味著,未來在克什米爾問題上,現實來講,雙方就只能按照實控線來分割,誰都不可能進一步佔更多便宜。
建章看世界
我個人認為,“吃虧”這種說法比較適用於小規模的軍事衝突或軍事摩擦。大規模戰爭或全面戰爭用“代價”形容更為貼切。像“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美軍及歐美聯軍取得了勝利,但作為失敗者的薩達姆政權和卡扎菲政權豈是吃虧那麼簡單?再比如“兩伊戰爭”耗時近八年,兩國軍費開支和經濟損失總計達6000億美元,交戰雙方人員傷亡148萬人,被俘8萬人。其中伊朗軍隊死亡35萬人,受傷70萬人,被俘3萬人,損失作戰飛機約150架,坦克1500輛,火炮1200門,艦艇16艘;伊拉克軍隊死亡18萬人,受傷25萬人,被俘5萬人,損失作戰飛機250架,坦克2000輛,火炮1500門,艦艇15艘。戰爭使兩個國家都遭受慘重損失,經濟發展停滯,國家經濟幾近陷入崩潰的邊緣。這場戰爭不管是伊朗還是伊拉克,是否可以通過對比雙方的損失聊以自慰,得出一個誰吃虧了或者誰佔便宜了的結論?
自印巴分治後,印巴衝突幾乎從未中斷過。從上世紀四十年代打到本世紀直到今天這種局面依然沒能緩解。期間除了三次大規模戰爭外,剩餘的武裝衝突則全部集中在克什米爾地區。三次戰爭,印度取得了最後一次印巴戰爭的勝利,並且是完勝巴鐵,並迫使巴鐵承認孟加拉國獨立。客觀上巴基斯坦失去孟加拉與兩國所處的地理位置不無關聯。地理上巴基斯坦與孟加拉之間隔著印度,且相距大約2000公里。在軍事力量遜於印度的背景下,陸地無法增援當時的東巴基斯坦守軍,海上補給線又給印度封鎖。所以這場戰爭註定是巴基斯坦要失敗。第二次印巴戰爭則是巴鐵取得勝利。在第二次克什米爾戰爭中,巴鐵一度形勢危及,但巴鐵利用空軍扭轉了戰局。當時巴空軍共擁有戰機141架,而印度空軍則擁有755架飛機。數量上,印度空軍顯然佔有5:1的優勢。然而,巴基斯坦的主力戰機為當時較為先進的美製F—86F“佩刀”式飛機和F—104“明星”式飛機,其中“佩刀”式飛機上裝備有AIM—9“響尾蛇”紅外製導空空導彈,而印空軍沒有裝備空空導彈。AIM—9“響尾蛇”導彈能夠在3000米外發射,是巴空軍的殺手鐧。此外,美國人還幫助巴基斯坦建立了兩座高功率的FPS—20型固定式預警雷達站,可掃描200千米的空域,為巴軍提供有效預警。從某種意義上說, 印巴空軍之間的較量是數量型軍隊與質量型軍隊的比拼。為紀念巴空軍的戰績,總統阿尤布·汗將9月7日定為“巴基斯坦空軍節”。最終在查溫達戰役中巴鐵獲得重大勝利,不僅在南部擊退了攻入巴基斯坦國境的印軍,而且乘勢推進印度國境內6千米,共佔領了約1200平方千米的印度國土。三次印巴戰爭互有勝負,但勝負的背後是國力的損耗。完勝固然是一種勝,慘勝何嘗不是一種勝?只是在慘勝當中有誰還有心情去比較雙方的損耗,計較誰吃虧多些,誰吃虧少些?通常情況下討論的是戰爭的代價以及成本。
根據2018年全球軍事實力排名來看,印度居第四而巴鐵居第十七位,這個排名說明印巴軍事差距正在拉大。側面也說明因印度經濟乃至綜合國力已經把巴鐵遠遠甩在身後。因此如果今天印巴間再度爆發全面常規戰爭,在沒有大國的干預下巴鐵必敗無疑。唯一還有爭論的就是,印度是完勝呢?還是慘勝?如果是完勝巴基斯坦,意味巴鐵的軍隊將遭受重創,以此而論說巴鐵“吹虧”不覺得有些輕描淡寫嗎?如果是慘勝,印度自己也將剩下爛攤子一個。南亞地位甚至有可能被身邊的斯里蘭卡所取代。假如出現這種結果,那麼是說印度代價慘痛呢?還是說印度也吃了虧?哪一種說法更貼切?
就實際印巴衝突來講,目前雙方在克什米爾地區交火都屬於小規模的軍事衝突或軍事摩擦。印巴間互有吃虧。畢竟在現實世界裡印巴背後有大國在角力,因此印度跟巴基斯坦要真打起來必需考慮大國因素。而不是單純比較兩國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