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削髮爲僧避開追捕,這不是小說橋段

在不少古典小說有削髮為僧躲避追捕橋段,其實這不僅是小說的橋段,歷史上也有這樣的故事。但是具體操作就是一個挺迷的事情。因為歷史書上關於這類事情的細節不會寫太多。

古人削髮為僧避開追捕,這不是小說橋段

古人削髮為僧避開追捕,這不是小說橋段

說一下削髮為僧成功躲避官府追捕的例子。上官婉兒的祖父上官儀的上官弘是江都宮副監。隋大業十四年,楊廣大大煙花三月下揚州,天下被他折騰得亂了。宇文化及兄弟見形勢不妙,發動兵變殺了楊廣。之後,他們又殺了很多楊廣的舊臣比如虞世基、裴蘊等人,上官弘在這場動亂中被宇文化及的手下給殺了。上官儀嚴格來說不是為了逃官府的追捕,而避禍逃宇文化及等人追捕,而宇文化及這些人弒君在前,顯然也不代表官方。隋末嘛,正是天下大亂的時候,很事情自然不可能按著過去的程序。上官儀為了逃到了廟裡,出家為僧了。待時局安定後,他又還俗了,然後他去考了科舉,還高中金榜題名,成了唐太宗時期的進士。接著,他的官職從弘文館直學士起步,慢慢地到了高宗朝升做了宰相。

古人削髮為僧避開追捕,這不是小說橋段

上官儀可以通過削髮為僧,躲到廟裡去避禍,客觀也是因為那會兒正值宋末的亂世,很多事情原本就顧及不到。因為正常的情況,自行出家屬於私渡,顯然沒有度牒。沒度牒的話,官方是不認可。僧籍和度牒在南北朝就有了。有度牒入僧籍,可以免去很多亂七八的役,可以免租庸,唐代開始就人花錢買度牒來避役免租庸,度牒價格一度挺高的。買賣度牒的情況出現後,自然也出現了很多濫竽充數的人。後來唐出家就不是特別容易的事情。

古人削髮為僧避開追捕,這不是小說橋段

古人削髮為僧避開追捕,這不是小說橋段

不過,上官儀削髮為僧去避難的時候,也趕上亂世,沒人認真查,所以躲過一劫。在太平天下的時代,上官儀的這套避難操作怕是挺難實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