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2900位元組選自大宋宣和遺事,是96萬字水滸傳的最早藍本

這2900字節選自大宋宣和遺事,是96萬字水滸傳的最早藍本

注:本想寫《西遊記》,但頭條上讀《西遊記》的人太多了,自問憑我的水準超越不了那些大佬,只好退而求其次寫《水滸傳》。這會向前賢學習,寫成系列文章,暫以《王事情看水滸》名之,希望能做成IP。這是“王事情看水滸”的第1篇,之後會慢慢整理,每天推出一篇。請大家多多關注。

這2900字節選自大宋宣和遺事,是96萬字水滸傳的最早藍本


《大宋宣和遺事》,書名釋義:

宣和是北宋王朝宋徽宗趙佶的最後一個年號,共使用7 年。徽宗琴棋書畫諸事皆能,惟不能為皇帝而治國理政,在位25年,寵信奸佞,敗壞朝綱,將帝國由蒸蒸向上的氣象直拉至無底深淵。金軍兵臨城下,不願做亡國之君,匆匆將帝位傳於欽宗趙桓,一年零兩個月後,金兵縱兵大掠開封,擄掠徽、欽二帝北去,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變”。

宣和遺事者,意為此書所記,正是徽宗宣和年間那些事,君王不用事,致有家國之嘆:

陽明用事的時節,中國奠安,君子在位,在天便有甘露慶雲之瑞,在地便有醴泉芝草之祥,天下百姓,享太平之治;陰濁用事底時節,夷狄陸梁,小人得志,在天便有彗孛日蝕之災,在地便有蝗蟲饑饉之變,天下百姓,有流離之厄。這個陰陽,都關係著皇帝一人心術之邪正是也。

此書是筆記體小說,文學水平一般,藝術成就一般,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認為,著者也許是元朝時人,也許是宋朝人的舊本再經元時增益。

它沒有最近的出版版本,孔網上能找到的最新版本是中國古典文學出版社1954年付梓。

全書分為元、亨、利、貞四集,共約七萬字。

《元集》

記述宣和四年之前的故事,在後半部分,開始講述梁山泊宋江等人的故事

《亨集》

記述宣和四年到宣和六年間的故事。在前半部分,繼續講述梁山泊宋江等人的故事

《利集》

記述宣和六年到金天輔十一年間的故事。宣和末年,金兵南下,靖康之恥發生。

《貞集》

記述金天輔十四年到宋紹興年間的故事。宋室南渡,趙構稱帝,南宋建立。

這2900字節選自大宋宣和遺事,是96萬字水滸傳的最早藍本

這2900字節選自大宋宣和遺事,是96萬字水滸傳的最早藍本

書中描述的梁山泊故事,被認為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的最初藍本,它包含了如下故事雛形:

1、楊志賣刀;2、智取生辰綱;3、石碣村宋江告密;4、宋江殺惜;5、九天玄女授書;6、三十六天罡聚義;晁蓋之死;7、東嶽燒香;8、接受招安;9、攻打方臘等……

附梁山泊故事全文如下:



這2900字節選自大宋宣和遺事,是96萬字水滸傳的最早藍本

這2900字節選自大宋宣和遺事,是96萬字水滸傳的最早藍本

先是朱勔運花石綱時分,差著楊志、李進義、林沖、王雄,花榮、柴進、張青、徐寧、李應、穆橫、關勝、孫立十二人為指使,前往太湖等處,押人夫搬運花石。那十二人領了文字,結義為兄弟,誓有災厄,各相救援。李進義等十名,運花石已到京城;只有楊志在穎州等候孫立不來,在彼處雪阻。那雪景如何?卻是:

亂飄僧舍茶煙溼,密灑歌樓酒力微。

那楊志為等孫立不來,又值雪天,旅途貧困,缺少果足,未免將一口寶刀出市貨賣。終日價無人商量。行至日哺,遇一個惡少後生要賣寶刀,兩個交口廝爭,那後生被楊志揮刀一斫,只見頸隨刀落。楊志上了枷,取了招狀,送獄推勘。結案申奏文字回來,太守判道:“楊志事體雖大,情實可憫。將楊志誥劄出身盡行燒燬,配衛州軍城。”斷罷,差兩人防送往衛州交管。正行次,撞著一漢,高叫:“楊指使!”楊志抬頭一覷,卻認得孫立指使。孫立驚怪:“哥怎恁地犯罪?”楊志把那賣刀殺人的事,一一說與孫立。道罷,各人自去。那孫立心中思忖:“楊志因等候我了,犯著這罪。當初結義之時,誓在厄難相救。”只得星夜奔歸京師,報與李進義等知道楊志犯罪因由。


這李進義同孫立商議,兄弟十一人往黃河岸上,等待楊志過來,將防送軍人殺了,同往太行山落草為寇去也。

這2900字節選自大宋宣和遺事,是96萬字水滸傳的最早藍本

這2900字節選自大宋宣和遺事,是96萬字水滸傳的最早藍本

是年,正是宣和二年五月,有北京留守梁師寶將十萬貫金珠、珍寶、奇巧匹段,差縣尉馬安國一行人,擔奔至京師,趕六月初一日為蔡太師上壽。其馬縣尉一行人,行到五花營堤上田地裡,見路傍垂楊掩映,修竹蕭森,未免在彼歇涼片時。撞著八個大漢,擔著一對酒桶,也來堤上歇涼靠歇了。

馬縣尉問那漢:“你酒是賣的?”那漢道:“我酒味清香滑辣,最能解暑薦涼。官人試置些飲。”馬縣尉口內飢渴瘐困,買了兩瓶,令一行人都吃些個。未吃酒時,萬事俱休;才吃酒時,便覺眼花頭暈,看見天在下,地在上,都麻倒了,不知人事。籠內金珠、寶貝、匹段等物,盡被那八個大漢劫去了,只把一對酒桶撇下了。直至中夜,馬縣尉等醒來,不見了那擔仗,只見酒桶撇在那一壁廂。未免令隨行人挑著酒桶,奔過南洛縣,見了知縣尹大諒,告說上件事因。尹知縣令司吏辨認酒桶是誰人家動使,便可尋覓賊蹤。把酒桶下驗,見上面有“酒海花家”,四字分曉。當有緝事人王平,到五花營前村,見酒旗上寫著“酒海花家”四字。

這2900字節選自大宋宣和遺事,是96萬字水滸傳的最早藍本

王平直入酒店,將那姓花名約的拿了,付吏張大年勘問因由。花約依實供吐到:“三日前日午時分,有八個大漢,來我家裡吃酒;道是往岳廟燒香,問我借一對酒桶,就買些個酒去燒香。”張大年問:“那八個大漢,你認得姓名麼?”花約道:“為頭的是鄆城縣石碣村住,姓晁名蓋,人號喚他做‘鐵天王’;帶領得吳加亮、劉唐、秦明、阮進、阮通、阮小七、燕青等。”張大年令花約供指了文字,將召保知在,行著文字下鄆城縣根捉。

有那押司宋江接了文字看了,星夜走去石碣村,報與晁蓋幾個,暮夜逃走去也。宋江天曉卻將文字呈押差董平,引手三十人,至右碣村根捕。不知那董平還捉得晁蓋一行人麼?真個是:

網羅未設禽先遁,機阱才張虎已藏。

這2900字節選自大宋宣和遺事,是96萬字水滸傳的最早藍本

那晁蓋一行人,星夜走了,不知去向。董平只得將晁家莊圍了,突入莊中,把晁蓋的父親晁太公縛了,管押解官。行至中途,遇著一個大漢,身材迭料,遍體雕青,手內使柄潑鑌鐵大刀,自稱“鐵天王”,把晁太公搶去。董平領取弓手回縣,離不得遭斷吃棒。

這2900字節選自大宋宣和遺事,是96萬字水滸傳的最早藍本

且說那晁蓋八個,劫了蔡太師生日禮物,不是尋常小可公事,不免邀約楊志等十二人,共有二十個,結為兄弟,前往太行山樑山泊去落草為寇。一日,思念宋押司相救恩義,密地使劉唐將帶金釵一對,去酬謝宋江。宋江接了金釵,不合把與那娼妓閻婆惜收了。爭奈機事不密,被閻婆惜知得來歷。

忽一日,宋江父親作病,遣人來報。宋江告官給假,歸家省親。在路上撞著杜千、張岑兩個,是舊時知識,在河次捕魚為生,偶留得一大漢,姓索名超的,在彼飲酒;又有董平為捕捉晁蓋不獲,受了幾頓粗棍限棒,也將身在逃,恰與宋押司途中相會。是時索超道:“小人做了幾項歹事勾當,不得已而落草。”宋江寫著書,送這四人去梁山濼尋著晁蓋去也。

宋江回家,醫治父親病可了,再往鄆城縣公參勾當。卻見故人閻婆惜又與吳偉打暖,更不採著。宋江一見了吳偉兩個,正在偎倚,便一條忿氣,怒髮衝冠,將起一柄刀,把閻婆惜、吳偉兩個殺了,就壁上寫了四句詩。若知其意,便看亨集,後有詩為證。

詩曰:

殺了閻婆惜,寰中顯姓名。

要捉凶身者,梁山濼上尋。

這2900字節選自大宋宣和遺事,是96萬字水滸傳的最早藍本

是時鄆城縣官司得知,帖巡檢王成領大兵弓手,前去宋公莊上捉宋江。爭奈宋江已走在屋後九天玄女廟裡躲了。那王成根捕不獲,只將宋江的父親拿去。

宋江見官兵已退,走出廟來,拜謝玄女娘娘;則見香案上一聲響亮,打一看時,有一卷文書在上。宋江才展開看了,認得是個天書;又寫著三十六個姓名,又題著四句道,詩曰:

破國因山木,兵刀用水工。

一朝充將領,海內聳威風。

宋江讀了,口中不說,心下思量:“這四句分明是說了我的姓名。”又把開天書一卷,仔細觀覷,見有三十六將的姓名,那三十六人道個甚底:

智多星吳加亮  玉麒麟盧進義  青面獸楊志  混江龍李海  九紋龍史進  入雲龍公孫勝  浪裡百跳張順  霹靂火秦明  活閻羅阮小七  立地太歲阮小五  短命二郎阮進  大刀關必勝  豹子頭林沖  黑旋風李逵  小旋風柴進  金槍手徐寧  撲天雕李應  赤發鬼劉唐  一撞直董平  插翅虎雷橫  美髯公朱同  神行太保戴宗  賽關索王雄  病尉遲孫立  小李廣花榮  沒羽箭張青  沒遮攔穆橫  浪子燕青  花和尚魯智深  行者武松  鐵鞭呼延綽  急先鋒索超  拼命二郎石秀  火船工張岑  摸著雲杜千  鐵天王晁蓋

宋江看了人名,末後有一行字寫道:“天書付天罡院三十六員猛將使呼保義宋江為帥,廣行忠義,殄滅奸邪。”宋江看了姓名,見梁山濼上見有二十四人,和俺共二十五人了。

宋江為此,只得帶領朱同、雷橫、並李逵、戴宗、李海等九人,直奔梁山濼上,尋那哥哥晁蓋。及到梁山濼上時分,晁蓋已死;又是以次人吳加亮、李進義兩人做落草強人首領。見宋江帶得九人來,吳加亮等不勝歡喜。宋江把那天書,說與吳加亮等道了一遍。吳加亮和那幾個弟兄,共推讓宋江做強人首領。寨內原有二十四人,死了晁蓋一人,只有二十三人,又有宋江領至九人,便成三十二人。就當日殺牛大會,把天書點名,只少了四人。那時吳加亮向宋江道:“是哥哥晁蓋臨終時分道與我:他從政和年間,朝東嶽燒香,得一夢,見寨上會中合得三十六數;若果應數,須是助行忠義,衛護國家。”吳加亮說罷,宋江道:“今會中只少了三人。”

這2900字節選自大宋宣和遺事,是96萬字水滸傳的最早藍本

那三人是:花和尚魯智深  一丈青張橫  鐵鞭呼延綽

是時筵會已散,各人統率強人,略州劫縣,放火殺人,攻奪淮陽、京西、河北三路二十四州八十餘縣,劫掠子女玉帛,擄掠甚眾。朝廷命呼延綽為將,統兵投降海賊李橫等出師收捕宋江等,屢戰屢敗;朝廷督責嚴切,其呼延綽卻帶領得李橫反叛朝廷,亦來投宋江為寇。那時有僧人魯智深反叛,亦來投奔宋江。這三人來後,恰好是三十六人數足。

一日,宋江與吳加亮商量:“俺三十六員猛將,並已登數;休要忘了東嶽保護之恩,須索去燒香賽還心願則個。”擇日起程,宋江題了四句放旂上道,詩曰:

來時三十六,去後十八雙。

若還少一個,定是不還鄉!

宋江統率三十六將,往朝東嶽,賽取金爐心願。朝廷無其奈何,只得出榜招諭宋江等。有那元帥姓張名叔夜的,是世代將門之子,前來招誘宋江和那三十六人歸順宋朝,各受武功大夫誥敕,分注諸路巡檢使去也。因此三路之寇,悉得平定。後遣宋江收方臘有功,封節度使。


這2900字節選自大宋宣和遺事,是96萬字水滸傳的最早藍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