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赤壁難度更大,這個書生不輸周瑜,毛主席都稱讚不已卻無人知曉

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不在少數,鉅鹿、長勺、官渡、赤壁之戰大家都耳熟能詳,提起以少勝多的水戰,大家也能想起赤壁、淝水之戰,而以赤壁之戰最為著名。其實在積貧積弱、被戲稱為“大送王朝”的南宋,也曾發生過一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水戰,指揮官竟然只是一介書生。

比赤壁難度更大,這個書生不輸周瑜,毛主席都稱讚不已卻無人知曉

“雪洗虜塵靜,風約楚雲留。何人為寫悲壯,吹角古城樓?湖海平生豪氣,關塞如今風景,剪燭看吳鉤。剩喜然犀處,駭浪與天浮。”張孝祥的這首《水調歌頭》描述正是採石磯之戰的情景。公元1161年,金兵大舉南侵,金主完顏亮親率17萬大軍抵達淮河北岸,欲從壽春渡淮,希望就此征服南宋。宋軍見金兵攻來,不敢加以抵抗,一路敗退至採石磯,此時南宋抵禦金兵的憑藉只有長江天塹,若金兵過江,南宋政權將危在旦夕。此時採石磯統制官已力戰身亡,新指派的統制官還來不及到任,金兵正咄咄逼人,當此危難之際,中書舍人虞允文挺身而出,主動擔任江防指揮。

比赤壁難度更大,這個書生不輸周瑜,毛主席都稱讚不已卻無人知曉

虞允文,字彬父,隆州仁壽人,紹興二十四年,虞允文登進士第,累官中書舍人、直學士院,是一位純粹的書生。虞允文擔任江防指揮後,立即召集統制張振、王琪、時俊、戴皋、盛新等人共同抵禦金兵進攻。當時宋軍江防部隊僅有1.8萬人,只是金兵的十分之一。1161年十一月初八,完顏亮率戰船百艘向南岸進發,虞允文沉著指揮,以海鰌船猛衝金軍船隊,以霹靂炮作為掩護,組織弓箭手齊射,金兵首戰損失慘重。此時正好有300宋軍敗兵趕來,虞允文將計就計,以其為疑兵,重振旗鼓而出,金兵以為宋軍援兵趕來,於是撤退,虞允文趁機追擊金兵,大敗金軍。當日,虞允文連夜部署,封鎖金軍戰船出口,防止金兵次日進攻,準備殲敵,後果如虞允文所料,金軍再次發起進攻,虞允文指揮軍隊上下夾擊,再次獲勝。完顏亮採石磯渡江失敗,率軍退至揚州,虞允文料在機先,即刻率軍1.6萬人到達京口,修造戰船加強防禦,南宋援也剛好趕來,嚴密防守,金兵見虞允文早有防禦,不敢再攻。十一月二十七日,完顏亮為部屬殺死,金軍全軍北撤。

比赤壁難度更大,這個書生不輸周瑜,毛主席都稱讚不已卻無人知曉

採石磯之戰最終以1.8萬得兵力大敗17萬金兵,是南宋官兵同仇敵愾,英勇奮戰的結果,但最主要歸功於虞允文的高明指揮。這場以少勝多的水上作戰,人們多拿其與周瑜赤壁之戰相提並論,甚至有人認為採石磯之戰難度更勝赤壁, 明朝文淵閣大學士丘濬評價“古今水戰,採石比赤壁尤奇且難。周瑜主將,而允文書生也;瑜握重兵,而允文空拳也”,毛主席也讚美虞允文為“千古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