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與小龍蝦和血吸蟲病

為了志願軍扶傷病員

最近幾年,似乎吃"小龍蝦"成為了一股風潮。但在五六十年前,"小龍蝦"可是沒人願意吃的東西。

談到小龍蝦,我想到了"肺吸蟲病"。這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可是讓人聞風喪膽的病啊。我想講一個和抗美援朝志願軍有關的"小龍蝦"的故事。

肺吸蟲病〔又稱中華分枝睪吸蟲〕的傳播耒源是一種小動物,名稱為《喇咕》,又叫做"大頭蝦",其實就是淡水小龍蝦。這些蟲子大量生長在朝鮮土地上的山川、溪溝中。

志願軍抗美援朝初期,物資供應極其困難,食物尤其短缺,而這些喇蛄不但數量眾多,且入口味道鮮美,因此它成了當時志願軍同志隨時隨地充飢的難得的食品。

但在殘酷的戰爭環境下,戰士們不可能把喇蛄完全燒熟再吃,更多的時候是半生不熟的,甚至不著就生吃了;這樣喇蛄體內的肺吸蟲包幼蟲根本沒有死亡,進入人體後可以在身體內各個器官遊走,它可以遊走到肺、腦、肝、腸繫膜、眼、皮膚等等部位而引起相關臟器的病變。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除了極少數病人因腦病和重度藥物反應而亡故外,200例左右病人全部治癒。康復了的志願軍同志後來都相繼復員轉業,回到各條生產戰線上,繼續為國家做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