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上市首日遭破發,意料之內還是意料之外?

jyz111


我們認為,小米股價破發應在意料之中,背後應該還有更深層次原因需要分析。


首先,投資者至今還沒有弄明白,小米究竟是一家硬件公司?還是互聯網公司?而據雷軍在一封公開信中指出,小米主要應該是一家創新驅動型的互聯網公司。


但是,小米的大部分收入來自於智能手機的銷售,要說它是互聯網公司實在有些牽強。這次股價首日即破發,說明投資者並沒有認同雷軍的說法,更偏向於硬件生產廠家的定位。


據招股說明書顯示,大部分收入來自智能手機銷售。截至2015年、2016年及2017年12月31日止年度,智能手機部分分別貢獻其總收入的80.4%、71.3%及70.3%。而作為對比,互聯網服務分別貢獻小米總收入的4.9%、9.6%及8.6%。


到了2018年第一季度,這一形式有所好轉。智能手機營收佔比進一步降至67.80%,互聯網服務收入佔比則增至9.43%。不過,這不到10%的互聯網服務收入,與接近70%的智能手機營收相比,真的是微不足道。


再者,被小米雷軍所倚仗的互聯網服務業務毛利潤雖然遠高於智能手機業務,但毛利潤逐年下滑,似乎也看不出有厚積待發的潛力。招股書顯示,其互聯網服務業務毛利率2015-2017年依次為64.2%、64.4%、60.2%。


另根據招股書數據計算,2015-2017年小米互聯網服務業務毛利佔總比分別為77.0%、58.1%和39.3%。顯然,互聯網服務業務的毛利潤下滑,使得投資者更不看好小米互聯網服務業務。


再次,小米在研發投入上面存在嚴重不足。招股書披露,2015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1-3月,小米研發費用分別為15.12億元、21.04億元、31.51億元和11.04億元,研發投入佔總營收比例分別為2.26%、3.07%、2.75%和3.21%。




所以,綜合來看,小米跌破發行價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他明明是硬件公司,偏想要互聯網企業的估值,跌破發行價是必然的。不過後市能否重拾升勢,展開新一輪上漲,就要取決於三大因素:


而唯有如此,小米股價才能真正走好。


不執著財經


小米破發是意料之中的。

之前從小米的各類路演新聞,從雷軍的發言中都可看出,比如他說550億總值吧,他說能上市就是成功了。

之前我也寫過不少質疑小米的文章,但現在我要說,破發真的不可怕,一點都不可怕。

像工業富聯那樣,先連漲4天,再跌更多天數才可怕呢。

以雷軍創建小米的初心來看,小米要做成長壽企業,雖然我們目前還看不到小米生態鏈、生態圈的威力,但至少雷軍及他的團隊正一步一步創造著未來。

三年前聽過雷軍在綠公司年會的主題演講,他說他發起了新國貨運動,讓中國造的產品質量好價格又合適,對我們生活中經常使用的產品都有較大的質量提升、服務提升。

就智能手機來看,小米手機的普及讓中國的移動互聯網革命至少早幾個月吧。

本人雖然沒用過小米手機,但卻感受到小米團聚了一大群米粉,也感受到創投圈對雷軍膜拜力量的強大。

的確,作為土鱉程序員代表,雷軍與周鴻禕等人,殺出了自己的一條血路,走到了中國企業家群的第一梯隊中,這是非常值得欽佩的。

上市首日小米破發,更主要的是投資者對當下移動互聯企業未來發展的質疑,是資本彈藥急劇萎縮的表象。

待樂觀情緒回來,更理性地看待雷軍的佈局,小米生態更穩健運轉時,3、5年內說小米股價漲一倍,也是有可能的。

小米的破發,不是我們旁觀者的驕傲,更不值津津樂道,倒是我們都要警惕起來,現在的資本市場環境真的太嚴酷了。

小米,它只是衝在了最前線,替我們試驗了當下的溫度而已。


財經作家邱恆明


小米首日破發在意料之中,因為短期暗盤已經決定了開盤破發。

但是,今天小米一度大漲14%,股價最高超過19港元,市值超過4200億港元,摺合美元535億美元,略低於京東的562億美元。

這下,不僅成功收復了招股價,不再破發,而且市值直逼京東,BATJ格局似乎要變。

大漲背後,是大佬們的鼎力支持。

不僅李嘉誠,馬雲,馬化騰在上市前認購小米股份,而且上市後依然有大佬在破發之時挺身而出,支撐股價,比如小鵬汽車何小鵬。

今天何小鵬發文稱自己在昨天和今天通過二級市場不斷買入小米股份,累計買入1億美元,目前已經賺錢了。

何小鵬是UC創始人之一,UC被阿里收購後入職阿里,去年辭職創立小鵬汽車,也是造車新勢力之一。

這次,他把買入小米必成2013年買阿里,2014年買騰訊,都是在股價低迷時買入,一直持有至今。這才是真正的大佬啊。

而昨天雷軍也說了,會讓買小米的投資者賺翻倍。

也許會翻倍,但時間不確定。


每天堅持原創,已經很多年了,其中辛苦,只有自己知道!希望內容對您有幫助,也希望各位能夠給些鼓勵,關注,點贊,留言都可以!感謝讀者,感謝粉絲的長久陪伴!

趙冰峰


從最開始的1000億,再到700億,最後473億,小米首日遭破發,很多人都沒有預料到,但對於股市以及小米自身來講這未嘗不是件好事。

香港整體市場氛圍受外圍大環境的影響比較大,最近大市不好,短期的股價是大環境狀況的一種反應,但是對於股票來講,長期的表現才是最重要的。且對比股市長期且大量存在的割韭菜行為,小米此次低開更是受劉強東廣大企業家的褒揚且為其後期拉昇創造了較大的空間。同時小米此次IPO低開也象徵著互聯網公司虛高估值的紅利期已經結束。一直以來,股市都被投資投機者的逐利行為扭曲著,作為一個融資渠道,彷彿已經失去了本來的面目。

此番低開,或許向我們釋放了一個信號:股市正在糾偏,迴歸支持實體經濟的正軌。此番小米赴港上市或許會引領國內很多互聯網企業赴港上市潮流,畢竟目前港交所制度對於投資者和企業都形成了保障,給企業與投資者之間提供了公平博弈的平臺,這或許與國內股市大佬操盤割韭菜形成鮮明的對比,但是明顯這並不是企業發展應有的環境,更不利於一個經濟體的長遠發展,國內股市市值虛高,泡沫積聚,是時候轉頭看看別人,見賢思齊。


盤和林看經濟


關於小米的估值,市場上其實並沒有一致的預期,雷軍說小米是新物種,既能做硬件,也有深厚互聯網基因,還是一家有電商基因綜合性企業,估值是騰訊乘蘋果。 “英雄磨難多”,中國最大的獨角獸之一小米,在上市之際遭遇了資本市場最艱難的時刻。不過,未來等待小米和投資者的或將是“時間的玫瑰”。 小米認購“遇冷”背後 過去的一年,小米風光無限,用雷軍的話說是“逆轉之年”,也是“跨越之年”。小米用了7年時間躋身千億俱樂部,完成這一目標蘋果用了20年,Facebook用了12年,Google用了9年,國內阿里用了17年,騰訊用了17年,華為用了21年。


因此,作為中國成色最足的獨角獸,小米的上市備受關注,國內外投資者早已摩拳擦掌。不過意外的是,小米認購“遇冷”了。 有數據顯示,小米已有14家券商累計借出保證金逾97.64億港元,其中包括國泰君安借出30億港元、富途證券15億港元、時富金融13億港元、耀才證券13億港元、輝立證券 9億港元等。以公開集資近24億元計算的話,目前已超購3.06倍,低於此前市場預期。 值得注意的是,“遇冷”背後,整個資本市場正在經歷最艱難的時刻,全球股市陷入動盪,A股港股雙雙進入技術熊市。 調整的根源則來自於美國的三大利劍:一是美元走高帶來的全球資產價格調整;二是美聯儲加息引發的流動性恐慌; 三是美國挑起的中美貿易摩擦仍舊甚囂塵上。


三重影響下,權益市場承壓明顯。週一美國三大股指集體下跌,道指收跌逾320點,跌幅達1.33%,報24252.80點,為近兩年來首次收於200日均線下方。中國滬深兩市持續下行,滬指今日盤中跌破2800點創兩年新低,上證50更是一天內大跌3%。港股也“跟跌為敬”,恆生指數收盤大跌1.8%,根據華寶證券的量化分析,港股目前已向下突破了重要支撐位,趨勢上已跌破近半年低點,中短期趨勢跟蹤系統已全部轉為看空。 橫向比較來看,其實小米並不是唯一一家受影響的公司,近期在港股上市的新股均普遍有申購遇冷的現象。本質上來看,這與近期港元拆解利率hibor攀升有關。截至目前,一個月期hibor已從1.85%攀升至2.01%,而利率的上升往往帶來新股認購成本的上升,因此,倘若小米首日漲幅不利,投資者可能會損失慘重,難怪券商借出保證金的意願稍顯低迷。


在異常謹慎的市場情緒下,小米認購低於預期既屬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6月28日12時將會是申購截止期,根據慣例來看,新股投資者往往會為避免過早鎖定資金而選擇最後一日認購,因此最終的數據或有變數。 市場由熱捧轉為理性 小米本次所謂的認購“遇冷”其實也與整個市場對獨角獸認知的轉變有關,而這種轉變,最主要的體現是在資本市場上。


對於獨角獸來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飽受考驗的時代。 A股上市的藥明康德在16連板後持續震盪回調,目前已從138元/股的高點下挫至93元附近,跌幅高達33%;工業富聯也在上市第三天後開板回調,目前也已撇去30%的漲幅,跌至18.27元。除卻股票市場之外,獨角獸戰略配售基金募資也並不順利,此前雖高喊“3000億”,但最終難耐只有1000多億。 港股市場也存在同樣的情況,此前申購火爆的獨角獸閱文集團、眾安保險、平安好醫生等集體破發。


這些事件其實都劍指一個事實,那就是市場對獨角獸企業的態度已從此前“炒新概念”的狂熱迴歸至投資的理性了。也正是因為獨角獸企業估值的不確定性,使得追求“確定性溢價”的長線投資者仍在踟躕。 如何看小米估值 關於小米的估值,市場上其實並沒有一致的預期,雷軍說小米是新物種,既能做硬件,也有深厚互聯網基因,還是一家有電商基因綜合性企業,估值是騰訊乘蘋果。


但正如前文所說,誰又能給獨角獸一個準確的估值?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金融系教授朱武祥提到的理論稱,如果企業價值是整個冰山,那麼依據財務報表信息估值只能反映浮在水面上的企業價值冰山,因此,如果只依賴招股書上的靜態數字給出的估值也不能發現隱藏在水面之下的企業價值驅動因素。 以亞馬遜為例,1997年亞馬遜以網上圖書零售商定位上市,並無盈利,股價仍能達到124美元。專業人士認為,當時亞馬遜業務的持續經營價值只能解釋5.5美元,而剩下的高估值都是市場對於未來亞馬遜增長空間給出的溢價。

2017年,小米智能硬件生態鏈企業銷售額超過200億元,它既不是內部培育,也不併購,而是利用自己在智能手機快速發展過程中積累的大量用戶、工業設計、供應鏈管控、品牌、渠道、資金等資源能力,與外部優秀創業團隊進行資源能力交易,與優秀創業企業共同成長,共享收益。賦能交易模式迅速把小米從一家智能手機企業轉化為智能產品生態型企業。 因此,投資獨角獸需要的不僅是風險承受的魄力,更需要的是敏銳的商業洞察力。 騰訊上市14年,價值逐步被髮掘,市值最高翻了近800倍;亞馬遜虧損20年,估值卻超8000億美元,累計漲了800多倍。


現在歷史驚人的重現,小米能否成長為像騰訊、亞馬遜這樣的巨無霸,其實不僅有賴於小米自身的生態佈局,更有賴於成熟的資本市場和一群有洞察力的投資者。


卡盟v金融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對於小米剛上市就遭到破發的情況來看應該是屬於意料之中的事情吧,從小米還沒上市之前,小米的市值和股價評估就有降級,並且也有許多自身的分析師在小米上市之前就已經做出了小米破發的大概率推測,因此從市場的信心上來看,小米的破發似乎已經是鐵板釘釘的事,從另一種角度來看,也就是對於小米的市值估值並沒有得到一個合理的價位而做出的反應!

其次要說的就是大環境,這個可能是影響小米破發的最根本原因吧,大家都知道A股在牛市的時候大批剛上市的次新股都有市值暴漲的情況出現,而暴風集團這樣的公司竟然還創出了歷史上一字漲停最多的記錄!但是在熊市的環境下,有許多上市的股票在1-2個漲停的情況下就開出了一字板,並且還有上市不久破發的情況!而小米在香港掛牌上市,恆生指數近期的走弱也是破發的原因!

因此總體結合小米的自身和市場的情緒影響而看,小米的破發是意料之中的!


琅琊榜首張大仙


7月9日小米上市,發行價17港元,實際破發價16.6港元,小米公司整體估值3714億港元,約為473億美元。雷軍說:“大勢不好,我們要調整好心態,小米IPO低起點未必不是好事。”

其實,此次小米上市首日便破發,實屬意料之內。首先,從認購小米股份的情況來看,機構認購表現的尤為謹慎,很多都是散戶認購,

機構認購甚至還出現了所謂的“抽飛”情況,即做出風險批示,協商退單。但散戶認購卻十分積極,認購資金高達240億港元,小米也因此成為全球最大散戶規模IPO。

從最開始雷軍喊出的1000億美元估值,再到摩根史丹利、摩根大通給出的700億美元估值,最後實際上市後的473億美元估值,小米的上市讓許多年輕人激動,也讓許多投資者看淡。

從全球手機市場來看,小米不被看好無非是有其三方面原因:

第一,正如雷軍所說的大勢不好。眾所周知,今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受到中國市場趨於飽和的狀態,導致普遍遇冷,包括蘋果、華為、OV在內的廠商出貨量在上半年均出現了下降,消費者換機的熱情較往年降低,而小米因為去年表現差勁導致在統計數據顯示上今年躲過一劫。

第二,小米核心技術有點少。這正是之前A股質問小米、投資者不看好小米的最重要原因。縱觀各大手機廠商,蘋果有iOS、A系列處理器,三星有全球最完整的供應鏈、屏幕、芯片等全部齊備,華為有麒麟處理器,5G技術等等,

而小米有什麼?小米作為一家互聯網廠商,自身核心技術太少,研發團隊才三四千人,除了MIUI系統以外,幾乎沒有自家東西。澎湃芯片自從第一代夭折之後,第二代還遲遲不見消息。

第三,搶購模式引起大家方案。其實這也是小米的缺陷之一,或是有意為之,或是無奈為之,小米每次新機都需要搶購,而且往往還數月搶不到。這背後可能是策略導致,也是缺乏自身供應鏈工廠的原因。為什麼OV推出NEX、Find X等黑科技產品都不需要搶購,那是因為它們自身擁有國內最大的組裝廠,可以自身組裝+外部組裝,實現足量量產。

所以,正如雷軍所說的,小米上市僅僅是開始,能取得今天的成績已經非常偉大,但往後的日子還很長,希望小米能再創奇蹟。


Tech情報局


如果說真的的話,算是意料之內吧。

從剛開始要衝擊1000億美元市值開始,到最終只有500億美元左右的估值,這其中已經反映了資本對於小米的一個態度,也就是說並不看好。

那麼雷軍以及小米團隊也已經知道了,以小米今時今日的體量以及旗下的硬件模式,是還不能夠衝擊千億美元市值的。尤其是在專利以及硬件的核心技術。這對於小米來說幾乎是硬傷。

那麼小米到底值不值這麼多錢呢?個人認為還是值得,排名前五的一個手機出貨量,以及眾多生態廠商,都鞏固了小米物聯網的第一人!

而如今,小米要做的便是,如何應對資本的不看好?如何去將真正的生態推進。以前的耍猴是萬萬不能了,現在是時候拿出點真正的技術,給資本給市場看看了。

資本市場不看好的也無非就是兩點,手機寒冬來臨,物聯網遙遙無期!

首先,智能手機正在經歷一波史上最嚴峻的瓶頸事情。沒有核心技術很難打破這個界限。顯然,小米是不具有這個能力的。也就是說小米只能在營銷上,繼續加強出貨了,但資本更認可的是核心技術。

其次則是小米所倡導的物聯網真的是遙遙無期。因為這是一個本質性的變化。變化的源頭就是鳥江你現在所使用的一切都要換成更智能的科技產品。這個迭代難度來說還是相當大的。也就是資本認為短時間內很難做到。

但我們覺得小米還是有能力能夠做到這件事的,拭目以待就好。


互聯網的放大鏡


關於破發的問題,最近不管是在港股,還是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都是屢見不鮮的,完全是意料之中的問題。

先讓我們來看圖說話,作為首支同股不同權的港股上市公司,發行價17港幣,開盤價16.6,之後最低跌至16港幣。同時,17港幣的位置成為今天最大的阻力,11:30至13:10股價一直在攻擊這個價位,試圖穿破,但前後40分鐘的時間別沒有任何作用,被打壓了下來,雖然今天破發,但從今天的走勢來看,他依舊很強勢,不出預料,在未來的一天或者兩天,17港幣的位置將會被擊穿。

再來談一談為什麼破發在預料之中。

主要原因還是受A股跌跌不休大環境的影響。前不久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優秀二手車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

一樣是破發的股票,正因為A股市場大環境的影響,導致股價上漲受阻。但是,一旦這個大環境稍微得以改善,那麼這些股票的大牛將會如期而至。

小米較優信而言,不管從業績還是從所屬領域而言都是具有比較大的優勢的,雖然估值有一些偏高,但都是可以理解的。畢竟股票就是炒的一個情緒,當前條件下廣大股民對中國股市還是有一些不安的。對小米公司的市值股價也是稍微有些抱觀望態度的。

但是作為國內明星企業,相信小米公司會一牛到底的。


5漫步華爾街


上市首日,年輕人的第一隻股票,還是破發了,一度跌近6%

對於小米是不是一家好公司,我想沒有太多值得爭論的,本人一直以來都認為是,包括大機構,甚至阿里、李嘉誠,不然也不會大資金認購。小米的產品多好也無需贅述,我們今天就談為什麼破發?


好公司未必值得投資。

考慮一個投資標的值不值得投資,起碼有三個維度的變量必不可少:

1)未來的發展好不好;

2)現在的估值貴不貴;

3)價格的波動率大不大。

很明顯市場短期給出了意見。而雷軍說,短期表現不重要,長期表現更重要。你看好小米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