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條「線」是志願填報的重要參考數據!有啥區別,一起來了解

填報志願必定會設計研究往年的錄取數據。批次線、調檔線、錄取分數線……各種分數線都是報志願的重要參考數據。這些“線”指的是什麼?有什麼區別?一起來了解。

批次線:全稱高考各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

根據全省考生高考成績和招生計劃,按照一定的比例確定的錄取新生的各批次、各科類最低成績標準(就是常說的理工類一本線、文史類二本線等)。

招生院校只能錄取其所在批次控制分數線上的考生,只有高考成績達到或超過批次線的考生才有可能被該批次高校錄取。

該分數線會在考生出成績的時間由招生辦進行公佈。

舉個例子,假設未來某一年公佈了本科線500分,考生小杰考了501,小西考了499,在填報本科志願時小杰就有機會考上本科,而小西則沒有機會,只能考慮專科。(例子中分數較為極端是為了更形象的解釋,並且上述錄取無降分以及其他等特殊情形)

高校調檔線:又稱為投檔線

省招辦在投檔過程中,在該批院校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即批次線)的基礎上,將填報了某高校志願的考生按照高考成績從高分到低分進行排序,根據高校在當地招生計劃的一定比例(即調檔比例,最高120%,最低100%)進行第一次調檔時產生的,最後一名考生的成績就是這個高校的調檔線。

調檔線是一條虛線,受調檔比例和實際錄取的影響,調檔前無人可知,不一定就是高校實際錄取線。

該分數線會在向高校投檔結束後由招生辦進行公佈。

舉個例子,高校A今年在廣東省招生100人,調檔比例為105%,則廣東省一共為高校A調檔105人,其中小明考了561,小光考了560分,而小紅考了559,最後小紅沒有被投檔,而小光和小明則被高校調檔了,但是最終由於小光沒有服從專業調劑最終被退檔,小明則順利被高校A錄取了。表明小光是最後一個被調檔的,他的分數560就是高校A的投檔線,但是由於高校A需要根據招生計劃退檔5人,所以小光由於處在超出招生計劃外的5人被退檔,失去了該批次的錄取,只能進行徵集志願的補報了。

普通高校錄取分數線:又稱錄取最低分

在錄取過程中各個高校在某個批次完成招生計劃或因生源不足和減招後形成的最低錄取的最低分數。每所高校最終錄取分數線的高低,取決於填報該校志願的考生數量,報考志願的考生多而且成績好,錄取分數線就高,反之就低。

接著上個例子說,小明561分是所有錄取到高校A的廣東省考生中最低分數,則高校A在廣東省的錄取分數線就是56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