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一萬多家門店,瑞爲智慧零售方案是怎樣煉成的?

“征服”一万多家门店,瑞为智慧零售方案是怎样炼成的?

鴻蒙初開,黑暗中探路

作為最早一批涉足人工智能的初創企業,瑞為親歷了人工智能技術從前沿探索到逐步商業化落地的全過程。

早在2012年,瑞為就開始了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探索,其主要研究方向為人臉識別。瑞為最初的定位是一家安防企業,因為當時除了安防,人臉識別並沒有多少合適的落地場景。發展到今天,瑞為已經擁有了安防、零售、家電和車載四條產品線。如果把這四條產品線比喻成一個皇冠,那麼零售業務就是這頂皇冠上最璀璨的鑽石。

這顆鑽石是如何形成的呢?這和瑞為的“出生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瑞為總部位於鞋服企業群集的福建廈門。2013年前後,福建幾家鞋服企業找到瑞為,希望後者為他們提供一套解決方案,幫助解決消費者的身份識別和行為分析問題。聽取這些企業的需求後,瑞為決定試一試。

瑞為聯合創始人兼零售業務負責人張國強介紹,當時人工智能商用鴻蒙初開,很多企業都很迷茫,不知道手裡的技術能在哪些領域落地應用。所以

瑞為早期並沒有刻意規劃產品線,而是跟著市場需求走,一個項目一個項目推進,從中總結和提煉方向。瑞為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的企業基因就此埋下了種子。2014年,瑞為堅定方向將零售作為公司發展的主戰場,迅速推進在零售領域的AI產品商業化落地。

精益求精,產品不斷打磨

從安防到零售,瑞為的核心技術本質上並沒有變化,但因場景不同,產品方案已經發生了鉅變。

張國強向雷鋒網介紹,零售場景有其自身的特點,瑞為內部將之歸納為“三大不可控因素”:

首先,和安防場景相比,零售場景的人臉抓拍不可控。機場安檢等安防場景的人臉採集多少帶有強制性色彩,可以要求旅客配合做正視攝像頭等動作。而零售場景的人臉採集是非配合甚至要求是無感的,這對人臉抓拍提出了巨大挑戰。

其次,門店的硬件環境不可控。張國強介紹,瑞為的系統最初被零售商用在一線城市,隨後慢慢擴大到二三線城市。一線城市的網絡環境通常較好,系統運營非常順暢,但到了二三線城市,網絡環境往往很難支持視頻上傳的需求。

最後,客戶對門店數字化的認知和工作習慣不可控 。智慧零售系統作為新事物,需要一定的學習成本。如何讓公司管理層習慣用數據解決部分管理問題,以及如何讓店員通過系統多賣貨,對於信息化程度不太高的零售行業,也是比較大的挑戰。

2014年至今,瑞為所做的就是,圍繞這三點不可控因素不斷進行產品優化和迭代。

為了在無感式的用戶體驗下保障人臉抓拍質量和識別率,硬件層面,瑞為對攝像頭及其安裝策略做了很多優化。

張國強介紹,瑞為方案中的攝像頭分為兩種,一種安裝在店鋪入口,對入店客戶做數據採集和分析,另一種安置在貨架上,分析消費者和產品之間的交互。為了不讓消費者有“被冒犯”的感覺,瑞為對貨架上的攝像頭進行了特殊定製。最初,瑞為設計了一款三角形的攝像頭放在貨架上,非常小巧,使用效果也很好。但用在3C場景時,消費者很容易誤認為這是一款待售的商品。於是瑞為又重新設計了一款更小的攝像頭,調整景深和焦距,隱藏在貨架後面,甚至和道具商合作,直接將攝像頭集成到貨架上。

軟件層面,瑞為則通過從門店實地採集的大量人臉圖像不斷訓練算法,提高其在零售場景中的準確度和魯棒性。

針對網絡環境不可控,瑞為將算法進行了前置,先在前端進行視頻處理,篩選出高質量的人臉圖片,再上傳至雲端進行識別,大幅節省了網絡帶寬和雲端計算資源,同時降低了系統安裝的複雜程度。

技術以外,瑞為在交付服務上也做了很多工作,以確保用戶能真正發揮系統的價值。比如拍攝小視頻告訴用戶如何快速正確安裝設備,對店員進行培訓和後期回訪等。

店內店外,全生命週期覆蓋

經過幾年時間的細細打磨,瑞為形成了覆蓋“店前”、“店中”、“收銀”各個環節的整套解決方案。

其中,店前環節的“店計”負責客流分析。當消費者走到門店前時,攝像頭開始抓拍,分析其是新客、老客還是VIP。

店中的“曉客”用於顧客軌跡追蹤,分析顧客的逛店行為,包括消費者動線和逛店熱力圖等。“曉客”還可以與“店計”形成聯動,通過店內商品關注度分析,幫助店鋪優化商品配置,提升客戶轉化率。

此外,曉客還可應用在收銀臺場景,清晰地記錄購買者的客戶屬性,比如年齡、性別等;對商品的購買人群進行分析,有助於門店後期針對目標客戶進行更精準的商品推廣等。

張國強介紹,店前、逛店、收銀對應著零售行業消費者的生命週期。門前經過的是“遊客”,進店後成了“客戶”,再進入收銀環節就是“用戶”。利用這一整套的服務,瑞為可以幫助線下門店更好的瞭解門店的客流情況和店內銷售轉化。通過獲取和分析用戶數據實現從選址到營銷的全面賦能,把“遊客”最終變成“用戶”。

以產品價值為核心,和成本賽跑

但凡對零售業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零售行業整體毛利率偏低。而且中國的連鎖門店以加盟為主,對成本特別敏感。瑞為通過算法前置,將方案的成本下降了60%左右。但整體而言,現階段視覺方案的成本仍然偏高。

張國強透露,瑞為目前的方案中攝像機使用了自研的FPGA芯片,圖像處理能力達到每秒40幀。同時瑞為還在預研ASIC芯片,有望將成本進一步拉低。

另外,以往的方案需要在貨架上安裝很多攝像頭,成本不菲。瑞為今年主推的方案則把攝像頭移到了空中,這也有助於削減攝像頭的數量和安裝成本。

張國強表示,產品普及和成本壓縮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AISC芯片的應用需要規模作為支撐,但只有讓品牌商看到了方案的價值,真正從數據中受益,他們才會大規模採用。隨著規模壯大,邊際成本自然就降低了。“低成本固然有助於技術的推廣,但一開始就過分追求低成本未必是件好事,體現技術本身的價值才是第一位的。

ASIC芯片的成本更低,適用的場景也相對固定。因此,在零售方案中應用ASIC的前提是,必須先找到一個比較通用的場景。

提到零售行業,很多人都會聯想到“場景多元化”。張國強表示,零售行業的場景確實很多,但人工智能企業真正能紮下去的場景其實並不多。零售方案商現在談論場景多元化還為時過早,當務之急是找到一兩個能真正落地紮下去的場景。

瑞為的產品目前已經落地了10000多家門店,覆蓋了汽車4S店、珠寶店、便利連鎖店、服裝店等不同的門店場景,每天有數百萬數據上傳至雲端。儘管如此,張國強仍然謙遜地認為,瑞為現在覆蓋的場景還不到5%,甚至連1%都不到。

首先,從企業體量上來說,行業TOP 10的客戶與第二梯隊、第三梯隊客戶的訴求是不同的,其次,不同行業客戶的需求也不盡相同。瑞為還在項目落地中不斷學習和提煉場景特徵。“現在還很難說是否存在一個通用的零售場景。如果有,那也必須是通過‘履帶’式的服務和產品壓出來的。什麼是履帶式?就是一個場景對應一個服務的咬合。對我們來說,進入零售場景的‘深水區’,我們不會僥倖地希望用一個通用方案打穿,只能不斷地總結、提煉和前進。也許走著走著,就變成通用場景的解決方案了。”張國強對雷鋒網說道。

合縱連橫,共建行業生態

從安防到零售,瑞為完成了一次華麗轉身。但瞄準零售這片藍海市場的,並非只有瑞為一家帶著安防基因的企業。今年,大華、曠視、商湯等新老安防企業相繼推出了零售解決方案,意圖分一杯羹。

對此,張國強並不意外。一方面,零售和安防場景的視覺算法原本就具有相通性,技術上的調整並不算難事;另一方面,大華等傳統安防企業原本就用安防和巡店產品攬獲了許多零售客戶,渠道上擁有先天優勢。不過這些企業最終能否在零售市場佔有一席之地,目前還難以下結論。

“這要看零售市場的覺醒程度和企業的佈局速度”,張國強說道。換言之,找準時機非常重要。佈局太早,固然難以打開市場,佈局太遲,則又落於人後。零售行業存在很強的“先發效應”,如果一家品牌商已經用了A的方案,就很難再說服他用B的方案。如何快速卡位,將是決勝的關鍵。

其實不止是安防企業,包括專注企業服務的SaaS服務商(比如金蝶精鬥雲)等上下游企業都對零售市場虎視眈眈。這個市場非常大,大家都有機會,關鍵是如何互惠共贏一起把生態做大。

零售是一個非常碎片化的市場,很難一家獨大

,各個玩家都在圍繞自己的場景一點點挖掘。過去,零售信息化領域群雄割據,同時存在很多隱形巨頭,未來智慧零售市場同樣將百花齊放。

以瑞為產品為代表的視覺方案雖然目前看來是最優越的,但也無法徹底滿足品牌商的需求。瑞為深知,品牌商並不在乎使用的是哪家的技術,它只關心產品能否儘可能多地解決它的問題。因此,瑞為始終秉持著開放的心態和POS、CRM等廠商合作,進行數據融合打通,為品牌商提供全面的數據賦能。

張國強向雷鋒網表示,過去瑞為對自己的定位是視覺數據的採集者。未來,瑞為希望能夠圍繞整個零售業務,為品牌商提供全線數據支持,包括視覺、語音、POS等數據,覆蓋店內、巡演、展會、戶外活動全場景。實現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的升級躍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