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雅士:唐宋文人的「建築意」

文人雅士:唐宋文人的“建築意”

唐宋間,中國誕生過許多著名的詩人及畫家,有的還是兩者兼及。這些文人雅士通過詩詞、繪畫等方式,將建築、山水、園林等的精華與意境立體而形象地展示出來。這種獨特意境的創造,既是文人藝術修養與情操的體現,也是中國傳統建築的重要內涵,對中國建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亦成為後人理解中國建築不可或缺的元素。他們當中還有人直接參與過建築與造園活動,按照其熟悉的詩論或畫論來建造自己心目中的建築與園林,推動了中國造園建築理論的確立與深化。

文人雅士:唐宋文人的“建築意”

王維與白居易

王維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五言詩的代表人物,以描寫山水田園風光見長,並精通書畫與音樂,有“文章冠世,畫絕千古”的美譽。王維中年時買下了宋之問的藍田別墅(亦稱輞川別墅),重新加以構築點綴、精心修復與營建,設置了欹湖、木蘭柴、文杏館等二十個景點,這裡遂成為其主要的生活居所。輞川,又名輞水,是灞河的支流,在今陝西藍田縣南。

他常與好友裴迪在此同遊,過著彈琴賦詩的休閒生活,期間作有詩《輞川二十詠》與畫《輞川圖》。《輞川二十詠》系王維為輞川二十景所寫,一詩一景,獨具特色。如描寫欹湖的“空闊湖水廣,青熒天色同。艤舟一長嘯,四面來清風。”鹿柴的“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以及竹裡館的“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等等。

在這種環境中產生的《輞川圖》,可想而知是王維的得意之作。據說此畫長二、三丈,畫得“山谷鬱盤,雲飛水動,意出塵外,怪生筆端”,十分精妙。其真跡今已不存,但有後人的摹本存世。王維的詩與畫中所表現出的人與自然的親和性,對中國建築及園林具深遠影響。

唐朝另一位詩人白居易,元和十年(815年)遭人誣陷而被貶江州(今江西九江),在廬山東林寺旁建造草堂,其所著《廬山草堂記》中有這樣的描述:“三間兩柱,二室四牖,廣袤豐殺,一稱心力。洞北戶,來陰風,防徂暑也;敞南甍,納陽日,虞祁寒也。木,斲而已,不加丹;牆,圬而已,不加白。階用石,冪窗用紙,竹簾紵幃,率稱是焉。堂中設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張,儒道佛書各兩三卷。”可見草堂雖然簡陋,但是南窗北戶,非常符合生態原理。從其所處松竹環抱、屋頂落泉、砌下生蓮的環境,還可察覺到中國曆代文人所追求的“以天地為屋宇”的建築意境。

文人雅士:唐宋文人的“建築意”

王禹偁與“二蘇”

北宋詩人、散文家王禹偁,晚年因直言遭貶知黃州。他在當地不住州府,而是自己另外擇地建造竹樓,並寫下《黃岡竹樓記》,被後人收錄在《古文觀止》中。文中有以下描述:“黃岡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節,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價廉而工省也。予城西北隅,雉堞圮毀,蓁莽荒穢,因作小樓二間,與月波樓通。遠吞山光,平挹江瀨,幽闃遼敻,不可具狀。夏宜急雨,有瀑布聲;冬宜密雪,有碎玉聲。宜鼓琴,琴調和暢;宜詠詩,詩韻清絕;宜圍棊,子聲丁丁然;宜投壺,矢聲錚錚然;皆竹樓之所助也。”可見,他所追求的居住環境已經到了為詩書棋琴增添聲色的多維感受的新意境。

蘇軾除了是大名鼎鼎的文學家、書畫家外,還是整治西湖、美化環境的“規劃師”“建築師”及“造園師”。林語堂所著《蘇東坡傳》中對此有較詳細的介紹。在這裡,他一方面解決了民眾灌溉及用水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創建了“三潭印月”“蘇堤春曉”等極富詩情畫意的園林景觀,成為後人享用至今的寶貴財產。

文人雅士:唐宋文人的“建築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