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青島國際大提琴藝術節啓動 發起人秦立巍堅持「高大上」

首屆青島國際大提琴藝術節啟動 發起人秦立巍堅持“高大上”

首屆青島國際大提琴藝術節啟動 發起人秦立巍堅持“高大上”

由著名大提琴演奏家秦立巍發起,青島籍大提琴家俞明青擔任顧問的首屆青島大提琴藝術節將於7月13日至15日在青島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為期三天的藝術節以“貝多芬之魂”為主題,包括Martti Rousi、Richard Bamping、Claes Gunnarsson、宋英勳等東西方大提琴大師將為樂迷帶來6場音樂會和三場大師論壇,藝術節還推出“現代名琴鑑賞”、“秦立巍·秦課堂”以及60場大師公開互動講座等環節,為島城帶來純粹的大提琴藝術狂歡。秦立巍表示,“第一次在青島舉辦大提琴藝術節,我們的想法不是追求規模,不是辦的非常龐大,但是要辦的高大上,質量一定要比數量重要。 ”

大提琴名家齊聚青島

此次國際大提琴藝術節為什麼放在青島?秦立巍給出了三個理由:“第一就是青島是個屬於音樂的城市,我經常來青島,和青島交響樂團合作很多次,感覺得到青島觀眾對音樂特別熱愛,對大提琴也有特別的熱衷。青島是非常優美的城市,在夏天能與這麼多優秀的大提琴家相聚,是我的願望,也是青島舉辦大提琴藝術節的大好時機。第二是因為中央音樂學院的俞明青教授,他是藝術節的顧問,也來自青島。這麼多年在大提琴領域的合作,我非常信任他對舉辦藝術節的熱情與執著,他的很多想法我都覺得非常珍貴,這也是我們為什麼放到青島的一個重要原因。最後,這麼多年我在國內有頻繁的演出,作為中國人我特別想在大提琴這個事業裡面做出一點貢獻,蠻想把自己在國外學習的感受帶給大家,通過舞臺傳遞信息,把大提琴演奏的不同潮流的概念帶給大家。在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地點把這麼多世界級大提琴音樂家聚集到青島,讓觀眾感受到大提琴藝術發展的趨勢,同時感受到中國大提琴事業的現狀,這就是我的初衷。 ”

貝多芬是“主旋律”

此次大提琴藝術節主題是“貝多芬之魂”,秦立巍表示,“如果說巴赫作品是大提琴界的《聖經》的話,那麼貝多芬五首大提琴奏鳴曲是大提琴文獻裡的《辭海》。 ”秦立巍的構想是,與會的歐美、亞洲大提琴家每人選擇一首貝多芬作品,“貝多芬五個作品加上他的主題變奏曲,可以說是他人生的一個跨越。從作品五號到作品102,跨越性非常大;每個音樂家拉一首貝多芬奏鳴曲,也體現了我辦節的初衷,就是讓中國的琴童、家長、老師們感受世界上不同風格大提琴家的風采,貝多芬作品的複雜度,恰恰可以體現出音樂家的不同特點。 ”

儘管是首屆,但青島大提琴藝術節的大師陣容非常整齊。MarttiRousi既是赫爾辛基音樂學院教授,也是多個國際大提琴大賽評委,對中國大提琴事業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ClaesGunnars-son是秦立巍的同門,現任哥德堡大學教授兼瑞典國際交響樂團大提琴首席,“我從二十一二歲就感受到他的優秀,因此也促使我進行非常多的努力。我們一直在同一個班上,總覺得好像拉不過他,促使我非常非常想追趕上他。 ”英國大提琴家Richard Bamping二十出頭就受到國際矚目,他與伯恩斯坦的合作也備受樂迷喜愛。宋英勳在韓國是數一數二的大提琴家,他觸及的曲目非常廣泛,從皮亞佐拉到巴赫乃至近現代曲目都有涉獵,還拿到了帕爾羅大賽大提琴大獎。加上俞明青與秦立巍,構成了橫跨歐美與亞洲的頂級大提琴陣容。

秦立巍開講“秦課堂”

大提琴藝術節擔負著提攜後進的任務,本屆藝術節將推選年度“最佳青年大提琴演奏家”“天才大提琴少年”,旨在褒獎和提掖後起之秀,為大提琴演奏儲備優秀人才。秦立巍自己的“秦課堂”備受琴童和家長追捧。他認為,學琴的重點不在於每天練三個小時還是兩個小時,而是建立一個學習的循環機制,“學琴需要建立一個過程:從發現問題到樹立目標再到問題解決,這個過程在練琴中一定要有。一旦有個錯音在作品裡,如果沒有聽到、沒有樹立目標、沒有解決的話,連續練習一兩天後,這個錯音就會變成習慣了。我們的手是有肌肉記憶的。每一次練習這些音樂片段時,最大的努力是保證每次都是非常精確的,這樣帶來的肌肉記憶非常快。練習質量提升了,練習的時間就不用這麼多。 ”

秦立巍希望,國際大提琴藝術節能夠長期落戶青島,“在青島能做這件大事,我非常幸運有幾位非常重要而且能幹的合夥人,這也是我們希望能在青島繼續做下去的原因。明年我們的主題會改變,但是我們還是希望在青島舉辦。我們在青島與這麼多頂級音樂家見面,同時我們也希望能讓世界音樂家聽到中國優秀的青年大提琴家和年輕琴童學生們帶來的驚喜,這也特別鼓舞人心。青島大提琴節得到贊助商、企業家等社會上很多方面的支持,他們甚至想買琴送給未來的大提琴大師。我感覺到社會上很多人對音樂熱愛,對大提琴樂器也特別有感情。能夠得到這麼多人的支持而來做這件事,我很期待七月份在青島與大家見面。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