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空間中無處不在的暗物質

不少天文學家認為,宇宙中的90%以上的物質是以“暗物質”的形式隱藏著的。早在上世紀30年代,荷蘭天體物理學家奧爾特就已指出:為了說明恆星的運動,需要假定在太陽附近存在著看不到的物質。1933年,茨維基從室女星系團諸星系的運動,就曾認為星系團中存在著大量的暗物質。

宇宙空間中無處不在的暗物質

太陽附近和銀河系軌道面內的暗物質是些什麼東西呢?奧爾特等天文學家認為,它們可能是一般光學望遠鏡觀測不到的極闇弱的褐矮星或質量為木星30~80倍的大行星。美國天文學家巴柯的理論分析表明,在太陽附近,存在著與發光物質幾乎同等數量的看不見的物質。在大視場望遠鏡所拍攝的天空照片上已發現了暗於14星等、不到半個太陽質量的M型矮星

宇宙空間中無處不在的暗物質

由於太陽位於銀河系中心平面的附近,故從探測到的M型矮星的數目推算,它們大概能提供銀河系應有失蹤質量的一半。每一顆M型星最多隻能發光幾萬年,故人們認為銀河系中一定存在這許許多多這些小恆星“燃燒”後的“屍體”,足以提供理論計算所需的全部暗物質。

宇宙空間中無處不在的暗物質

觀測結果和理論分析均表明旋渦星系外圍存在著大質量的暗暈,暈中含有哪些看不見的物質呢?英國天文學家裡斯認為可能有三種候選者——第一種就是上面所述的小質量恆星貨大行星;第二種是很早以前由超大質量恆星坍縮而成的200萬倍太陽質量左右的大質量黑洞;第三種是奇異粒子,如質量可能為20·49電子伏與電子有關係的中微子。

宇宙空間中無處不在的暗物質

總之,宇宙中是否存在暗物質?它們是些什麼東西?這還需要科學技術和天文學家們進一步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