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來來,上炕上炕……」 講述青海農村土炕的那些事……

“來來來,上炕上炕……” 講述青海農村土炕的那些事……

“來來來,上炕上炕……” 講述青海農村土炕的那些事……

“來來來,上炕上炕……” 講述青海農村土炕的那些事……

“來來來,上炕上炕……” 講述青海農村土炕的那些事……

“來來來,上炕上炕……” 講述青海農村土炕的那些事……

對於老青海人來說,炕並不陌生。嚴寒的冬季,走進農村屋內總會感到有些寒涼,而上了土炕或坐或躺,感覺便是暖暖的。大凡家中有客來,讓客人上炕便成為主人最熱情的待客禮儀。一句“炕上坐”,頓時會讓人感到親切而熱乎!本期《青海視野》為您講述青海農村土炕那些事。

1

堂屋兩側為臥室

分“大頭兒”和“小頭兒”

隨著社會發展,我國古老的席地而臥的起居生活方式發生巨大變化後,供人們睡覺和休息的地方,南方人叫床,如:“羅漢床”、“拔步床”、“架子床”等。北方人叫炕,青海的湟水流域和西寧一帶的人把炕俗稱“打泥炕”、“板炕”、“滿間炕”等。

提起青海人家的“炕”,細細回味、這種民俗的漫長形成過程,具有濃厚的地方文化特色。

筆者記得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前,西寧市民的居住環境還沒有大面積改善前,每當你走進青海人家的四合院,特別是西寧和湟水流域幾個縣,不分城市鄉村,房屋雖有“二加七檁”起脊大房和一般平房之分,但大部分系土木結構。富戶人家,還有一進兩院,甚至三院的。前院是車院,圈牲畜、當倉庫等。裡院設屏門、過廳,住家人和貯糧。後院則為花園。不論哪種形式的房子,凡是正房都以樑柱分間,以木頭板壁(俗稱:隔家)或胡墼(土坯)砌牆隔離房間。中間一間為堂屋,每家的堂屋佈置很講究,非常有規矩。一般堂屋正中靠牆,擺放著大紅面櫃一對。櫃上面一頭供放“灶堂”(灶龕);一頭供放著“家普堂”以及香爐和各種供器等。上牆掛“福、祿、壽、星”,“財神”像或“福”、“壽”、“虎”等巨型字為中堂,兩側配對聯。城裡人和部分鄉里人家,在面櫃前還配放米櫃或方桌,兩側各置一座椅。

堂屋兩側為臥室,分“大頭兒”和“小頭兒”。城裡的大部分人家和鄉里的大戶人家,大頭兒是木頭板壁雙扇門,小頭兒是單扇門,房屋木件畫棟雕樑。城裡的少數人家和鄉里大部分人家,大頭兒是胡墼牆,敞開或半敞開。小頭兒一般是圈門,掛半截門簾。大頭兒一般都是兩洞炕,俗稱“滿間炕”。一洞兒是板炕(木板製作由炕板、炕圈組成。炕板能揭能蓋,填土、煨炕和扒灰十分方便)。一洞兒是打泥炕(紅、黃土等合成草泥,經過反覆錘打而成的土炕)。也有用土坯作牆,石板蓋面的,炕洞門開在角房。兩洞炕連接在一起,寬、高、長度相等。小頭兒大部分人家也是滿間炕,但個別家庭經濟條件尚差,人口少的是一洞兒炕。為了煨炕和女人帶孩子方便起見,板炕多見於打泥炕。

2

房屋的大小都有主次、尊卑之分

大頭兒是長輩居住和家庭待客的重要地方。房內佈置相對講究一點,炕上鋪的下有毛氈,上有線毯,經濟條件好的在線毯上還鋪一條栽絨褥子(俗稱獨睡兒)。炕靠牆一邊放有雕花飾邊,畫匠繪的山水、人物、花卉等圖案的“炕櫃”或“門箱”。有些家庭還把老人的“壽材”放在炕的一邊,地下襬放“錢桌”。晚上長輩睡覺的地方,早上起來後,女人們把被褥整整齊齊疊成四方後,放到炕裡面,然後再把繡花枕頭放在被子上面。還有的把被褥疊成長條,放到炕邊門箱或炕櫃上面,在炕中間擺上炕桌(有四方形和長方形做餐桌用)此地就變成了待客的地方了。到了晚上,在臨睡前取掉炕上的炕桌,把被褥鋪好後又睡覺了,臥室兼有客廳的功能,非常隨意。直到現在,很多鄉間的習慣等客人進門脫鞋後,主人首先讓客人“壽腳兒”上炕坐,然後又把鞋放在堂屋面櫃下邊,免得女人和娃娃們“二樣麻達”(方言:不在乎的樣子)把鞋踩來踩去。哪洞炕熱,哪洞炕上鋪著褥子就把客人讓到哪洞炕上坐,這是青海人待客的最高禮儀。在炕上待客比坐在地下沙發椅子上的等級要高,否則,覺得待客熱情不夠高。喧板、扯雜(方言:交談、商量事),喝酒、吃飯、看書、寫字,下棋、娛樂等都在炕上進行。這實際上是當地的一種文化,是常年形成的一種習俗,多少年來誰也沒有改變過的一種文化。

小頭兒是晚輩居住的房間,房間收拾得再豪華,也不能把客人讓到小頭兒去坐客。除非家中“行營幹”(方言、操辦婚喪嫁娶等大事)來人多,沒有地方坐時,才把客人讓到小頭兒的炕上。因此,主房和房屋的大小頭兒的主次、尊卑都有了,長輩睡在主房大頭兒的主位上,晚輩睡在小頭兒的次位上,這種形式的尊卑基本上每家都按照這種禮制進行。在長輩健在時,最忌諱晚輩住上房和大頭兒。

3

生產隊長家的炕

時常當會議廳用

在農村,炕灰又是一寶,定期除出,隨時填土,在還沒有化肥的年代裡,炕灰又是農家填圈、積肥的好原料,真是一物多用,一舉多得。

回顧貧窮落後、城鄉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的過去,特別是在嚴冬寒冷季節,在基本上沒有取暖設備的情況下,熱炕給人們帶來說不盡的溫暖和快樂,以至產生依戀難捨之情。

記得清代的小說家李漁,對床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寫:人生百年,所歷之時,日居其半,夜居其半。日間所處之地,或堂或廡,或舟或車,總無一定之在。而夜間所處,則只有一床,是床也者,乃我半生相共之物。較之結髮糟糠猶分先後者也,人之待物其最厚者莫過此。李漁的這番話非常動情。人活了一輩子,白天是一半,晚上是一半。白天的時候說不準你在哪兒,或是房裡,或是在走廊上,或是坐船,或是坐車。但晚上你肯定睡在床上。床是我的相伴之物,比我老婆還來得早呢。所以“人之待物其最厚者當莫過此”,就是對床應該重視,應該有感情。

今天,在黨中央富國強民的好政策下,我們在普遍大力改善居住環境的同時,對床的改善也應該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使它以溫暖舒適為您陪伴終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