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鞠姓來源

天下鞠姓來源


一、姓氏源流

鞠(Jū)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是黃帝的後裔。黃帝有後名曰棄(后稷),是周朝的始祖,棄之子不窋有個兒子叫陶,生下來時手上的掌文很象古文“鞠”字,因此起名叫鞠陶。鞠陶後來作了周人的首領,他的後代子孫就以他的名字命姓,稱鞠姓。

2、出自以名為姓。鞠陶的後代中有個叫鞠武的,在燕國任大夫,他的後人以其名字命姓,稱鞠姓。

得姓始祖:鞠陶。根據《元和姓纂》及《名賢氏族類稿》等古籍記載可知,周族祖先後稷的孫子叫陶,因為出生時手心的掌紋很像古文“鞠”字,所以起名叫鞠陶。鞠陶後來做了周人的首領,他的後世子孫即以鞠為姓。故鞠氏後人奉鞠陶為鞠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佈

(缺)鞠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出自姬姓。遠古時候,周始祖棄的支庶孫子名陶,據說陶出生時,手心的掌紋象個古文“鞠”字,所以給取了鞠陶這個名字,後來他曾做過周人的受領,因此他的後代,就沿襲了鞠這個姓氏。戰國時燕國大夫鞠武的後代就都以鞠為姓。東漢時,曾有過鞠氏的人為了避難而改為他姓,如“麴”。鞠姓望族居汝南郡(今河南省汝南縣)。

三、歷史名人

鞠 武:戰國時燕太子丹太傅,曾薦荊軻於太子。

鞠 詠:北宋官吏,開封(今河南省開封市)人。自小勤奮好學,後來舉為進士當官,他遇事敢言。在擔任三司鹽鐵判官時,河北、京師旱災,他曾奏請出太倉米10萬石以賑災民。

鞠 常:字可久,密州高密人。祖真,黃縣令。父慶孫,申州團練判官,有詩名。常少好學,善屬文。漢乾祐二年擢進士第,裁二十一,釋褐秘書省校書郎。周廣順中,宰相範質奏充集賢校理,出為鄆州觀察支使,歷永興軍節度掌書記、伊陽令。顯德四年,詣闕進策,召試,復授猗氏令,遷蔡州防禦判官,復宰介休、魏縣。開寶中,趙普為相,擢為著作佐郎。時任此官,惟常與楊徽之、李若拙、趙鄰幾四人,皆有名於時。常應舉時,著有《四時成歲賦》萬餘言,又為《春蘭賦》,頗存興託。後為清河令。七年,卒,享年四十七歲。

鞠 鉞:明代名人。正德時他與妻子於氏被敵人俘獲至城南寺,敵人逼鞠鉞屈服,鞠鉞拒絕,遂被殺,於氏撞石而死。

鞠嗣復:宋代好官,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那時農民義軍方臘將他俘獲,因為他當官為民作主,所以就免一死,而其他壞官一概殺頭。鞠嗣復的政績得到公認,所以朝廷隨後還升他當了州官。

鞠夫人:宋代舞蹈家,高宗時,為仙韶院第一,時稱“鞠部頭”。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汝南郡:漢高帝時置郡,治所是上蔡(今河南省上蔡縣一帶)。相當於現在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區。

2、堂號

清河堂:鞠常原是五代時南漢乾祐進士。到了宋朝開寶年間,趙普為宰相,提拔鞠常為著作郎,後來又作了清河令。

============================================================

【鞠姓宗祠通用對聯】

〖鞠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精誠不懾;

抗直敢言。

——佚名撰鞠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鞠嗣復,宣和年間為休寧知縣,為方臘所俘,以其惠政免死。下聯典指宋鞠詠,仁宗時官監察御史,抗直敢言,後升為殿中侍御史。

山陽衍派;

太傅分支。

——佚名撰鞠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戰國時鞠武,為燕太子丹太傅,曾薦荊軻於太子。

-----------------------------------------------------------------

〖鞠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明時文登雙節士;

宋代仙韶一部頭。

——佚名撰鞠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名人鞠鉞,文登人。正德中,與妻於氏被敵俘,至城南寺,逼鉞以從,鉞拒之,遂被殺,於觸石死,副使令有司禮祭,碣其墓曰“雙節”。下聯典指宋代舞蹈家鞠夫人,高宗時,為仙韶院第一,時稱“鞠部頭”。

革命精神永不老;

菊花品格志猶高。

——佚名撰鞠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以鶴頂格鑲嵌鞠姓的“鞠”字的析字聯。

-----------------------------------------------------------------

〖鞠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鍾高密地靈,官居著作;

興連江水利,民祀春秋。

——佚名撰鞠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進士鞠常,字可久,高密人。開寶中為著作佐郎。後為清河令卒。下聯典指宋代雍熙進士鞠仲謀,字有開,高密人。知連江,官至兵部員外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