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極光越來越頻繁出現?科學家認爲這與溫室效應有關

極光因為只有在南北極地區才能看見而得名,實際上極光是太陽活動引起的帶電粒子流進入了地球的磁場,然後在地球的兩極產生了色彩斑斕的光輝。極光的形狀一般有帶狀、弧狀、放射狀的,而且它們的形狀並不是固定的,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雖然極光美麗的夜空現象吸引著許多人前去觀看,但是科學家認為極光的頻繁出現對於地球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為什麼極光越來越頻繁出現?科學家認為這與溫室效應有關

在天文學上,科學家又將極光稱為“夜光雲”,許多科學家都在研究夜光雲的形成原理。美國航天局的天文學家認為,夜光雲實際上並不是地球上的雲,它的構成成分基本來自外太空。夜光雲之所以能夠發出絢麗的光輝,是因為組成夜光雲的是一些冰晶組織。這些冰晶在空中會受到大氣中塵埃的撞擊,有些經過撞擊後會發生燃燒,經過了太陽光的照射之後就會反射出各種顏色的光,這就形成了夜光雲。

為什麼極光越來越頻繁出現?科學家認為這與溫室效應有關

天文學家對夜光雲出現的次數進行了統計,發現夜光雲在上個世紀出現的次數還比較少,但是進入了二十一世紀後,夜光雲出現的頻率明顯變快了。對於這一現象,美國航天局給出的解釋是,地球氣候變化導致了夜光雲的頻繁出現。由於溫室效應的發生,在地球的上空存在著大量的甲烷。甲烷在高空裡發生液化現象,然後又變成了冰晶,最後變成了夜光雲。

為什麼極光越來越頻繁出現?科學家認為這與溫室效應有關

由此可以看得出,夜光雲出現與地球的氣候變化有關係。近代人類為了發展工業,地球的環境發生惡化的現象。現在人類正經歷著全球氣候變暖的時代,夜光雲的增多也說明了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了。人類應該以這一自然現象為誡,採取措施應對這一問題。

為什麼極光越來越頻繁出現?科學家認為這與溫室效應有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