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億美金收購後,談談我所認識的臉萌、Faceu和郭列

3億美金收購後,談談我所認識的臉萌、Faceu和郭列

這是2014年在辦公室給郭列拍的第一張宣傳照

從郭列開始創業,我們就認識了,然後一路親歷他的成長,低谷,壯大。我全程深度參與了臉萌、Faceu的整體傳播和項目成長,我談談我眼裡的郭列,還有當時是如何來操盤臉萌Faceu項目品牌傳播的一些事。

我們第一次見面,是在寶安一個麥當勞,主要就是聊了下他的項目,和團隊大概情況。然後去辦公室和大家見了下,當時是8個人,在寶安體育館附近的一個民房裡。郭列之前看過我寫的一些東西,覺得不錯,加上都有產品經理的經歷,所以我們交流起來很順暢。當時他們其實過的很難,錢很少,方向也沒有那麼明確,好在用戶在增加。我最早認識的臉萌團隊裡,後來陸續有人離開,自己創業,比如來自中國臺灣的Paul,他做的母嬰應用在臺灣地區進入了排名前十。還有做動漫內容創業的,成績也很不錯。這個團隊確實很不錯。

在臉萌辦公室,我遇到了他們早期的投資人,一個著名基金的投資經理。也就是這次經歷,刷新了我對國內機構和投資人的認知。當時我的想法是把 臉萌早期創業的艱辛寫出來,然後配圖用的是郭列等三個人在他們租的民房裡,沒有桌子,用一個紙箱子當桌子寫代碼的情景。但是那個投資經理,極力反對,因為他覺得很low(大概意思)。而且極力強調中間不要出現有關於他的描述和基金的表述。我說這是一個絕佳的曝光機會。但最後還是按照他的想法去做了。

3億美金收購後,談談我所認識的臉萌、Faceu和郭列

等到臉萌的傳播火了之後,再次遇到他,他說為啥沒多寫寫他呢,說我應該堅持自己的想法。這家機構後來搞了一個90後基金,忽悠了很多本來在國內外生活工作的很好的年輕人創業,結果這個90後基金的負責人自己跑路單幹了。我接觸過一個從美國灣區回來的年輕人,本來工作挺好的,結果被弄回來後,承諾的投資根本沒到位,也沒人管他,因此損失慘重。項目也黃了。只能從0開始。這個事刷新了我對國內所謂知名機構和投資經理的認知。別盲目相信任何機構和所謂的情懷等口號,投資就是一門生意,另外任何機構裡都有傻X。

當時郭列和團隊也沒啥錢,拿不出預算來做推廣。我說沒事,我看好你這個項目,現在可以不掏錢。但我們約定一個長期的合作模式。我們溝通了很久,基於他和團隊,產品的特點,給他定下了“講故事,貼標籤,造概念”的九字方針。以後所有的傳播策略都圍繞著這個來講。

講故事:當時的出來了一批以馬佳佳為代表的年輕創業者,都是年輕氣盛,造了各種名詞。在公開場合都是盛氣凌人的樣子,給別人說很多創業和人生的道理。我的經驗告訴我,輿論反彈只是遲早的,當然後面也驗證了。

我當時給郭列說,咱們要學會講故事,不管是好的經歷,不好的經歷,都要以故事的形式,更加通俗,容易理解,也容易形成二次傳播。這樣更加真實,接地氣,而不是一味的說教,沒有人喜歡說教。後來不管是融資,出海,轉型,都是按照這個規則來的。

造概念:前面有了故事和標籤,基本形象已經豎立起來了,但是還欠高度。一定要整個行業高度拉起來。因為他年輕,資歷淺。這種事不太好操作。當時其實有一些概念,但屬於比較含糊的。經過一番分析,我決定做兩個交叉的概念:騰訊創業系,90後創業者。

騰訊離職創業者其實不少,但當時一直沒有像阿里系等旗幟鮮明的亮出旗號。這是個輿論空白。當時騰訊出來創業者,有一些人做得還不錯了,比如很早就上市的淘米,估計現在已經被人遺忘了。但是從沒有人系統性的分析過這些人,也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我覺得這是一個機會,以臉萌和郭列為契機,提出騰訊系創業者概念,後來陸續推出了拉勾,房多多等騰訊系創業項目,同時強化90後創業者的概念。郭列後來幾乎成為了這兩個概念的代言人。為後續的傳播做了極大的鋪墊。

騰訊的創業者大多不是很擅長傳播,也不夠重視傳播,現在雖然有些好轉,但實際上和阿里的創業者比起來,還是差很多。郭列之所以重視傳播,一個是年輕,腦子活,知道新媒體的重要性。第二就是在騰訊呆的時間短,一年時間,沒有被所謂低調的氛圍帶偏。新媒體都這麼發達了,還憋著不說話,這一課遲早得補上。

思路確認之後,就開始具體的傳播,我們陸續推出了《臉萌郭列,好玩就是我們的情懷》、《臉萌團隊獲A輪千萬級投資:紅了之後的得與失》、《臉萌出海記:如何在多國排行榜拿下第一?》、《驟升、突降又被甩起,從臉萌到Faceu,郭列的創業過山車》等等內容,幾乎每一篇都是爆款。不僅單篇傳播和轉發很廣,而且帶動了包括美國商業週刊,彭博社等新聞機構的關注和報道,徹底的打響了一場品牌的正面輿論戰。

在這個過程中,我也非常注意細節的調整和執行。比如在臉萌爆火之後,很多媒體跟進,由於一些90後創業者的不靠譜和驚世駭俗的言論,當時輿論風口開始轉向。很多媒體開始討論90後創業者到底靠不靠譜。根據這個情況,在A輪融資確認之後,立馬出了一波爆紅之後的得與失,郭列公開反省,降低姿態,接受批評。

在央視的一檔節目訪談前,我告訴郭列,之前已經有90後創業者吹牛逼掉到坑裡了,你去了之後,一方面要強調年輕人的創意和想法,另一方面你要向70、80後的創業前輩致敬,有很多不足需要向他們學習。把郭列迅速和另外那些不夠體面的90後創業者完全切割出來,“他們不能代表真正的90後創業者,但你可以。”這一波操作之後,幾乎質疑的聲音消失了,起碼沒有太大的雜音。

3億美金收購後,談談我所認識的臉萌、Faceu和郭列

在2014年,當時是大家都在說自己的項目如何牛X,都是說國內做得如何如何好,基本上沒有什麼出海經驗,也沒啥成功項目。獵豹可能是代表之一。不像現在扎堆的出海。當時正面的傳播形象已經完全建立,郭列考慮是不是沒有必要再說太多話了。我說國內故事說完了,咱們這波國外的也要說下,證明團隊不僅在國內牛,在互聯網發達的歐美也很牛X。而且你是年輕人裡的第一個代表。這樣徹底把你90後創業者KOL形象穩定下來。於是這一波下來之後,基本上就奠定了郭列在90後創業者的地位了。

整個傳播過程中,我第一次把東西寫好時,出於尊重,我說稿子給你看看吧,他看了一眼,很快就回復我說,以後不要讓他看了,他看了忍不住想改。但既然我比他專業,應該要相信我。從此早也沒看過後續任何傳播的內容。不過我還是每次會把人名,數據等關鍵信息,發佈前再核對一次,僅此而已。後來我一個朋友,寫了一篇質疑臉萌的文章,我發給郭列看,郭列轉到朋友圈,說歡迎大家有理有據的批評,幫助他們做得更好。我對我的好友唐峰說,就這個格局,此生必成大器。

我做新媒體這幾年,接觸了大大小小的創業者,身價從發不出工資的負翁,到身價上百億的富翁,至少也上百人了。最不能容忍的,也是經常遇到的,就是創業者的自以為是和不尊重傳播的專業性,往往一次精心策劃的傳播,被他們最後改的像鄉鎮企業的黑板報一樣。有媒體朋友給我吐槽,很多創業者是採訪一小時,改稿兩小時。最後甚至撕逼完事。

在傳播上,郭列幾乎沒有做任何的干預,這點讓我很尊重他。但是有一點嚴重的失誤,就是在2014年上半年,我說你們得建立一個臉萌公眾賬號,把臉萌的90後用戶全部倒到這裡面來,以後不僅僅可以做自己產品推廣,還可以加入電商等各種商業模式,這就是一個90後的陣地。當時我提出,我這邊出一個人免費幫他做這個事,但後面收益共享,後來臉萌用戶過億,如果有5%的用戶倒過來,也可以是一個500萬粉絲的超級大號,不僅僅商業上有很多想象空間,也可以為後面的Faceu做很多鋪墊。這個號如果單賣,也值上千萬了。可惜,最後這個建議沒被採納。很多用戶就流失了。

郭列對我說,創業者融資之後的第一大忌就是換豪華辦公室,他們融資之後,在很長時間,都是蝸居在寶安一個很小的辦公室裡,連續融資多輪後,他們才搬到了現在的辦公室,做了些裝修。這個事讓我汗顏,我這個上面犯了很多人一樣的錯誤。在這點上我確實沒他踏實。

後來臉萌在轉型Faceu時,遇到了很大的困難,我還記得郭列當時坐在那個玻璃圍起來的小隔間時,對我說過的那些話和那些事。諸多細節,以後再聊。現在回過頭來看,恍如隔世。郭列在我創業的過程中,也給了很多幫助,包括我們去深大校招,他特別過來替我站臺,增加人氣,那個時候他們已經完成了數千萬美金的新一輪融資。不管怎樣,好的、不好的一切都在變化著,希望郭列和他的小夥伴能走得更遠更好,也希望看到更多的年輕人實現自己的夢想。

最後送給所有的朋友一句話:少幹錦上添花的活,多做雪中送炭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