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怕誰!要打就打的美國喊疼!

誰怕誰!要打就打的美國喊疼!

自以為能“唬”人?其實不然!

美好的“休戰”已不復存在,中美貿易戰已快速開戰!

美國堅持打貿易戰,必然是有代價的,但是他比中國更能平衡國內各方面利益。從另一個層次理解,貿易戰也是美國對自己經濟結構,利益調整的過程,很明顯他們這種轉型主動性比中國更強,期間不乏痛苦,但其推動力量更堅決。

誰怕誰!要打就打的美國喊疼!

劉裡遠提供了四大應招:

1.完全停止對美500億商品出口,500x25%=125,美國打算攔路搶劫的這125億美元就會落空。

2.自己勒緊褲腰帶,只賺一點或適當賠點,繼續維持對美出口,度過難關。

3.老套路,新途徑,將500億商品轉它國進入美國。雖然少賺點,但仍維持對美國市場的壓力,又讓川普拿不到關稅。

4.相對於25%關稅,自降10%,以此優惠,擴大對其它國家出口。雖然讓出美國市市場,但卻搶了美國的國外市場。

四招兼用,可望應對,而以第三招最便捷。例如,中國的鋼鋁原料經第三國經過沖壓,噴塗等加工後轉口至美國市場可以避開關稅壁壘,特別是工業原料追溯上游源頭比較困難。

越南,好像已經成為這一通道的一個部分。其實不止越南,當前中國企業在泰國、馬來西亞、越南和印尼建廠將中國產工業原料運輸過去經當地加工後轉出口至歐美市場。

而這其中,東南亞國家中相對而言泰國投資環境較好,佛教國家人文環境好,與中國也無領土爭端,政權比較穩定。

實際上,不僅僅中國的出口商在想辦法打擦邊球,連歐美的進口商也在想辦法打擦邊球。高額關稅是一把雙刃劍,保護本國工業的同時也會損害進口商和下游產業的利益。比如美國鋼鐵本地HRC 2.0MM的價格在USD720/TON 左右,受關稅保護政策影響短短一年內價格上漲USD100左右,進一步侵蝕下游產業利潤。而歐盟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當地進口商開始打擦邊球從中國進口塗層鋼板(對華反傾銷稅約46.5%),主要方式是通過換2ND B/L修改品名和HS CODE,還有利用歐盟對某些產品的化學成分定義不夠清晰和明確(如在熱浸鍍鋅鋼板加入鎂和錳改名為鋅鋁鎂合金鋼捲進入歐洲),主要通過安特衛普和意大利進口歐洲市場。

畢竟,大多時候需求是雙向的。

誰怕誰!要打就打的美國喊疼!

有些人認為一帶一路和2025製造是導致貿易戰的根源,但個人認為,這種想法很幼稚!

1)從產業升級角度國家的確需要升級製造業,目前國內大部分製造業還停留在“製造”而不是“智造”。

2)傳統制造業尤其是鋼鐵、水泥等地區產能嚴重過剩,一帶一路不失為一種輸出方式。

3)即便你不宣傳“一帶一路和2025”歐美就不會抵制你了?太單純!只要行政手段推動這些,歐美就會做出反應。

4)特朗普政策的不確定性讓中國政府繼續韜光養晦的策略或難持續。雖然某些“有心人”會在政府輿論宣傳上做文章,但是個人認為這個不是根源性問題。

又有些學者認為一帶一路無法解決產能過剩問題甚至還可能帶來回款問題,還有一部分以謀論者認為中國故意輸出債務危機讓類似斯里蘭卡這樣國家揹負鉅額債務。

一帶一路和2025中國製造設想是應時應勢,當然如果把這看成一種對外擴張的策略,外部阻力已經顯現。

但是,無論阻力有多大你總要做點事情,總不能坐在家裡不動吧。

誰怕誰!要打就打的美國喊疼!

貿易戰最大的傷害就是造成國內經濟紊亂甚至影響政局穩定。貿易戰不能單純把目光緊緊聚焦在貿易上,中國還要打好伊朗這張牌。既然特朗普打臺灣牌,我們何不跟他“對著玩”?而且現在歐盟對伊朗也抱有同情心,畢竟前期歐盟國家在伊朗投資不少,中國應該積極應對伊朗。從經濟利益角度看,中國在伊朗投資巨大也需要得到保護。

目前的形勢可能僅僅是中美貿易戰的前奏,未來中美貿易戰或持續升溫,但是中國並不懼怕打貿易戰,且要打就打到美國喊疼。

美國屢次失信,恣意妄為,或將由此“衰落”並影響全球經濟格局,最終苦果將由美國自己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