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中期底或仍需等待

市場中期底或仍需等待

本報特約評論員 常斌

在連續七週下跌之後,本週市場終現久違的反彈。上證綜指周線報收於2831點周內反彈漲3.06%;同期深圳成指和創業板指分別上漲4.66%和5.01%。量能上,周內兩市合計成交1.78萬億元,與上週基本持平,未見明顯放大。

盤面上看,本次反彈大概率為短線技術性反彈,後續高度和可持續性可能較為有限。統計上看,上證綜指歷史上周線七連陰之後均出現了反彈走勢,但反彈力度和幅度均不大。反彈量能上看,本次反彈中除創業板市場略有放量外,滬市和深市主板量能均未能有明顯放大,顯示出投資者參與意願不強、積極性不足,市場現有做多力量較弱。力度上看,本次反彈也較為羸弱,相較於近期海外(如美股、日本股市和歐洲股市)的強勢走勢,A股和港股近期雙雙表現為反彈乏力、漲升困難的態勢。

市場弱勢的根源不變,依然在於當前持續困難的宏觀形勢,且困難在短期內恐難有明顯改善。主要表現在:

持續難解的中美貿易戰,且未來一段時間存在愈戰愈烈風險。在中國宣佈對美500億美元商品徵收關稅的反擊措施之後,本週三(7月11日)美國宣佈追加對中國約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10%關稅,並公佈詳細商品清單。中美貿易戰再度升級。按照流程,本份關稅清單將於8月20日至23日進行聽證,目前尚不會立即實施。這也意味著在第二輪關稅戰的靴子落地(8月底)之前,國內股市都將受到這一重要因素的持續壓制,市場必須要負重而行。

宏觀經濟出現放緩態勢,且在中美貿易戰陰影下後期下行壓力還將加大。已公佈的6月份經濟數據如下:製造業PMI回落至50.2%,創7個月來新低;基建投資增速14.9%,較上月下降0.9個百分點;進出口方面,按人民幣計價,6月出口增速-1.24%,進口增速10.9%,低於預期;6月貿易順差2618億人民幣,出現明顯回升,但主要因為進口大幅回落;6月乘用車銷量增速-3.1%,較5月大幅回落,創12年以來的歷史新低。經濟數據呈現出全面回落態勢,在中美貿易戰陰影下,下半年經濟走勢預期更難樂觀。

“寬貨幣、緊信用”的貨幣政策環境下,股市資金面難有增量,甚至面臨存量流出壓力。在“防風險、去槓桿”方針下,央行貨幣政策一方面儘量降低市場資金利率,但收緊了信用投放,貨幣放水速度大幅放緩,M2增速始終處於個位數。表現在市場上,雖然近期shibor持續走低,但信託等影子銀行、股市一二級市場的資金存量卻不斷萎縮。如場內融資餘額近期跌破9000億,較年初萎縮超過1100億。受制於緊縮的貨幣環境和持續低迷的市場信心,短期內難以預期增量資金入市。

較多個股估值仍高,股票質押爆倉、業績不佳等風險也未完全釋放。目前市場整體估值已處於歷史低位,但從結構上看,低估值品種多為白馬藍籌,而大量中小盤股即使在前期股價跌幅不小的情況下估值水平仍然較高。依同花順軟件統計,目前兩市個股2018年動態市盈率中位數仍達31倍,40倍以上個股數超過1400家。嚴酷的熊市環境將繼續壓低此類個股的估值水平。

稍可減輕投資者悲觀情緒的是目前處於歷史低位的估值水平。歷史低位的估值意味著當前市場已具備明顯的中長期投資價值,尤其是估值處於低位的績優白馬類公司和優質成長類公司中長期投資機會更為明顯。然而就中短期而言,市場走勢的改善需要投資者信心的重振和增量資金的介入等為前置條件。

綜上,市場短線反彈已至,但筆者認為,對反彈高度不宜過度樂觀,市場中期底部大概率仍需等待。短期走勢上,市場則有望橫盤震盪。

投資策略:立足低估值的績優價值和優質成長,在控制好整體倉位的前提下,逢低逐步吸納;注意繼續規避主業無核心競爭力、估值高企而業績支撐不足的八類個股。機會上,半年報業績高增長、超預期的優質成長股,以及低估值的消費白馬股有望獲得場內資金的集體關注,有望獲得較好市場表現,可重點挖掘。

市場中期底或仍需等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