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這三重境界,《我不是藥神》可能會改變國家

因為這三重境界,《我不是藥神》可能會改變國家

我不是藥神,我只是一個有故事的中國人

很多觀眾說是哭著看完《我不是藥神》的,但這部已鎖定2018年最佳的電影其實並不用力去煽情,除了一處,程勇被抓,公安把車開慢一點,街道兩邊站滿了慢粒性白血病患者,肅然、悲傷的氣氛中出現已經死去的呂受益和黃毛少年的笑容。

不煽情而動人心,這就是一個好的電影故事的魅力。《我不是藥神》這麼火,在於它回到電影的本初,用電影語言為觀眾講一個好故事。

這個好故事,包含著電影故事、真實故事和中國故事三層境界。

因為這三重境界,《我不是藥神》可能會改變國家

電影故事:其實是個套路

早年的好萊塢編劇界流傳著一本小冊子《“千面英雄”使用指南》,作者克里斯多夫-沃格勒稱,各種類型的電影其實都在重複著一個核心故事,用一句話總結,就是英雄的旅程。

後來,好萊塢編劇大師麥基通過一本書《故事》來詳細展示這一模式是如何完成的。在他看來,一個故事遵循著這樣的套路模型:現狀、行動、衝突、逆轉。把人物、情節加進去,就是,主人公以往的生活被打破,他受到召喚必須做出改變去完成一個目標,這個過程中他會遭遇困難,他一路升級打怪,改變了現狀,在最終結局中,主人公和觀眾得到感情、精神的昇華。

《我不是藥神》可以說完全遵循這個套路。以下是劇透。

程勇得知走私、賣假藥要被判8年,以及競爭對手的威逼利誘,決定從巨大風險中抽身,他的決定被團隊唾棄。有了啟動資本,程勇開了紡織廠,一個月賺幾十萬。但是呂受益的死亡觸動了他,他再次做起走私仿製藥的事情,並且是賠本做。他被抓了,判刑5年。他是知道結局的,但當一個普通人能做一次英雄的時候,程勇接受了這個挑戰和代價。這也是這個故事令人動容之處。

對於電影而言,這是一個並沒有傳奇性甚至曲折性的故事。但它是一個完整的流暢的故事——如果你看多了中國電影界出產的爛片,或者對那些被痛罵過的商業片做簡單思考的話,你會發現講一個流暢的故事是多麼重要的事情。

我們可以在一些大導演上看到這樣的例子,比如陳凱歌的《無極》、姜文的《一步之遙》,以及不想列舉的每年的爛片排行榜,如果觀眾看完的第一感覺是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被標上爛片一點都不冤。

大家說做電影要有誠意,那麼這個誠意最大的體現應該是用電影語言為讀者講好一個故事。

《我不是藥神》首先流暢地講了一個故事。

因為這三重境界,《我不是藥神》可能會改變國家

真實故事:我們都是病人

不過,要成為一個全民性的話題,僅僅有故事還不夠。《我不是藥神》成為現象級電影,因為它是基於看病難、藥價高的現實基礎。

因為這三重境界,《我不是藥神》可能會改變國家

《我不是藥神》程勇原型 陸勇

真實故事和電影故事的核心高藥價,切中了社會的痛點,並引起諸如貧窮、情誼、法律、公平等問題的討論。因為有了這些因素在裡面,與無數人的利益相關聯,與無數人的情感相關聯,人們於是認為,這是一個現實主義的好電影。

當然也有人批評《我不是藥神》的價值觀,比如電影把問題的根源指向跨國醫藥公司的壟斷和不近人情,但跨國醫藥公司研發新藥是需要付出極高的代價。作為一個問題的討論,這無可厚非,但如果以此要求電影做出像新聞報道一般的客觀,找出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則是過分的要求。羅伯特·麥基說,一個講得好的故事既不是對論文般精密推理的表達,也不是對幼稚情感的洶湧發洩,它的勝利表現在理性與非理性的聯姻。

真實故事讓觀眾有強烈的代入感,所以能得到口碑和票房的回報。如果我們看一下近兩年上映的電影名單會發現,《我不是藥神》火爆的背後,是電影市場中現實主義題材的稀缺,是觀眾對現實題材的期待。

值得拍成電影的現實題材其實很多。以2016年醫療領域的新聞為例,有產婦死亡引發中科院大戰北醫三院、山東非法疫苗案、魏則西事件、丟腎門、殺醫案等,可以說每個事件都比印度仿製藥更有衝擊力。

但是,眾多上映的電影,是膚淺浮誇爛俗無厘頭和狗屁不通的故事。

因為這三重境界,《我不是藥神》可能會改變國家

中國故事:願它是一個開端

很多人會說因為審查制度,很多現實主義的題材已胎死腹中。誠然,這是一個很大的阻力,但如果因此不往這個方向去努力,卻也是辜負了觀眾,辜負了市場,辜負了時代。

曾有一位作家說,中國作家這麼弱,是因為現實發生的事情遠超出天才作家們的想象。這是調侃,也是現實。對於電影人來說,這卻是“大自然的饋贈,大中華土地賞賜的食材”。

《我不是藥神》上映後,政府層面也做了回應,在醫保、新藥等方面推進相關的工作。

我們終於也有了改變國家的電影!

因為這三重境界,《我不是藥神》可能會改變國家

《辯護人》劇照

被廣為傳頌的電影《熔爐》,根據光州一所聾啞人學校的性侵事件改編,電影上映後37天,韓國國會通過“性侵害防止修正案”,又名“熔爐法”。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成並對國家社會產生巨大影響的電影可列一長串:《孩子們》、《媽媽別哭》、《華麗的休假》、《七號房的禮物》、《舉報者》、《出租司機》、《玩物》……

中國自然有眾多這樣的題材,西方記者報道中國的題材就屢獲普利策獎。和《我不是藥神》中的程勇類似,幫助別人而被判刑的真實人物事件,有毒奶粉受害者家長,有地震中豆腐渣學校的維權人……

當我們直面我們的真實故事並願意因此而改變,我們將變得自信和強大。

《我不是藥神》,願它只是一個開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