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電影無「藥神」

國產電影無“藥神”

一時間,電梯裡、餐廳中討論的都是《我不是藥神》(以下簡稱藥神)。上一次大家熱烈討論一部國產電影是哪一部?《讓子彈飛》?似乎藥神的號召力還要更強些,畢竟題材更有群眾基礎。

點映票房破億,上映2天票房突破4億;豆瓣15萬人觀影評價,評分9.0。業內人士預測,藥神是衝著40億票房飛奔,甚至有可能比肩《戰狼2》。

國產電影無“藥神”

作為聚焦醫療體制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我不是藥神》能夠上映都是奇蹟,更別提成為票房黑馬。在劇中,民間“藥神”拯救了成百上千的慢粒白血病患者;在劇外,“藥神現象”撕開了華語片與現實之間的薄紗,國產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或許將迎來真正的春天。

藥神註定成為爆款

藥神主角程勇有著真實的人物原型——印度抗癌藥“代購第一人”陸勇。陸勇本人是慢粒白血病患者,因承擔不了高昂的正版抗癌藥,轉而使用藥效無差的印度仿製藥。此後,陸勇陸續幫助病友代購仿製藥,後因“妨害信用卡管理”和“銷售假藥”的罪名,被公訴至沅江市法院。這就是轟動一時的“陸勇案”。

電影是事實與原型故事不完全相同,此處不劇透了。觀影后,筆者由衷而感,《我不是藥神》成為爆款是必然。

首先從題材上講,《我不是藥神》將一直存在“天價藥”的現實搬上了大銀幕,就醫看病的話題最能引發社會共鳴。“房子被吃沒了、家人被吃垮了,誰家沒個病人,你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嗎?”電影中,一名病友乞求警察不要再繼續追查仿製藥時,對警察說的話,可以說講出了普羅大眾的心聲。

國產電影無“藥神”

在表現手法上,電影是導演文牧野、監製甯浩、主演徐崢三個人風格的結晶。徐崢加甯浩已經成了黑色幽默的招牌,從《瘋狂的石頭》、《無人區》到《心花路放》,每一部電影都取得了不錯的口碑。《我不是藥神》中充滿甯浩風格的荒誕現實主義和暴力美學,例如追車打鬥、情色交易等。

同時,電影也有徐崢的搞笑梗和煽情,“他才20歲,就想活著,有什麼錯”,黃毛死後,程勇聲嘶力竭的喊出這句話,哭暈了影院的一票人。

新人導演文牧野則很擅長講故事,他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師從田壯壯。筆者瞭解到,藥神是文牧野首次執導院線電影,但此次之前,他曾經拍攝過一個同題材的12分鐘短片《安魂曲》,也就是因為這個短片,他才被甯浩發掘。文牧野從高額手術費和冥婚兩個社會問題切入,只用了12分鐘時間,就把一個“窮”的故事講得淋漓又心酸。這樣的敘事風格同樣體現在藥神中,文牧野很愛戳社會痛點。

國產電影無“藥神”

此外,必須要提的就是演員,在今天的中國電影圈,能找到一部關鍵角色全體演技在線的電影,並不容易。藥神中,從主角到配角,每一個人物性格都非常飽滿,並且個性突出,不再像其他電影一樣,配角平面化的為主角服務。

此外,筆者注意到,藥神是由阿里影業聯合出品、淘票票聯合發行,這也是電影火爆的一大助力。

這些成功的因素缺一不可,可以說藥神佔盡了好電影所需要的全部要素,在口碑和票房上雙豐收是必然。

藥神能否打破現實主義題材困境

藥神突破了現實主義題材長久以來的困局。一直以來,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始終無法突破有口碑沒票房的怪圈。

不要說票房,上映就是第一關。

90年代以後,一些經典的現實題材電影《藍風箏》、《鬼子來了》、《盲井》、《頤和園》等都在國際上斬獲大獎,但是在國內始終無緣進入院線,與觀眾見面,部分電影甚至都沒有網絡資源。

國產電影無“藥神”

近年來,現實題材電影得以進入院線的增多,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口碑爆棚,票房卻不理想。在動輒以“億”為單位計算票房的時代,《暴裂無聲》豆瓣評分8.2,累計票房5420萬;《暴雪將至》豆瓣評分7.0,票房也只有2713萬。“這已經是不錯的票房了。”一名資深影評人感慨,“現實題材不好出票房爆款。”

歸根結底,大眾娛樂時代,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總是“叫好不叫座”的。

普通消費者進入影院看電影,目的是消遣娛樂,沉重的現實主義題材消費者不喜歡,院線也不想引入,即便走進院線,排片量也極少。

一個反映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悲哀的典型事件是2016年《百鳥朝鳳》製片人下跪。2016年5月12日,著名製片人方勵,為吳天明遺作《百鳥朝鳳》,通過網絡直播,突然雙腿下跪,跪求全國影院經理幫忙為《百鳥朝鳳》排片。事後,方勵坦然承認下跪,他說:“對,我確實下跪了。我是真情下跪,為中國電影下跪!我這一跪是求全中國電影院經理們,為吳天明大師的遺作《百鳥朝鳳》未來幾天多排片。因為這是一部中國非常優秀的精品電影。因目前排片少,全國許多觀眾看不到!”

國產電影無“藥神”

不僅排片少,回溯上游,投資也少的可憐。忻鈺坤執導《心迷宮》就曾經因為沒錢而想要棄拍。據導演忻鈺坤介紹,當劇組60多個人到了河南拍攝地,製片人卻打來電話說“錢沒了”。忻鈺坤曾想鞠個躬,就地散夥,但還是硬著頭皮開拍了。當時的資金,只夠劇組開工三天。《心迷宮》電影結尾處,有一長串的“出品人名單”,像一部眾籌拍攝的片子。拍攝過程中,製片人任江洲的任務就是“漂”在全國各地籌錢,其實,《心迷宮》的製作成本只有170萬。

然而藥神的成功或許給了現實主義題材帶來了些許光亮。畢竟,純商業電影的日子也並沒有一直那麼好過。

純商業電影的沒落

從張藝謀的《英雄》開始,中國電影進入娛樂化時代,“文以載道”成了電影的附庸,圈錢才是重點。尤其在“IP”一詞的火熱後,催生了無數圈錢的純商業電影,主打粉絲經濟。其中最受詬病的當屬郭敬明的《小時代》系列,在碎成渣的口碑中,一路圈錢。

《小時代》橫空出世,斬獲4.8億票房的時候,不少業內人士感慨國產電影無望了。人物沒有靈魂、敘事瑣碎、三觀不正,說是電影,《小時代》更像一個超長版的“PPT”。據統計,《小時代》系列四部電影的總票房達到了17億,而總投資卻只有2.2億,電影的投資回報率已經超過了 250%。毫無電影藝術性可言,但《小時代》系列還是被逐利的電影公司奉為“案例”,通過各種方式研究和模仿。

但是,進入2017年,國產電影的口碑效應逐漸增強。拋開個例《戰狼2》不談,《羞羞的鐵拳》豆瓣評分7.0,最終斬獲了22億票房;《芳華》口碑雖然有所爭議,但豆瓣評分也達到了7.7,票房14億。相反,低口碑毀票房的例子也很多,例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奇門遁甲》等。尤其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上映前曾放出豪言,8億保底,衝刺20億,最終止步於5億。大IP、流量話題、暑期檔、小鮮肉、仙俠題材等各種票房元素一應俱全,可由於影片質量硬傷,上映後,票房斷崖式下跌。

國產電影無“藥神”

優質電影的春天

在看完《我不是藥神》後,電影圈變的異常振奮。“中國終於拍出了一部可以叫板《熔爐》的電影了!”、“現實題材電影的春天終於來了”,一些資深影評人紛紛發文慶祝。其實,《我不是藥神》的劇情與《熔爐》完全不同,但在現實意義上被賦予了同樣的期待。

國產影業終於直面社會問題講故事。仔細品味,《我不是藥神》整個故事很荒誕,程勇並不是什麼懷有救死扶傷情懷的俠者,他只是一個想靠著賣藥發大財的藥販子,卻在接觸努力求生的白血病患者過程中,人性的善良迸發,變成了不求回報、主動救人的民間英雄。但故事也很現實,因為生活就是如此,有著不完美的英雄主義和卑微又熱烈的求生欲。

國產電影無“藥神”

影片在嚴肅地探討執法機構無力感、天價抗癌藥品、個人利益與道德困境等社會話題,但《我不是藥神》優於其他現實題材電影的一點就是在抨擊現實的同時,兼顧了娛樂性和教化意義,電影結局更給人溫暖和希望。現實題材電影這麼拍,觀眾怎麼會不愛看。

2017年開始,電影市場就已經出現了口碑決定票房的趨勢。這說明,大眾的觀影情趣正在脫離純商業電影,開始朝著兼具社會意義和娛樂化雙重功能的電影迴歸。馮小剛曾說“垃圾觀眾產生了垃圾電影”,如今大眾觀影水平正在不斷提升,這將為優質影片迴歸市場主流奠定基礎。

《我不是藥神》就是現實主義題材與商業結合的好案例,從其取的成績來看,也會是未來國產電影發展的一個大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