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當然是最愛自己的,這還有什麼好疑問的嗎?心理學家調查發現在人際交往或者對於事情歸因的時候,個體都是會傾向於對自己有利的方向發展,這是每個個體的本能,但是這樣就是真正的愛自己嗎?有些時候,我們會為了討好他人而委屈自己,又有時候我們對於自我的認識不足,接納不了自己的全部,而讓自卑心理作祟,讓我們畏首畏尾的去生活。
心理學家認為能夠做到這幾點,我們才會生活的更輕鬆和自在。
是否不在意他人的評價?是或否
我們有時候之所以不快樂,是因為我們把最簡單的快樂情緒建築在他人身上。由於在成長的過程中,缺乏價值感和滿足感的獲得,長大後我們就把這個需求轉移到他人身上,從他人的評價中去獲得自我價值的證明,因此我們會很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但事實上無論我們做的是多麼完美,在不同人的眼中都是不同樣子,與其依附討好他人,不如活出自己,讓自己快樂就可以,不需要太過在意他人的看法。
是否不會隱藏你真實的情緒?是或否
當我們的需求不被滿足的時候,不良情緒就會出現,而個體慾望更是不斷產生的,很難滿足內心的需求,所以我們產生一些負面情緒是無可厚非的。但由於在社會中,在個體道德感的束縛下,我們很難做到隨時去發洩內心的不良情緒,總是由於一些限制,而去隱藏內心真實的情緒以及情感,強顏歡笑的你並沒真實的去釋放自己,愛自己首先不要勉強自己,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不要揹負過多的包袱,不必壓抑,尊崇自己的內心。
是否能夠相信自己?是或否
很多情況下我們說愛自己,但是卻不能做到完全的接納自己,對於自己沒有一個正確的判斷,常常看到的是自己的短處,並且會與他人的長處相對比,讓自己陷入無盡的自卑當中,遇到事情不敢表達內心的想法,這實際上就是對於自己缺乏一種自信。如果你都不信任自己,誰還會來支持你呢,首先學會愛自己,才能去愛他人以及被愛。
是否敢於去拒絕他人?是或否
成長過程中,我們很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為了維護親密關係,放下自己的原則委曲求全,原以為換來的是真心,但實際得到的確是對方的肆意妄為。愛自己,活的有價值,你必須擁有適當的高傲姿態,這也是高自尊的一種體現,對於他人不合理的要求,鄭重的說“不”。理解他人和幫助他人是對的,但一定要堅守自己的原則,首先做到的是保護自己,不讓自己的快樂丟失。
閱讀更多 心理學充電時間 的文章